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權威解讀交流紀要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權威解讀交流紀要

主題: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解讀

時間:2020/4/24 19:00

主持:鄧永康/彭廣春

嘉賓:中汽研 楊總 電新 鄧永康;汽車 袁偉;有色 齊丁;機械 李哲


專家點評:

先介紹補貼文件:主要從補貼條款,注意事項,以及和之前的不同之處。

正文之前先說一個問題,之前很多人都說2020年之後就沒有補貼了,但現在又有補貼了。

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國家層面的對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定位或者一個管理思路,以及我們看到一點小的變化。


第1個關於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是否重要,因為之前是說2020年之後沒有貼了、或補貼越來越少,中國雖然之前發展的很好,但是今後是否有掉頭的可能。

我認為國內做事和西方國家不一樣,我們這件事會堅持一直做下去,這是一個關鍵。

另一個觀點就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這十幾年來積累的一些成果是取之不易,不會輕易放棄,因為花了十幾年廣大的人力、物力,幾千億的補貼資金。

雖然今年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下滑比較嚴重,同時歐美也加大了電動車的支持力度,所以說中國補貼再延長兩年是順理成章。

後續也需要關注一下,車船稅、消費稅、個稅抵扣等環節可能都會有相應的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雙積分政策,如何引導使用,如何設置零排放區等。


今天的政策發佈了大概有幾點。

第1個就是說今年退坡10%,明年20%後年30%,補貼的標準是否會變化,可以認為80%不會變。

如果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假設明年或後年發展特別好,可能會有微弱調整。

公交車,出租網約車這些車型,要求是今年補貼不退坡,公交車2020年可能是重點地區要達到100%,有些地區包括出租網約車也要求是100%,但是關於補貼標準,對於營運類車型補貼標準是按照0.7倍。

然後就是補貼的上限大概是每年200萬,我覺得明後年突破200萬應該是沒多大問題的,就是說按照今年來看,可能到200萬有點不太可能。


後面就是關於電池能量密度不變。

去年無論一些大的專家、院士都在不同場合提到當前能量密度不太適合提高的很多。

關於車電分離30萬的門檻,他是沒有限制,這裡面其實也是體現一個思想,對於車電分離這種模式是支持的。

大概16年到17年左右,那時候車電分離是不支持的,因為我們國家對於電動車有一致性的要求,比如說電池和車是匹配的,做公告、檢測的時候它完全匹配,但是換了一塊電池,有可能就會不匹配,就會發生一些各種這種問題,所以說當時對於車電分離這種模式是不太支持的。

除此之外,之前新能源汽車存在騙補,因為在審查過程中發現有電池又拿到別的地方拿補貼,相當於一塊電池騙好幾次補貼。

但是現在我們關於安全監控,以及北理工數據平臺能夠監測到某一塊電池,在技術上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

最後有一個是數量的規定,之前可能沒有這樣規定,現在是對於乘用車每次要是1萬臺,商務車是1000臺。

補貼的30萬是一個門檻,也是我們之前沒有涉及到的,考慮幾方面因素,一方面引導車企把價格壓下來,有點類似德國的做法,德國之前要求是新能源汽車是6萬歐元以上的不給補貼。

關於補貼的方式,燃料電池也發生了一點小變化,一方面就是燃料電池不是隨意買賣了,要求在一定的區域內。


第6大塊,相當於是政府加大采購力度。

政府採購力度,關於我們公務車,現在有一個雙十八的規定,也就是說你的價格不能超過18萬,然後是個別車型可能要求的更低一點,比如說12萬,對於特殊車型有一個雙二十五的規定,大概是2.5升25萬的一個要求。

除此之外,這裡面然後是對公務車型,他說除特殊地理環境之外的,原則上都購買新能源汽車,力度相對於之前是比較大的,因為之前有很多城市可能是按照50%的比例,也就是說新增和置換的,然後按照50%的比例,公務車在今後有可能比例會更高。

