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什么时候可以开学呢?我们家的神兽已经快要憋疯了?

淼淼溪水成大河


可能是家长要“憋疯”了吧?这次“疫情”让家长们彻底的体验一下较长时间教育辅导孩子的艰辛,很多的家长已经是“亟不可待”的巴望学校复课,可我们只能听政府的安排,个人意志无法转移。


田夫41


你好!小学什么时候可以开学呢?我们家的神兽已经快要憋疯了?不止小学生盼望开学,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多地的开学时间表我发在下边了。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地区,小学都是最晚开学的。

请耐心等待!可以告诉孩子,这时对所有人的安全负责。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每一个学生背后有一个家庭,这就意味着学校开学牵连着太多的人。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小学王老师super


各省基本的开学顺序是,先初三高三,然后高一高二,初一初二,接下来是小学五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一二年级。

分批次,错峰开学。

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当前形势下,防疫情是最重要的任务。

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是对家庭教育一个严峻的考验。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说,都快憋疯了。

家长朋友也应该学一学心理学方面的常识,降低自己和孩子的焦虑情绪。

1.

恢复孩子内心的掌控感。

扑面而来的各种疫情消息,打破了孩子内心的安全壁垒,孩子会觉得心里没招没落的。

在家上网课,也打乱了孩子本来上课的节奏。不能自由的奔跑,不能按时上下学,不能和同学们见面。孩子会觉得内心的掌控感缺失,一切结果自己难以控制。

家长们陆续复工了,离开了,家中有的只剩下了孩子,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陡然又上升了。

孩子内心的掌控感减弱,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懒洋洋,做事磨蹭。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接纳孩子这种情绪,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情感支持。

  • 回家后多跟孩子聊天儿,让孩子感受到时时刻刻家长都非常关注他,关心他。。
  •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回家后可以跟孩子谈一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也引导孩子谈一谈,自己在家中都做了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样孩子就可以把自己内心的苦恼宣泄出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 每天布置给孩子一个家庭生活中的任务。例如让孩子刷碗或者是擦地等,通过做事情可以转移孩子的焦虑情绪,也通过做事情来提升孩子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2.

放弃完美主义的要求。

有的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完美,孩子总觉得自己怎么做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从而产生焦虑和苦恼。

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说,因为她自己长得比较胖,所以妈妈把她做的一切事都归咎于胖的原因上。

洗衣服没洗干净,说她太胖造成手脚不麻利。

作业中有错题,说她太胖脑子反应慢。

某一天早晨起晚了,说她太胖就知道吃喝睡。

这里写上非常苦恼,说自己都不想活了。

其实那些事情没做好,跟胖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过于要求完美,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弹性脆弱,心里和身体精神上永远有紧绷的感觉,没办法放松,长期以往对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 就事论事。如果孩子某件事情没做好,不翻旧账。只针对眼前这件事儿,考虑如何解决,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 不侮辱人格。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时候做就比不做强,做错了不要过于的大呼小叫。
  • 完成胜过完美。对于家长布置的任务,孩子完成要比完美更重要。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
  • 每天进行有益的亲子活动。爸爸和孩子一起打打球,妈妈和孩子一起跳跳绳。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3.

适当的增加些仪式感。

孩子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每天仪式感很强,例如上课的时候要起立问好,每天都要在操场集合做操。

孩子在家中上网课,少了很多仪式感。

德国的儿童心理专家梅兰妮.格列瑟曾说过,仪式感给予孩子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赖感,促进孩子独立,赋予孩子强健人格,给予秩序和方向。

所以,在准备复学这段时间,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仪式感的活动。

  • 一起准备学具。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上学后用的各种文具,整理好放到书包中。如果还有需要购买,可以列出购买文具的清单,去超市购买。
  • 洗校服,洗红领巾。
  • 击掌。早晨父母要去上班了,孩子可以在家门口跟父母进行击掌。用意是父母勤奋工作,孩子在家认真学习。这种击掌,也是一种约定。
  • 试卷袋。父母下班回家后,孩子先给父母看自己今天做的试卷。一起纠正后,工工整整的放到试卷袋里。
  • 家庭会议。可以抽出周末的一个时间,召开家庭会议。会议的第一印象就是感恩,每个家庭成员说一说这一周以来对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感谢。

这些小儿美的家庭仪式,可以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平和亲密。这是对生命的滋养。

小结

随着国内疫情的危险程度降低,估计五月底基本上就全面复学了。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也是合理的,家长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接纳,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调试。

恢复孩子内心的掌控感,放弃完美主义的要求,适当的增加些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