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睢能否與商鞅,張儀等並肩?

天啟7900


上官敏學舉手回答👋

個人認為范雎不能與商鞅、張儀並肩。

范雎,商鞅和張儀三人曾都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商鞅的貢獻是最大的,影響也是最大的。

秦國曾長期處於各諸侯國的邊緣,不僅是指在地理位置上,而且也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後。

在春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開始改革變法。他利用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手段改變了秦國落後的面貌,通過這次聲勢浩大的改革立法運動,秦國由弱變強,國力顯著增強,位列六國之首。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商鞅是中國歷史進入新篇章的開創者,戰國史最後的勝利者,大秦帝國的奠基者,他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發展。商鞅的千秋功業在後世無人能超越他,是中國歷史最後的變法集大成者。

當今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商鞅的法治思想,其改革,對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方向仍有著寶貴的借鑑意義。

大家認為三人中,商鞅的貢獻是最大的嗎?歡迎留言哦~🤗


上官敏學


導入語:

須賈妒賢又嫉能,範叔幾乎喪殘生。

幸遇蒼天得憐勉,張祿秦國魚翻身。

智鬥穰侯顯才能,遠交近攻戰略神。

若無陷害白起事,商君張儀可比朋。——自賦詩一首。

在戰國末期的風雲激盪的舞臺上,範睢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作為與商鞅,張儀、李斯等齊名,也是被秦王重用的“外國人”,作為秦昭襄王的相國,他為秦國的崛起做出巨大的貢獻。

《大秦帝國》劇照

範叔的功勞

範睢在秦國的內政和外交的方面頗有建樹。贏得稱讚。

一、使得秦昭襄王權力得以穩固。

範睢到秦國之前,昭襄王在秦國執政已經長達三十九年之久。然而,當時秦國除了秦昭襄王之外,昭襄王的母后秦宣太后,昭襄王的舅舅穰侯魏冉,包括宣太后的其他兩個弟弟,都位高權重。雖然不能對秦昭襄王構成致命威脅,但是也影響了秦昭襄王的權力的集中。

範睢到秦之後,曉之以理,使得秦昭襄王廢除穰侯,使得昭襄王的權力更加的穩固。

二、完善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思。

遠交近攻的戰略,在現在看來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普通人也會想到這個戰略。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個戰略在秦統一中國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這個戰略,並不是在範睢當相國才開始實施的。一直以來,秦國都在不同程度的執行這個戰略。因為臨近秦國的三晉一直是秦國攻擊和蠶食的重點,燕國也大部分時間是秦國結交的對象。雖然秦國也時不時“跳槽”去攻打齊國。

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一蹶不振。基本上退出了戰國的舞臺。齊國的退出,使得戰國中後期的“兩超多強”格局變成“一超多強”。秦國一枝獨秀。

在以前,秦國的目標都是明確的。魏國強大的時候,削弱魏國,齊楚強大之時,削弱齊楚。現在魏,齊、楚都衰弱了,該怎麼繼續削弱他們,以一統天下。成了秦國君臣必須考慮的問題。

這個時候,範睢,準確的來說,是張祿出現了,他提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簡單易行的戰略構思——遠交近攻。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這下,秦國實力有了,統一中國的戰略步驟也有了,於是,四十多年後,大秦一統天下。

三、奇謀助秦贏得長平大戰。

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決勝的地方主要是在戰場。但是後方的較量也是相當重要,而且會更加的驚險和詭異。在外交方面,範叔的兩個奇謀為秦贏得長平大戰立下功勳。

1、應對趙國來使。

長平大戰連綿,趙國首先吃不消了。因為趙國沒有打大仗的打算。

所以,大戰進行一段時間之後,趙國派來使臣鄭朱入秦和談。

這時,秦國想摧垮趙國實力。所以不可能同趙國和談。但是,秦國又怕趙國聯合其他國家,再次合縱。

範睢劇照

於是,在範睢的運籌帷幄之下,秦國高調接待趙國使臣,弄得沸沸揚揚,使得山東諸侯都知道秦趙要和好了。打消幫助趙國的念頭。之後,等秦國看著沒人幫助趙國的時候,秦趙和談就失敗了。

2、換掉廉頗。

秦趙雙方長平大戰,秦軍長途奔襲,勞師遠征。因害怕軍糧缺乏,六國合縱。故想速戰速決。但是趙國老將廉頗堅守壁壘不出。雙方在長平堅持著。秦國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於是,秦國派遣奸細到趙國,說廉頗不行了,準備投降了。趙王相信奸細的話,加上趙王也想速戰速決。於是,派遣趙括替換廉頗。使得趙國終有長平之敗。

這是範睢為秦立下的功勞。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題目中另外兩個人為秦國立下的功勞。