但是有人會說公務車現在市場保有量並不多,大概應該是50萬臺左右,因為之前是200萬,後面是一般公務用車全部取消掉了。

但50萬臺數量不算少,有一個文件裡面提到國企的車在更新置換的時候,要執行購買新能源汽車。

所以說這個量如果國企這一塊全部調動起來,它的量還是比較大的。

14年左右,北京市有很多部委,包括科技部,發改委選了這種租賃服務,都在他們的政府大院裡面有相應的一臺車,大家直接去租車就可以。

這是這種方式,可能今後應該是全國一個是大的趨勢。


除此之外,這裡面還提到對於新能源汽車免限購、限行路權等等支持,同時加大對柴油貨車的治理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優勢。

輕卡或者類似渣土車,深圳市基本上全部換為新能源汽車了。

對於輕型貨車,可能會選擇新能源車,新能源汽車對於重型的可能就是清潔燃料的一些車,比如說 LNG CNG等等是這種方式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是過渡期,這個時間不用太多解讀。

4個月內,不滿足最新的要求,滿足去年要求0.5倍。

我覺得補貼過渡期之後,然後開始進行一個限價的執行,最高價格不能超過30萬。

我們現在的很多豪華車,比如特斯拉、30多萬的車,可能這4個月他還能夠享受補貼,但是這個過渡期之後可能就享受不到補貼了,因為它的價格,如果後期再降的話倒是可以的。

最後一句話,這裡面提的是2019年6月26號到今年4月22號推廣燃料電池車,按照138號文也就是去年的補貼政策,過渡期執行乘以0.8倍。

從6月26號再往後面,關於燃料電池車的補貼標準處於一個是空白,這次相當於是把政策做了一個補充。


後面說一下技術參數,關於乘用車,這裡面是有幾點變化。

一個是里程變化,去年是250km,今年提高到300km,關於里程提高,最開始是2017年左右,由100km提高到150km,後面由150km提高到250km,250km提高到300km。

有人問是不是很多車型受到影響,其實不是。

因為250公里到350公里這個區間段的車型現在已經很少了,所以說它一方面提高整體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市場需求的一個整體提高。

標準提高到這一點,等於是車輛帶電量乘以500元,也就是說按照最小值給你補貼500元。

比如10度電,最高給你10度電乘以500。

400公里以上的車型,可能約是50公里左右的50度電,基本上乘以500,去年的標準它可能是27,000多元。

如果按照500元的標準也是相對說能拿到2.5,我們這裡是2.25,所以說這個標準降低一點,影響並不是特別大。


關於客車的補貼標準,就是第1類非快充的純電動客車,在單位在質量消耗量去年是0.19~0.17,今年是0.18~0.17,其他的所有內容都沒有變化。

然後制定新能源車的一個技術要求,對於貨車,電池能量密度是按照去年的標準,也就是不低於135。

變化稍微多一點的是客車,相對說帶電量的補貼標準稍微會降低一點,去年是純電動貨車是350,今年是315,插電式的是去年500,今年450。

這裡面變化有一點比較大,關於m1類m2類,這裡面我看應該是按一類也就是3.5噸總質量,去年是2萬,今年降到1.8。

對於m2 m3也就是總質量大於3.5噸級以上的,3.5~12噸的叫m2,大於12噸的是m3。

因為我們看到對於 m2類也就是3.5~12噸的,補貼量下降了很多,去年5.5,今年3.5。

而對於m3類也就是大於12噸的,應該就是加土運輸車、深圳市那樣的一些大土車,他幾乎沒什麼價格,去年是5.5,今年是5。

去年只有m3類才有補貼,也就是說總質量大於12噸有補貼,然後對於3.5~12噸的沒有補貼,今年把這塊衝上來了。

可能考慮到市場上有這樣的需求,今年直接給2萬。

而對於m3類,去年是3.5,今年是3.15,今年做了關於貨車的一個技術指標,加嚴了。

而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是按照去年的標準,也就是不能低於125,除此之外在中間關於續航這裡面還有一個要求,對於純電動的貨車是80公里,然後插電式的50公里。


電新觀點:

簡單概要一下:補貼政策長期看肯定是超預期的,今年退10%符合預期

整體來說,明後年保持了一定的補貼額度,並且退坡力度較小,政策對於整個電動車的呵護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疫情之下。

