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面對生活中那麼多的不幸,我們應該怎麼辦?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思考過這些問題,但是真正獲得幸福的人並不多。曾經,我也有過很多困惑,但直到我接觸了靈脩的一本書——《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毫不誇張的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此後,我逢人必薦此書,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但我無法作出任何保證,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要麼你認為它一文不值,要麼你奉若至寶。那麼,《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究竟講了什麼呢?讓我們從「內觀法」說起。

(一)內觀和小我

有些人得過且過,有些人卻渴求幸福。在尋找幸福的路上,他們嘗試了很多方法,內觀法正是其中之一。內觀法的關鍵在於,觀察自己的念頭,最終目標是尋求心靈的平靜。而外在形式有很多,可以打坐或瑜伽,也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聲音、呼吸等外物上。

但是,有些人不解,內觀法和幸福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說起來,內觀法是需要一定悟性的,存在一定的領悟門檻。《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作者其實就是由內觀法開啟靈脩之旅,書中的主要內容就是分門別類的指出內觀的對象。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小我。它是指未經審視的思想,一個虛幻的自我感。幸福的起點正是從辨識“小我”開始的,而辨識小我也是覺醒的開始。

值得一提,不必對“小我”這一概念大作文章,或是和心理學的自我概念進行對比。這麼做毫無意義。《道德經》有言,名可名,非常名。小我這一概念只是一個路標,並不是目的地本身。

辨識小我並不容易,不僅需要理解小我是什麼,還需要在生活中足夠警覺。我將結合《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理念和我自身經歷來解讀。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先說前者。小我的結構本身並不複雜,就是“我的XXX”。將外物納入自己的心理結構,由此形成一個虛假的自我感(自我認知),譬如職業身份、性別、興趣、財富、地位、物品等。認同於外物所形成的自我感,影響在哪裡呢?

譬如一個認同於財富的人,當他財富縮減,焦慮和不安就會產生。而賺多少錢,他才會滿足呢?他永遠畫不出一條界線,達到就滿足。賺了100萬,他會滿足一陣子,然後想賺更多。結果,當他財富增加時,他也不會心安滿足,而是會在空虛感的驅使下沒完沒了的賺錢。這麼一看,一旦認同於某物,無論它是增是減,你都不會幸福,不是焦慮就是空虛。

由於納入心理結構的內容花樣繁多,所以辨識小我需要足夠的警覺。接下來,我分享一次辨識小我的過程。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有一次,我發愣,思緒突然跳到之前和同伴搭乘高鐵時發生的一件事。起初,我想到當初在高鐵上質疑他人亂坐座位後,對方的小我被觸發,拒絕出示車票,我們進一步逼問,因為我們的小我也被觸發了,想要維護自己的正確。但事實上,是同伴看錯了班次,因此看錯了座位號。

於是,我反思,我應該更具有質疑精神,一遇到小我,應該更加警惕。如果我有更加警惕小我,查看同伴的信息,那麼我就可能避免這次小小的爭執。同時,我也在為我沒有給大叔道歉而後悔。另外,我還想到,我是如此相信同伴,以致於做出了盲目的行為,試想其他的人,為了同伴、義氣挺身而出做壞事的不在少數,缺少質疑精神就容易導致這樣的結果。一件事情究竟對不對,不能給盲點遮蔽了,要更加辯證。

如果到這裡就結束,那麼這就是一次單純的反省而已。但是,當我第二次對自己說,我應該給大叔道歉——這種事情明顯不可能發生了,為什麼我還要再次強調?——這引起了我的注意。

實際上,這並沒有意義,因為已經過去了,成為歷史,不被過去影響到當下也是靈脩的關鍵。舊事重提,這無非是為了加強“我是個懂禮貌的人”的自我形象。換言之,第二個看似反省的念頭升起時,它不是真的反省,而是小我。因此,對反省這件事情的反省——這個邏輯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反而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小我。辨識出小我的瞬間,確實湧出一股愉悅之感。微笑的背後,是當下的喜悅。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說來話長,實際上醒悟和喜悅只是一瞬間的事。但這卻需要足夠的警覺,才能在生活中內觀自己的每一個思緒,不被虛假的自我感(小我)所矇蔽。《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此書羅列了小我的各種表現形式和運轉機制,我就不贅述了。

此書的一個價值在於,指引人們將內觀法融入生活,從而長時間維持一種平和的心境。這種平靜的內心,是幸福的土壤。大起大落的心靈狀態是不可能帶來幸福的,因為每一份大樂的背後都蘊藏著轉為大悲的可能。當然,辨識小我並不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內觀法運用的極致。

(二)內觀與本我

內觀法的目的是什麼?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平靜的內心,還是為了還原自己的本來面目。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中,本來的我被翻譯為本我,也即本真、真我。這與弗洛伊德的本我並非同一個概念。

