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類下月起實施 部分小區增設有害垃圾桶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20年5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從北京市垃圾處理規劃建設、垃圾減量、收集、運輸、監督等多個層面,對北京市內的生活垃圾管理進行了規範,特別是對於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垃圾分類對於全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十分巨大,一旦社會各方能夠探索出合理的方式方法並形成習慣,將有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截至4月19日,距離《條例》正式實施還有不到兩週的時間,北京市轄區內各區政府已經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提前部署,依照《條例》內容,針對不同居民區的具體情況下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細則。

例如東城區政府於近日印發了《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其中指出,東城區住宅小區內的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也可採取二者的組合模式,同時,針對疫情期間的病毒防護問題,要求對醫療垃圾進行單獨處置,延慶區的《延慶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以“5+1”模式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等等。

雖然各區政府對轄區內的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十分重視,但是《證券日報》記者在對部分住宅小區實地走訪時注意到,各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效果卻是“良莠不齊”。

在位於通州區核心城區的某中型住宅區內記者注意到,小區內大部分地方的垃圾桶已經按照規定進行了分類設置,分為廚餘垃圾和其它垃圾兩類,同時,在垃圾桶周圍安裝了護欄,對垃圾投放區進行範圍劃定,護欄上放置了海報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進行文字及圖片描述。

“開展垃圾分類之前,都是隨手一扔,近幾年隨著垃圾分類宣傳的日益增多,自己也會主動根據海報中提示的分類方法,對自己投放的垃圾先分類後再進行丟棄。”一位年齡稍長的女士在進行分類丟棄生活垃圾時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據該女士介紹,垃圾分類的海報簡單描述瞭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區分,比如“其它垃圾”類型的垃圾桶,主要投放受汙染與無法再生的紙張、受汙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與其他受汙染的塑料製品、廢舊衣物與其他紡織品、破舊陶瓷品等等,“廚餘垃圾”分類垃圾桶則主要投放一些容易腐爛的垃圾,如剩菜剩飯、菜梗菜葉、動物骨骼內臟、植物殘枝落葉等等。這種分類雖不夠細緻,但是便於居民理解和操作。

“希望小區能夠多設置一些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因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可回收垃圾較多,如果可回收垃圾桶已經裝滿了,只好選擇將可回收垃圾隨意扔到別的垃圾桶,感覺有些資源浪費。”該女士表示。

對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價值,國開證券公用事業分析師梁晨認為,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再生資源回收量及回收總值的年複合增長率較低,分別為5.43%和5.06%。而隨著再生資源回收增長緩慢的趨勢持續改善,預測後“十三五”時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制度將逐步完善,假設回收量和回收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10%和15%,則2020年有望實現回收量3.87億噸,回收總值達11512億元。

此外,記者在走訪時還注意到,目前該小區內還設置了投放有害垃圾的垃圾桶,以醒目的紅色進行標註,從桶身上印有的圖標和文字可以看出,其投放的垃圾類型有廢電池、廢油漆桶、廢舊燈管、過期藥品等等。

對於該小區的垃圾分類方式,魯政委表示贊同。

“進行垃圾分類工作,首先應該將垃圾名稱進行優化,使居民易懂,比如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等等,這樣更容易使居民接受並開展行動。其次,建立統一標準很重要,各地各自為戰,垃圾分類投放是一個全國範圍內的工程,如果居民在一個地區養成了固有的垃圾分類方式,在別的城市發現不適用,不僅會增加分類錯誤的概率,還會對其進行垃圾分類造成困擾。”魯政委進一步表示,可以對不同規模的小區垃圾進行抽樣,分析其中的垃圾構成,從而對居民生活垃圾進行更適用的分類。

在走訪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某住宅區時,記者注意到,該住宅區成立時間較長,住戶普遍以中老年人為主,小區內對於垃圾分類的工作進展,仍停留在宣傳及放置分類垃圾桶階段,雖然小區內設有垃圾投放點及分類垃圾桶,但是居民在丟棄時,只是隨手放入桶內,並未進行分類處理,同時,小區內也尚未設立針對疫情防控的醫療垃圾專用收集點。

一位小區內的店鋪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小區居委會對於垃圾分類工作一直在進行宣傳,但是沒見到任何實質性進展。

“此前還有清運垃圾的人員來店裡宣傳過,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處理,但更具體的細則等並不瞭解。”該負責人說。

記者在隨後的走訪時注意到,小區內僅對生活垃圾是否可回收進行了分類以外,並未設置更加細化的分類垃圾桶,部分居民也表示沒有聽到有關將醫用垃圾單獨投放的消息,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居委會在疫情前就已經開展了垃圾分類的相關部署工作,但是執行情況自己並不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