另外,政策導向還是鼓勵技術水平往上提升,鼓勵高續航里程的車輛

我們看到包括

公務用車和公共交通領域2020年是不退坡的,政府也是加大對新能源車的採購力度

公務用車以後原則上都是要求採購新能源車,所以說整體上政策是超預期的。

第2個,從產銷的數據上來看,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3月國內其實生產端已經是有序恢復的,產銷的情況就是環比大幅上升,同比降幅比2月份收窄。

目前,整個車廠復工情況非常好,大部分達到去年75%左右。

消費端本質上是受到一些疫情的影響,我們覺得政策出來之後,這部分的銷售需求是會被打開的,尤其是在今年的過渡期期間,比如說超過30萬的車輛是可以拿到補貼的,過渡期之後是拿不到,也會刺激特斯拉的一部分需求出來。


海外方面,歐洲3月數據也是非常好,整體車市的衝擊非常大,但是新能源車的衝擊很小,我們統計了十幾個國家,多數都是同比正增長的,德國、英國、挪威和瑞典這4個國家,其實環比有所上升。

從整個一季度整體歐洲的表現來看,車企對於電動化轉型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市場表現也是朝這個方向走,所以我們覺得疫情能得到控制,無非是時間問題。

現在歐洲車廠以及美國車廠大體五月初復工,我們覺得下半年新能源車的產銷應該是會延續一個高增長。

再加上我們國內現在政策已出臺,所以對於全年,無論國內銷量,還是特斯拉銷量以及歐洲銷量,整體可以更樂觀一些。


從推薦的角度上來說,我們還是重點推薦各個環節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

電池環節我們重點推薦寧德時代,建議關注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等。

在材料和零部件環節,我們同樣是推薦每個領域的龍頭公司,比如說負極重點推薦璞泰來;隔膜重點推薦恩捷股份;結構件重點推薦

科達利;正極重點推薦當升科技,銅箔是嘉元科技,電解液重點推薦新宙邦

從特斯拉這條線上來說,我們重點推薦的是三花智控、宏發股份、還有旭升股份


汽車觀點:

乘用車:主要的看點在於沒有再提高能量密度的技術指標,在2019年補貼標準能量密度最高要求已經接近LFP上限的情況下,此番沒有再度提高技術指標,為LFP回潮奠定了寬鬆的政策環境。

考慮到比亞迪刀片電池的重大創新,解決了體積能量密度的問題,帶動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們預計未來兩三年在比亞迪的帶動下,LFP將迎來回潮流。

疊加比亞迪將迎來新一代產品週期,在刀片電池、DM-i等新技術加持下,率先實現PHEV平價,預計銷量和份額都將會有大幅增長,繼續給予推薦。


客車:政策較為友好,2020年不退坡,2021-2022年分別在前一年的基礎上退坡10%和20%,比乘用車退坡幅度略小,我們測算了下在最新的補貼政策下,2020-2021年比亞迪歸母淨利潤預計分別在27和32億元,對應當前估值分別為10.3和8.7倍,考慮到前幾年補貼陸續到賬,後續現金流充裕,分紅率預計維持高位,繼續給予推薦。


有色觀點:

一、鈷:鈷業龍頭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產業鏈全面強化

1.鈷價仍處於中長期上行通道,疫情壓制解除之後,有望重回升勢。

從未來三年維度看,供給側,Mutanda停產、剛果金民採礦大幅減產,嘉能可大部分產量已鎖定下游長單,現貨市場有望維持偏緊狀態;

需求側,國內補貼大幅退坡負面影響已消化殆盡,海外傳統車企電動化加速以及Tesla銷量超預期,無鈷化雖有技術端倪但大規模商業推廣仍需很長時間,整體看2020-2022年全球鈷供需已迴歸緊平衡,當前25萬元/噸左右的鈷價仍不足以刺激供應響應,有望進一步上行。

短期看,疫情雖對下游需求有直接打擊,但對供給側如剛果金、南非的物流運輸、項目運營和建設的影響可能正在增大,近期銅鈷價格下跌又會進一步壓低上游開工率,供需雙弱背景下鈷價大幅下滑空間收窄。

