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的“戲眼”,就是諸葛亮的編導的“空城計”。說的是司馬懿親率大軍15萬,擊潰馬謖奪取街亭後,又接連攻下三城直逼蜀軍由諸葛亮駐守的西城,儘管諸葛亮在馬謖失守街亭就開始準備撤退,但怎奈何司馬懿來得太快,城中百姓還沒完全轉移。在這種緊急情況下,諸葛亮利用司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自導自演了一幕“空城計”,唬走了司馬懿率領的15萬大軍!

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司馬懿與諸葛亮

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還能利用他人的性格特點想出這種奇謀,被後世的大文豪魯迅評價為“其智近乎妖也”。正因如此,民間對於諸葛亮十分推崇,但司馬懿就真的不如諸葛亮嗎?

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俗話說得好,看一個人有多強大得從他的對手來分析,司馬懿作為能和諸葛亮與之爭鋒的人物,如若他真如我們所想的那般弱小,早就被諸葛亮滅了,又談何讓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滅呢?而魏蜀吳三國最後的結局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司馬懿領導下的司馬家最終贏得了天下。

司馬懿就真的看不穿空城計?

如今,隨著關於司馬懿的影視作品逐漸增加,人們對司馬懿的評價也隨之變高。基於對司馬懿的肯定,有史學家便開始重新討論空城計,作為能與“臥龍諸葛”較量的“冢虎”,為何會被諸葛亮小小的“空城計”所唬住?

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儘管司馬懿有著生性多疑的性格,但勢如破竹的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司馬懿又豈會看不明白?要知道,由蜀軍馬謖率領的前鋒精兵已被全殲,蜀軍各部也在司馬懿連下三城中受到重創。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諸葛亮早已“十面埋伏”,城中士兵也絕不會超過5萬人,如果司馬懿派遣小股部隊攻打西城四門,就可探明其虛實!這是連一個下級軍官都懂得的軍事常識,何況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因此,面對司馬懿決定撤軍的命令,他的兒子司馬昭不解的問道:“父既無畏何懼空城,兒願率眾一探虛實,”但他的請求卻被司馬懿拒絕了。

為此,縱使司馬昭不理解父親的做法,但軍令如山,他還是撤軍,那麼司馬懿真的就這麼差勁?連兒子都能看出諸葛亮的“故作玄虛”他卻看不出?事實絕非如此,司馬懿不僅看出來了,甚至還是故意中計的。

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因為司馬懿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深知帝王“卸磨殺驢”的那一套。事實也正如司馬懿所想的那般,曹操在臨死前曾對自己後人說過: 司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可見,曹魏從未信任過司馬家,雙方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曹魏想借司馬懿的謀略除去大敵諸葛亮,而司馬懿則是想借曹魏的手奪得天下。

空城計——一場與司馬懿秘而不宣的生存規則

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才是決定司馬懿能否掌權的關鍵人物,如果在西城活捉諸葛亮,蜀軍自然潰不成軍,蜀漢也會隨之滅亡,但羽翼未豐的司馬家必然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而諸葛亮正是參透了其中的道理,於是賭上兩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規則使用“空城計”, 也藉此給司馬懿一個臺階下,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共存,但若是司馬懿不顧一切決定強攻,那對雙方來說都沒有好下場,結果只會是蜀漢亡,司馬家滅,曹魏獲益罷了。

識破空城計的司馬懿,為何最後選擇了撤軍?專家:他不撤軍就輸了

因此,專家對此評價道:這是陽謀,司馬懿不撤軍就輸了!專家結合當時的形勢分析,司馬懿在看到諸葛亮還在西城時,他深知諸葛亮不能兵敗被擒,最起碼是不能在司馬家羽翼未豐時被擒,所以司馬懿便將計就計,放了諸葛亮一馬,這也符合後來的對立統一規律。

如此看來,當初諸葛亮所使用的空城計絕非陰謀,而是司馬懿不得不中計的陽謀。這就是三國時期兩位頂尖謀士的較量,而司馬懿的“中計”也給自己創造了生存空間和發展餘地。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結局也說明了司馬懿當初的做法是對的,若非司馬懿手下留情,放了諸葛亮一馬,司馬家在蜀漢亡後早就被曹魏給滅了,又談何後來的“三國歸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