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前2天有消息報道,說蕭縣將縣政府所在地遷移到鳳城新區,加速融入到徐州都市圈。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因為這一消息,徐州所在的淮海經濟區又一次站上熱搜。


但這不是第一次有外省區域主動融入徐州了。


去年9月份,徐州宣佈與周邊7個城市(宿州、淮北、商丘、菏澤、棗莊、連雲港、宿遷)實現公積金互認互貸,隨後臨沂與濟寧也加入了,包括徐州在內,十個城市實現公積金互認互貸。


徐州與這9個城市的協議,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積金異地互貸協議。之前其他地方也有一些類似的跨省協議,比如深圳和長沙、武漢、長沙、南昌和合肥,但是基本限定了一種情況:就業地繳存、戶籍地買房。這次十個跨越4個省,進一步打破區域壁壘、戶籍壁壘、信息壁壘以及區劃限制,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制度創新。


實際上,這幾個城市深度合作很久了!


根據報道,5年前這一帶就領先全國率先實現了醫保跨省結算。

徐州下轄10個縣區市,但是12家主要醫療機構和周圍58個縣區籤協議,允許5000萬農民現場刷卡結算醫療費。


到了2019年,到徐州的外地遊客,每十人就有一個來看病,徐州市醫院的門診病人40%是山東、安徽和河南人,住院病人也有30%。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這種協議對大家都有好處,但是毫無疑問,好處最大的是徐州!

房地產具有集聚效應,幾個城市互相放開,房地產市場最發達的,肯定佔便宜。因為誰都知道發達地區的房子最保值,這樣徐州相對周圍的地區發達一點,土地價格就會有明顯提高,政府就有更多的錢修基礎設施,又能帶來新的買房資金,最後即使房地產市場滯漲了,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起來了,城市也發展了。


周圍城市的人都來徐州看病,首先要在徐州消費,他們要吃要喝,要住,要行。其次醫療費交到徐州的醫院,醫院可以購置更多更多的醫療設備,僱傭更多的好醫生,增加很多高端就業。


對於其他市來說,身邊有個發達城市,普通人的生活可以更便利,地方經濟也能給發達城市做一些配套產業。 徐州地鐵的遠期規劃已經要通到安徽蕭縣了,有可能製造中國第一條真正的跨省地鐵,這就是靠近大城市的好處。

如果可以的話,每個城市都希望擁有自己高端的商務區、一流的醫院、優質的基礎教育,高端產業,全國重點大學。


但客觀上必須承認,以中國目前的情況,這些優質資源基本不會考慮三四線以下的城市,比如說棗莊、商丘、菏澤等地。


但無論這些資源在什麼地方,這些城市的居民都需要看病,當地的經濟都需要大學的科研能力,企業都需要找金融中心融資,老百姓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自己有更好的工作,拿更高的工資。所以如果有成為一二線城市的可能性,哪個城市也不會放過拼一下的機會,不會心甘情願被身邊的發達城市、吸血。


但是如果自己註定不能成為中心城市,靠近中心城市也不錯,比如說廊坊和崑山就不會惦記著取代北京、上海,反而很享受靠近大城市的待遇。

這些城市,指望北上廣深是指望不上,自己省內的南京,濟南,合肥,鄭州也鞭長莫及。

所以對於遠離現有大城市的地區來說,指望北上廣深是指望不上,自己省內的南京,濟南,合肥,鄭州也鞭長莫及。與其把消費給指望不上的城市,還不如支持自己身邊相對發達的地方,讓徐州這種城市也能升級成1.5線城市,做區域中心,這起碼市民看病的路程更短。企業產業升級的成本更低。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才是最實在的。


那麼,既然這個區域內要有一個大城市,徐州是什麼時候壓倒周圍這些城市的?


徐州處於大淮海地區的中心,這個地區地理上遠離大城市,但是又需要大城市,就算不是徐州出來做中心也會有中心城市出現。我找到了一張中國分線人口密度圖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可以看到這裡幾乎是深紅色的地理中心,但是這個地區非常缺大城市,徐州和周圍幾百公里內的地區是一個明顯的空白區,缺乏大城市,那就必然會製造一個大城市。


那麼,既然這個區域內要有一個大城市,徐州是什麼時候壓倒周圍這些城市的?