我們認為,一旦疫情壓制接觸,鈷供需兩旺有望驅動鈷市量價齊升。


2.鈷業龍頭標的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和產業鏈的全面強化。

1)華友鈷業

產銷量角度,鈷隨著下游需求回暖,產銷量也有望顯著回升,11.1萬噸/年銅冶煉、4.3萬噸礦產銅產能在2020年將實現滿產,較之去年7.13萬噸銅產量同比提升54%。

二是根據公告,公司控股的三元前驅體項目、參股的正極材料項目有望於2020年悉數達產,屆時前驅體產能將達到6.5萬噸,是2019年2萬噸產能的3.25倍,再加上訂單接連斬獲不斷,有望從2020年開始貢獻利潤。

三是華越鈷鎳6萬噸粗製氫氧化鎳鈷預計在2021年投產,溼法冶金的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再疊加鎳價在高鎳三元材料的需求帶動下有望進入上行通道,將成為公司另一強勁的業績增長極。


公司“資源+有色+新能源+循環回收”的一體化產業協同的優勢凸顯,有望在新能源車大潮中強者恆強。

新能源車由於其安全性、創新性、高性價比驅動的諸多特點,對鋰電材料供應商的綜合實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具備“資源-有色-新能源-循環”的整合性材料供應能力的供應商非常稀缺。

公司憑藉穩定與低成本的原料保障、卓越的製造能力、客戶需求和創新驅動的產業協同優勢滿足客戶需求,並不斷迭代升級和擴產,有望在新能源車迅猛成長的市場中形成正循環,客戶粘性越來越強,規模和盈利能力越來越高,強者恆強。


2)寒銳鈷業

安徽3000噸鈷粉產能已於2019Q3投產;2020-2021年剛果金鈷銅新建產能進入大幅釋放期,鈷、銅產能(金屬量)增幅分別為100%和200%。

一是全資子公司安徽寒銳“3000噸金屬量鈷粉生產線和技術中心建設項目”已於2019Q3投產,再加上原有的南京本部1500噸產能,公司鈷粉產能達到4500噸;

二是剛果金科盧韋齊2萬噸電積銅和5000噸電積鈷項目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投產、2021年達產,屆時公司剛果金銅鈷產能將由2019年的5000噸粗鈷、1萬噸電解銅增至粗鈷5000噸、電積鈷5000噸以及電解銅3萬噸/年,鈷、銅產能(金屬量)增幅分別為100%和200%,有望推動公司2020-2021年的產量實現大幅增長。


公司擬定增募資約19億元,在贛州佈局鈷鹽和三元前驅體產能,切入新能源車供應鏈。

2019年11月14日,公司發佈定增預案,擬融資約19億投向“10000噸/年金屬量鈷新材料及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

該項目以三元電池廢料以及鈷的溼法冶煉中間品為原料,一期公司將新增年產硫酸鈷5,400噸(金屬量)、年產氯化鈷1,600噸(金屬量)、年產四氧化三鈷3,000噸(金屬量),建設期兩年;二期三元前驅體2.6萬噸年,建設期2年。

一是溼法冶煉生產線的建設替代了原先鈷中間品的委外加工,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佈局;

二是進入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領域,加強鈷鎳原料獲取;

三是向下遊延伸至三元前驅體環節,享受新能源車供應鏈的快速增長。


3)道氏技術

從整合到奮進,新能源車材料業務有望迎來多點開花。

一是自身產能迅速擴張。公司整合了新能源車關鍵材料領域的頭部資產,公司公告稱計劃在未來3年實現10萬噸三元前驅體及2萬金屬噸鈷鹽產能,新型導電劑產能從目前1萬噸擴到2萬噸,原料端粗鈷和陰極銅產能也計劃實現翻倍增長。

二是新能源車行業景氣度提升。國內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影響逐步消化,海外市場增長加速,廉價爆款車型頻出,電動車市場向成長期過渡,公司全產業鏈的供應優勢和協同效應有望進一步發揮。

