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帝的經筵:形式主義的典型

經筵不是請客吃飯。其是一種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經筵的最終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專為帝王而開的道德教育課。始於漢興於唐,宋代正式制度化,元、明、清歷代沿襲,清時,發揚光大。下面,以明萬曆帝的經筵為例,“窺一斑而知全豹”。


萬曆帝的經筵:形式主義的典型

萬曆帝的經筵主要在春秋兩季氣候溫和之時舉行,每月三次。讓我們一起穿越到大明萬曆十五年的一個春天,看看正在舉行的經筵:
時間:早朝之後
地點:大明皇宮文華殿
參加人員:萬曆帝、六部尚書、左右都御史、內閣大學士、擁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朝臣勳戚
列席人員:給事中、御史等人、太監、宮女若干


萬曆帝的經筵:形式主義的典型

過程:萬曆帝在二十名手拿金瓜等武器的大漢將軍(明代殿廷衛士的稱號)護衛下,首先駕到,面南朝北坐定後,宣百官覲見,山呼萬歲後,鴻臚寺(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禮賓司)官員將一張書案擺在御座之前,歸皇帝使用。另一張書案相對而放,約在幾步之外,為講官使用。參加聽講的官員按官職地位分列書案左右。贊禮官呼唱下,兩名身穿紅袍的講官和兩個身穿藍袍的展書官出列。講官、展書官都是選自翰林院的最優秀的人才。講官面對皇帝,展書官在書案兩側東西對立。接著左邊的講官叩頭行禮,禮畢後慢慢走到書案前,左邊的展書官慢慢跪行到書案,打開書本講義,用銅尺子壓平。講官開始站著講課,主要講“四書”,講完後,合上書本,講官和展書官彎腰退回原位。右邊的講官和展書官如法炮製,右邊的講官主要講的是歷史。
要求:講官可以口若懸河、指手畫腳。皇帝必須端坐,不得翹二郎腿。如違反,講官有權停止講課,責問皇帝:“為人君者,可不敬哉?”其他大臣及相關人員必須聚精會神靜聽,不得交頭接耳。如違反,板子伺候。講官必須將經傳的精義講透,指出歷史的借鑑,結合實際,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如果敷衍塞責、逢迎恭維,對不起,以失職論處,罷官。講官可以用委婉的言辭對皇帝作必要的規勸。皇帝可以說出自己的不同觀點,但不能責問或指責講官。


萬曆帝的經筵:形式主義的典型

這就是萬曆帝的經筵。據說:萬曆帝對經筵已產生恐懼的心理。參加經筵,萬曆帝要天不亮就起床,熬過漫長而又枯燥的時間後,才能盼來真正的“筵”,填飽早已飢腸轆轆的御肚。 萬曆帝的經筵,繁文縟節,典禮呆板,流於形式。但這是祖宗留下的規矩,萬曆帝必須配合演完這個傳統節目,可笑的是參加經筵的達官顯貴們也非常厭倦,卻任然兢兢業業地維護這一制度。當經筵演變成形式,失敗就是必然的!至於萬曆帝學到什麼?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