可以說最近十幾年,也可以說幾十年前就基本確定了


最近十幾年確定,是因為在2000年前後,很多中國城市的官員都有很瘋狂的規劃,安徽阜陽市距離徐州200公里,他們的市委書記王懷忠2004年被槍斃了。書記曾經對全市人民許諾,2020年建成國際化大都市。

王懷忠還有一個很著名的遠房表侄李興民,是縣級市亳州的書記,模仿國慶閱兵,自己在亳州市也搞閱兵,拋開腐敗問題不談。這些地方領導的言行,說明他們對自己城市的地理位置缺乏正確認識。


接下來十幾年房地產高速發展,各地領導就要不相信自己的縣城能發展起來,也必須炒概念,把房地產資金儘量留在本地。 至少到這個時候,徐州還不能隨便要求周圍的城市向自己低頭,但是中國的人口和城市化進程很快就到了轉折點。


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超過了50%,2018年接近60%,同時人口增長實際上已經停滯,青壯年人口甚至開始緩慢下降,只有少數一二線城市才能吸引年輕人落戶,這人口停止增長到這個時候,理智的三四線城市領導都會承認,自己不可能憑空發展出一個大城市。

正確的發展思路是融入一個發達都市圈,爭取在都市圈內部拿到比較高的位置。


從數據上看,徐州和真正的一二線城市有明顯差距,但是在淮海區當中心城市是有資格的,比如說經濟上明顯壓倒周邊地區,教育方面許多共有6所大學,其中包括罕見的211院校,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也在徐州,徐州醫科大學,雖然自己不是一本,但有幾個系是一本招生,周圍的城市最多隻有二本。


從醫療方面看,徐州有十幾家三甲醫院,臨沂人口和徐州差不多,但只有兩家,所以周圍城市的居民,都願意把自己的醫保資金都花在徐州。

總的來說,徐州拿到這個地位是十幾年來社會變遷的結果,周圍的城市樂於付出一定的代價,把它建設成1.5線城市。


再從從歷史上看


古代中國陸地交通非常麻煩,大多數都是靠水路運輸的,大運河是中國的南北生命線。從鎮江往北大運河與淮河交叉,這個交叉點是今天的淮安市。在今天的航道地圖上,這裡依然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古代這裡就是國家級別的交通中心。而且明清兩代的水利工程不如今天,運河的水量少,通航能力差,為了保證優先給北方和北方的軍隊以糧食,大多數南方物資到淮安市的清江浦都要下船換乘馬車運輸。

中國過去有一句話,南船北馬,源頭就是說的清楊浦。所說的淮河是南北分界線,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政治上這裡是漕運總督和南河總督駐地,是副國級的行政中心,經濟上這裡是中國頂級的商業中心,地位比武漢可能還高一些。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當時清江浦的消費文化引領全國,到現在我們的國宴還是吃淮揚菜。


清朝末年清江浦因為三個原因衰落了。


首先是黃河氾濫,把泥沙衝進淮河和大運河,運輸能力下降。


其次是太平天國和捻軍要推翻清朝在這一帶打仗,破壞了交通。捻軍1860年攻佔清江浦,把整個城市燒掉了。


歷史上被燒掉的城市很多,大多數很快就恢復了,因為地理環境決定了交通,有交通就有商業,但是清江浦沒有恢復,核心原因是鐵路。這也是第三個原因,鐵路運輸的崛起


清朝的最後三年修通了津浦線,從天津到上海,路過徐州,所以中國不再需要大運河溝通南北。清江浦再也沒有復興的機會,徐州倒是很快發展起來。


徐州鐵路不僅僅是有南北的京滬鐵路,還有東西方向的隴海鐵路,在差不多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徐州是僅次於鄭州的鐵路樞紐。


現在徐州還在拼命修高鐵,鐵路樞紐的地位越來越強。


我們看這張圖,徐州每天停靠257輛列車,排名全國第十,不僅高於大多數省會,甚至和比西安這種西部樞紐還多。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從蕭縣融入徐州都市圈說起,徐州必然會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所以淮海地區的核心資源必然會從清江浦轉向徐州,現在清江浦還在但只是淮安市很普通的一個區。


總而言之,城市規劃要尊重地理和經濟規律,憑空靠行政命令是造不出大城市的(雄安除外)。反過來說,經濟和地理資源足夠集中,沒有大城市的地方也會造一個出來。

淮海經濟區上億人,經濟發達中心地帶必然會出現一個核心,作為交通樞紐的清江浦衰落,徐州作為新的交通樞紐出現,是非常合理的發展方式。


從清末到21世紀,很多人都嘗試過,在這一帶建淮海省。但是無一例外,都沒有建成,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清江浦衰落以後,徐州沒有及時成長起來。在從目前的趨勢看,就算保持省界不變,徐州在某些方面的作用也會超出濟南、石家莊這種弱勢省會。


現在中國基本的都市圈經濟格局已經形成,其他地區的人口都已經被都市圈瓜分完畢。徐州可能是最後一個升級到二線,甚至1.5線的城市。


當然到底能走多遠,還是要看我們徐州自己的努力,只能給徐州加油,奧利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