三是再融資的放寬有益公司產能擴張和進一步整合資源。

一方面公司產能擴張有客觀的資金需要。

另一方面,考慮到公司過往在新材料領域極強的整合能力,再融資放寬也為公司進一步整合優質資產提供了更好的融資條件。


公司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繼續加碼新能源車材料業務。

近日公司發佈定增預案稱,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2億元,用於“年產30000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年產100噸高導電性石墨烯”、“年產150噸碳納米管生產項目”、“年產5000噸鈷中間品(金屬量)、10000噸陰極銅的項目”和“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二、鋰:鋰價處於底部區域,權益資產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1.鋰價處於底部區域,權益資產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中長期看,當前廣譜鋰鹽價格已跌至2015年水平,已跌破部分企業成本線,行業出現自發性收縮,供應出清週期已開啟,廣譜鋰鹽的中期價格也基本觸底。

中短期來看,全球疫情發酵導致短期需求和價格承壓,但難改電動化大趨勢,而一旦疫情緩和,下游生產解封,在政策的呵護下,可能迎來大斜率改善;

另一方面因為疫情的影響,上游企業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壓力測試,反而可能加快整個行業出清的節奏,從而加快鋰鹽廣譜漲價趨勢的確立。

此外,疫情期間國內氫氧化鋰價格仍保持著較為堅挺的價格,顯示出仍有較好的景氣度,我們仍然看好該細分領域的長期溢價。

當前時點,經歷了此前的大跌,我們看好相關權益資產中長期的配置價值,尤其是氫氧化鋰標的仍值得關注,建議關注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


機械觀點:

從設備角度來看,一般設備標的股價市場表現和行業終端銷量相關性更高,和下游電池廠擴產帶來的訂單相關性相對較弱,主要原因系下游電池廠的設備招標訂單難以跟蹤,市場較為容易產生分歧。

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也是電池廠資本支出的前置指標,因此我們預期本次補貼政策落地,也提升了未來新能汽車銷量增長的確定性,對設備標的也帶來了邊際利好。


從行業基本面來看,我們注意到行業幾個龍頭電池廠年初以來,投資支出並沒有呈現明顯減速趨勢,例如寧德、northvolt等國際龍頭電池廠商目前擴產依然在有序進行,一、二季度均有啟動設備採購和訂單招標,未來龍頭電池廠採購趨勢確定,對於電池設備廠商來說訂單也是邊際向好的狀態。

從標的選擇來看,目前電池設備廠商競爭格局越發清晰,龍頭廠商憑藉整線和大客戶兩大優勢,目前呈現強者恆強的趨勢,我們重點推薦標的先導智能。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汽車電動化同時也伴隨著汽車電子化趨勢,一方面是汽車電子設備需求在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新能汽車熱泵空調的技術路線,也將帶來熱管理管路零部件需求增加,我們瞭解到熱管理系統的零部件總價值較傳統有翻倍提升空間,其次對於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斷強化。

因此從汽車電子和零部件邏輯上來看,我們建議關注目前國內汽車電子裝備和零部件龍頭廠商克來機電。


問答環節:

Q:現在大家比較關心的補貼是延續兩年到2022年底,但實際上有額度的限制:30萬以下才給補貼,還有200萬輛的限制。如果超過了200萬輛如何去做界定?

如果特斯拉後續降價會不會對自主品牌造成影響,使壓力進一步擴大,畢竟特斯拉的產品力比較強。

A:關於200萬的問題。首先可能今年或者明年,然後有可能到不了上限200萬,這是一點。

關於怎麼測算,關於測算可能有點小問題,起草者可能還沒有預料到。

做個假設:有2萬公里里程的需要跑完了車企才會上報,才會說我有1萬臺車,我要拿補貼,並且這個時間點已經往後推遲比較長,有的車跑了一年就有2萬公里,有的一年半才有,所以說大家上報的時間也不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車認為自己能拿到補貼,但是最後北理工那邊測的數據證明他沒有跑2萬公里,而不能拿補貼,或者有其他的一些問題也拿不到補貼。

所以說最後如果政府從上牌的數量來看,200萬可能也不準確,因為有的車拿不到補貼,最後就需要把它減掉。

還有關於時間點,200萬卡的時間,我覺得它可能是指導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很多方方面面都會限制,不好測算這200萬。


