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裡,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中

這樣定義“儀式感

--------------------

小王子馴養了一隻小狐狸,第二天他去看望小狐狸時,小狐狸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這就是儀式。

小王子問:“什麼是儀式?”

小狐狸答:“儀式就是讓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活得太糙

是因為 你沒有想辦法讓它精緻

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日常生活裡,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


早上常常賴床,起遲了就不吃早餐;

髒衣服堆在房間裡,不知道要過多久才通通扔進洗衣機;

覺得做飯太麻煩,點外賣草草了事;

放假了就宅在家裡玩電腦、玩手機;

覺得工作太忙,很少主動與父母、朋友聯繫;

......

也會意識到這樣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很好,可沒有勇氣去改變。

--------------------

很喜歡一個學姐的生活態度。

她一邊忙著考研,一邊把自己照料的很好。

每天,她都會化上精緻的妝容,做一頓健康美味的晚餐,偶爾曬出的書桌照裡總是會有清新的綠植。

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她說:“

照顧好自己,能讓我在艱難的時候充滿希望。

也許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律和儀式感並不衝突,或許對儀式感的追求也是一種自律的體現。

--------------------

儀式感賦予未來新的意義


日常生活裡,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


前段時間參加表姐的婚禮,她事無鉅細,大事小事忙得不可開交。當時我覺得這樣是不是過於操心了,太辛苦了。

婚禮當天,表姐穿著美麗的婚紗,和姐夫在教堂裡宣誓、交換戒指,我突然很受感動,也明白這樣全力付出真的很值得。

我們借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既是向過去正式的道別,也是一個充滿希冀的開始。

生日、成人禮、畢業旅行、婚禮,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儀式就像一個個刻度,記錄著我們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在人生的重要時刻,用儀式來賦予未來新的意義,大概就是我們對於儀式感最大的期待吧。

--------------------

王小波說:“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儀式感放大了我們的幸福,讓隱藏在生活細枝末節裡的點點滴滴,變成了時間裡值得銘記的細水長流。


日常生活裡,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


電影《小森林》被譽為治癒神片,溫暖的故事和精緻的畫風感染了無數都市人。

電影女主角市子從城市回到農村以農耕為生,生活悠然自在,根據收成和時節決定給自己做什麼食物。

即使是一個人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地方,也不敷衍每一餐飯。

夏季傍晚做完農活,喝一杯冰涼可口的青梅酒或者米酒;秋季農忙,給自己做一份能量滿滿的核桃便當;在陰雨連綿的梅雨季,就打開爐子烤制軟香的麵包,這種生活著實讓人羨慕。

認真做飯、認真品嚐,每一餐飯都是一個美好的儀式。這種精緻的生活會讓你忽略掉,她是個被愛情、被親情拋棄的人。

而這樣的生活是對自己很好的呵護,在這樣的儀式中那顆受傷的心,或許會得到治癒。

--------------------

儀式感是對生活最深沉的熱愛

穿著晚禮服吃麵包

麵包的味道和以前一樣

聽著鋼琴曲擠公交依然有很多感受

沒做完的工作仍然壓了一堆

該有的煩心事一件都不會少

生活還是一如既往


日常生活裡,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


但儀式感是我們拿來對抗波瀾的武器,用對生活最深沉的熱愛,來抵禦外界的所有干擾。

村上春樹說:“沒有這種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一片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不再是簡單的存在,而是有溫度、詩意的棲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