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煮酒論三國前面機會說了魏滅蜀之戰和鍾會之論的事情,看過三國的都清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既然司馬昭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但為何司馬昭一生並沒有稱帝,反而把改朝換代的事學習曹操一樣,留給了兒子去做?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司馬家的謀朝篡位是從曹叡駕崩以後開始的、曹叡對於大臣還是能夠管控的,但是曹叡死後,曹芳只有八歲,曹爽弄權,把司馬懿架空,沒有辦法處理政事,最後不得不稱病保命。

司馬懿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尋找機會,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發動高平陵之變,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為了控制了曹魏朝政,司馬懿食言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所牽連者達五千餘人、不過這時候司馬懿已經年老力衰,對於改朝換代之事就算有心也無力了,司馬懿也在王凌淮南一叛後不久之後就被嚇死了。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當初曹操為了給給後代鋪路,一步步由於曹丞相,進位到為魏公和魏王,甚至在這個過程之中得罪和殺死,很多心存漢室天下的人,比如曹操最重要的謀士荀彧、這是因此曹操要保證的是自己的地位權勢能夠繼承,就先要給後代保住地位,丞相是官職,從來沒有繼承這一說。曹操先是加九錫、封魏公、後封魏王,王是可以繼承的,為了稱王,曹操所擁有的一切不能名正言順的傳給自己的兒子。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司馬家就不一樣了,司馬懿死後、司馬懿長子司馬師承繼司馬懿的地位權勢、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因為司馬懿並沒有被封王,司馬師的做法完全屬於不要臉的強買強賣、也因此如此司馬師繼位不久之後就發動了東興之戰,可惜以失敗告終,屋漏偏逢連夜雨,又發生了曹芳密謀除司馬師的事件,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廢掉曹芳,以高貴鄉公曹髦為帝。無論怎麼樣,行廢立之事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更加倒黴是司馬師在平定毌丘儉與文欽的淮南二叛過程中,被文欽其子文鴦嚇的眼疾復發,回軍途中病死了,此時距離司馬懿去世只有四年的時間。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改朝換代的重任就落到司馬昭身上了,本來司馬昭在平定諸葛誕之叛後,司馬家在這三次淮南兵變的過程之中,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這時候曹魏朝廷上已沒有實力派能支持曹魏皇帝了,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

此時的司馬昭權傾朝野,曹魏皇帝曹髦都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來形容其野心,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雖然曹髦被迫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一如甘露三年那樣假惺惺辭讓。

但是,世人都看得出來,封國、加九錫這套把戲,就是篡位的前奏,曹髦明白,到了這個地步,接下來就是坐等亡國、歷史上朝代更替時,都要上演一次禪讓的戲碼,多數皇帝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完全沒有反抗的勇氣,只有被動配合演出。如果曹髦配合演出,或許參照劉協、曹奐的結局,或許能夠保全自身性命,但他卻選擇了手提寶劍,率領著宮中宿衛圍攻相府,要去誅殺司馬昭,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曹髦雖然未獲成功,但他確實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爭百分之幾的機會,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與殘酷的命運抗爭。用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祭出最後的殺招,用實際行動,揭穿司馬氏那層世人皆知但都不敢說破禪讓的鬼把戲,讓司馬昭在輿論上陷入極大被動,打亂了他篡權奪位的步伐,最終司馬昭選擇走上曹操的老路,讓皇帝給自己加九錫,封晉王,稱帝的事情留給自己的兒子。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對於曹操很多人認為他是亂臣賊子,但曹操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不管泥喜歡不喜歡,這幾句話還是非常有底氣的,因為不得不承認的是東漢確實是因為有曹操才能延續下去,否則早就在諸侯爭鬥中消亡了,曹魏與司馬家雖然都被認為是謀朝篡位,但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司馬懿雖然學習曹操,但學的很不地道,曹操是一人之力匡扶天下,司馬家依靠的陰謀竊取革命果實,對政敵動輒夷滅三族、摧殘名士、毫無政治誠信。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按照以往權臣的做法,就算是有弒君之心,也要先行廢黜,然後藉故暗殺。然而司馬昭竟然指使賈充當場弒君,令天下大駭。然而司馬家即使開此先例,後世權臣依然鮮有效仿者,更可見司馬家行為之卑劣。

路人皆知的司馬昭、為何學曹操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司馬炎?


司馬懿父子陰鷙狠毒、奸詐虛偽,為了上位做出的恁多卑鄙事,實在是令人不忍細觀,甚至連晉明帝在聽聞祖上的事蹟後,也羞愧萬分,直言司馬家的江山難保。如此卑劣齷齪的父子“三人檔”,在後世自然遭遇如潮般的口誅筆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