關於特斯拉的問題,特斯拉短期內這4個月可能量會賣的多一點,它主要在國內限購、限行,就是在這些主流的城市,然後還要包括成都這些地方。

我們國家隨著補貼退坡,我發現有一個規矩是每一次退坡影響最大的是自主品牌,剛開始15、16、17年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在前20名,市場份額佔到百分之八九十。

從18年開始,有一部分品牌,包括大眾、蔚來、寶馬、東風日產。

但是19年7月份到今年3月份,按照最新的19年的補貼政策,進入前20名的平臺包括寶馬、大眾、蔚來、特斯拉、豐田、威馬、小鵬這些。

特斯拉的打擊,應該是對整個行業的打擊,包括對一些傳統的造車企業,還有一些自主品牌。

現在看到這4個月特斯拉能拿到補貼,4個月之後拿不到補貼,但是如果特斯拉真的降價之後,它可能進一步把自主品牌裡面中高端市場擠壓。

比如說20、25萬到30萬期間的預算,有些人可能再加2萬能買一個特斯拉。


Q:它的補貼文件裡面提到了一點:非私人購買,或者說用於營運的新能源乘用車,按照相應補貼金額的0.7倍給予補貼。出租車,包含網約車,是補貼不退撥的。網約車到底是按0.7倍給補貼,還是補貼不退撥,按照2019年的補貼的額度來給?

A:這個補貼文件相當於對大概然後有哪些變化的總體說明,後面是有更加詳細的技術指標的。

而剛才提到的對於出租車、網約車還有租賃車這三類因為都是屬於營運車輛,不退坡是補貼標準不退坡,比如說400公里以上的,我們去年是2.5萬,今年還按2.5萬。

但是在測算過程中,由於它是非營運類車型,假如說最終算出來給他2.4萬,但是也要乘以一個0.7。

最終還是按照0.7的折算係數來進行補貼。


Q:運營車輛到底是按2.5萬的打7折,還是按2.25萬打7折?

A:這裡面可能計算稍微複雜,不是2.5×0.7的那樣一個概念。

表格裡面第1項有一個算數公式,這裡面然後是mn最小值是什麼概念?

按照里程補貼,比如某臺車是500公里,按照這個表格我們應該是2.25萬。

然後我們再算這個車的帶電量,求2.25和50度電×500,這兩個的最小值,然後再乘以後面的係數,這個係數包括能量密度係數、能耗係數,乘完了之後作為這臺車能夠拿到國家補貼的最終金額,這個最終金額對於普通私人消費者就是這個金額,如果對於營運類車型還需乘以0.7。

營運類車型它應該是2.5來算,那就是按去年的標準,然後再乘以0.7。


Q:特斯拉在推行無鈷化電池,現在它進行的狀態是怎麼樣的?然後對鈷的需求會有多大影響?

A:實際上它應該是在電池日進行發佈。

電池日原先規劃是在4月20號舉行,但是美國有疫情的影響,整個特斯拉的福利蒙特工廠都停產了。

然後Mask把電池的發佈會推遲到5月中旬舉辦,可能會對電池的產能、價格、未來跟供應商的合作方式、生產電池的技術上進行探討,還有應該會做特斯拉的未來自供比例的規劃的詳細分享。

按照去年它的自動駕駛日的節奏來看的話,發佈會的時間大概是2~3個小時。

但這裡面它真的電池的技術,實際上現在我們判斷下來很難說它是無鈷電池還是含鈷電池,因為這一塊都是外界媒體或者說外界的分析在進行的推測,真正的他的技術路線還沒有完全公告,要等到發佈會這一天去揭曉,我們現在很難去給出一個前期的判斷。現在距離發佈會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可以期待。


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整個產業都進行了很好的復甦,海外現在瞭解到特斯拉應該在5月4號進行復工復產,歐洲主流的車企,不管是在歐洲工廠還是美國工廠,大概率也是在5月初進行復工復產。

然後國內這邊再疊加整個政策的強力支持,歐洲還有整個碳排放的政策的促進,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是一個很好的價值配置區間,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


風險提示:終端需求不及預期、政策不及預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