如果一個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那此書就會恭喜你。儘管這會有一種迷茫感,但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正是尋找本我的開始。因為你不認為那些外物是真正的你,你不認為財富、地位、身份、職業等外物所構築的自我感就是你。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然而,有些人會從記憶中尋找真正的自己,認為記憶塑造了我們。先問一句,真的是這樣嗎?記憶往往需要注意力的參與,一件事情你記得多少,通常取決於你注意了多少。那麼,誰在管理這份注意力?此外,記憶本身彈性很大,有時候甚至會根據你的慾望目標來扭曲記憶。這麼一想,記憶真的塑造了我們嗎?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認為,當你在內觀自己的念頭時,那個觀察的意識就是真正的你,也即本我。想象一下,你的大腦就像屏幕,而你的所有思緒就是屏幕上的畫面,而真正的你就是觀察著屏幕的人。注意,這份觀察是不帶任何觀點傾向的,否則就稱不上內觀。如果你觀察一個念頭,然後心想這念頭真傻,那麼,這就只是念頭與念頭之間的左右手互博,而非觀察者意識。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當處於本我狀態時,你的內心會湧現一股純粹的愉悅,身心自由,幸福感滿滿。《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稱之為本體的喜悅。

看起來有些玄乎,但我對此有切身體會。怎樣處於本我狀態?當你辨識出小我(虛假自我),你就處於本我狀態。上文我提到的經歷,就是在辨識出小我的瞬間感受到至樂。但為什麼會這樣?

儘管這是一個實踐過就能有所體會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用《心流》的觀點解釋一二。《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所著,書中提到的心流體驗指的是,個人將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隨後產生心流體驗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如果你想要辨識小我,你就需要足夠的警覺,也即較為高度的注意力。否則,你只會像沉浸在夢中一樣沉迷於虛假自我。而當你對一件事情長時集中注意力,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心流體驗,也就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所說的本體喜悅。換言之,內觀也能帶來心流體驗,與創作、研究、運動等活動產生的心流體驗是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會存在心流體驗」,這種問題就沒有意義了。無論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還是《心流》,這些書的觀點都是通過歸納法所得出的。科學理論都是以歸納法為起點展開的,比如狹義相對論推理的原點是光速不變原理,但是光速不變卻是通過實驗驗證後歸納得出的結論,光速為什麼不變?不知道。心流體驗是歸納法得出的觀點,為什麼會有心流體驗?不知道,但是,確實存在。

(三)幸福的九字箴言

看到這裡,基本上可以理解《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大部分觀點。此書由內觀法為根基,通過對內觀對象的分門別類,來減輕人們內觀的難度,從而將內觀法融入生活。如此一來,內觀所需要的長時間高度注意力,會在不知不覺間給人們帶來心流體驗,也即幸福感。

書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對痛苦的覺知,正是幸福的起點


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基本可以濃縮成九個字——不抗拒、不評判、不執著。這九字就是幸福的指導總綱,同時也是我的人生信條。

  • - 不抗拒

不抗拒的是當下。不管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抗拒,而是包容接納當下。書中曾提到一個例子,一個不快樂的女人向作者訴苦,作者傾聽之後反問:“如果你不介意自己的不快樂,會發生什麼?”

我再以自己的經歷來舉例。很多人玩競技類遊戲時常常會出現暴怒的情況,有一次,我輸了也很生氣。但是,我跟自己說,能不能包容接納這股怒氣?我靜靜呼吸,等待,任由怒氣肆意,卻不去想任何事情來刺激這股怒氣。很快,怒氣消失,並且轉化為一股內心的寧靜。可以想象,如果是通過言語謾罵、摔東西、重新遊戲等方式,怒氣可能不減反增。

  • - 不評判

對個人而言,不評判的是所有念頭。如果評判念頭,就意味著你已經在認同於某些念頭。所謂的評判,就會變成加強或捍衛虛假自我感(小我)的武器。比如說,我寫影評會表達出一些觀點,同時也會有不同聲音的評論。如果我去爭論,那麼就會陷入「捍衛我的觀點=捍衛我」的陷阱。

相反的,當我不評判時,我能平靜的接納所有聲音。哪怕聽到否定聲音時心裡不好受,但接納那一刻的不好受,就會削減我的虛假自我感,減少我認同於外物。對於生活中的流言蜚語,不評判是為了維持內心的平和,是一種心理狀態,但該闢謠的還是要闢謠。

  • - 不執著

佛家認為,人類痛苦的一個根源是我執。執著於一切有形、無形的外物,會帶來痛苦。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裡的屠刀指的就是那份執著。執著為什麼會痛苦?其實也不難理解。

比如有的人執著於“闖出一番事業”。那麼,在他闖出一番事業之前,他都是痛苦的。回到家鄉,他會羞於啟齒;面對事業,他痛並快樂著;深夜自問,他又可能在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中焦灼不安。而在他闖出一番事業之後,某一瞬間會有滿足感,但是很快又會感到迷茫和空虛,因為“靶子”消失了。

結語

看完《新世界:靈性的覺醒》之後,有的人難免困惑。因為此書的很多觀點和智慧,都是反直覺的。甚至可能有的人誤以為,此書就是提倡清靜無為的避世。其實並非如此。作者一直強調的是,活在當下,而非活在虛假的自我幻相。

幸福是需要修煉的。幸福從來都不是可以直接達成的事情,幸福是一種間接效果。《新世界:靈性的覺醒》的絕大多數內容,都在教你識別痛苦。事實上,對痛苦本身的覺知,就是幸福的開始。《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本書篇幅不長,也就17萬字,表述也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由衷推薦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