商鞅——變法強秦

商鞅之名,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會如雷貫耳。

他是秦國的崛起的關鍵人物。他的變法,使得秦國開啟崛起之路。

戰國初期的秦國,是僻處一隅的西方蠻夷小國。被三晉牢牢鎖在函谷關以西。更是被吳起打的屁滾尿流,丟了河西。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求賢令》

秦孝公的一紙求賢令,引來商鞅。在秦國大舉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明法度,獎耕戰。二十餘年的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開始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史記.商君列傳》

商君的變法,是秦國強大的根基。

當然,商鞅對於秦國的功勞,還不僅僅是變法強秦,他還曾經帶兵大敗魏國。迫使魏國割地求和。雖然贏得不光榮。

商鞅劇照

張儀——外連橫而鬥諸侯

張儀之於秦國,最主要的貢獻,是用連橫之策,破除各國的合縱。使得秦國得以避免一次次亡國大難,向東發展。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大增。惠文王上臺之後,滅了商鞅,也順便滅了反對變法的貴族。掌握政權。窺視東方。這個時候,惠文王急需外交人才。張儀來了。

張儀以一張如簧巧嘴,破除公孫衍的合縱策略,使得各國紛紛與秦國親善。又離間齊楚同盟,使得楚國在秦齊的夾擊之下,喪師失地。從此衰落。

自張儀始,秦國獲得對付六國合縱的方法,並且用的得心應手。

張儀,還曾經為秦國奪得不少土地。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公子華和張儀圍攻魏國的蒲陽,攻打併佔領了蒲陽。之後,秦國歸還蒲陽,但是要得魏國的上郡十五縣。

秦惠王九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張儀、司馬錯救援苴國和巴國,趁機吞併了蜀國和巴國,擒獲了巴王,設立巴郡、蜀郡和漢中郡,將三郡土地分為三十一縣。並在江州築城。秦國國力大增。

張儀劇照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必須實力強大,有實力,才能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才有外交大臣發揮的餘地。所以,對於秦國而言,商鞅、張儀、範睢乃至李斯這四人,商鞅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貢獻也是最突出的。他的貢獻之大,並非張儀範睢可以比擬的。

那麼,範睢可以和張儀比肩嗎?範睢還差張儀一截。因為範睢不僅僅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利好。他的缺點也給秦國帶來難以癒合的傷害。

範睢的缺點以及對秦國的傷害

範睢給秦國的傷害,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外交上,魏齊事件損害秦國的聲譽。

範睢在魏國時曾經是須賈的門客。須賈出使齊國,範睢因為應對有方而得到齊王的賞識。因而讓須賈心生嫉妒。後來,須賈無中生有,向魏齊謊報說範睢賣國求榮。魏齊將範睢打的半死。範睢因此恨透了魏齊。

後來,範睢當了秦國的相國。便威脅魏國,要魏國交出魏齊的人頭。這對魏國是個巨大的侮辱。

後來,魏齊逃到了趙國,秦國竟然把趙平原君騙到秦國,威脅趙國交出魏齊。最終迫使魏齊自殺。

範睢雖然得到魏齊的人頭,但其睚眥必報的性格,和對魏趙兩國的威脅,不僅僅讓秦國得罪了魏趙兩國,而且讓秦國坐實了“虎狼之秦”的名聲,成就了“暴秦”的惡名。

二、內政上,排擠魏冉並非良策。

魏冉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和秦宣太后輔助秦昭襄王多年,為秦國的強大立下汗馬功勞。連大名鼎鼎的白起都是他發現並且推薦給昭襄王的。

然而範睢的一席話,使得秦昭襄王逐步排擠魏冉。直到最後將其驅逐到了封地。

魏冉的離開,對秦國來說並非好事。秦昭襄王不是個做事沉穩的君主。早年就曾經幹過綁架楚懷王的蠢事。

範睢劇照

魏冉離開之後,秦昭襄王缺少能夠羈絆的人,於是幹了很多衝動的事情。差點使得秦國提前崩潰。比如長平大戰之後,昭襄王等到趙國準備充分,才發動邯鄲之戰,屈殺白起,葬送秦軍三十萬。用人失誤,河東大敗。秦國領土縮水。等等事件,如果魏冉在,未必會讓昭襄王這麼幹。

三、軍事上,範睢得為邯鄲之戰慘痛失敗負一定責任。

長平大戰後,大將白起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攻下邯鄲,滅亡趙國。並做了大量準備。範睢受到趙國的賄賂,加之擔心白起功勞過大。勸說昭襄王停止進攻邯鄲。並構陷白起。

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應當說,長平大戰之後範睢勸說不攻取邯鄲,是對的。因為以白起能力,攻取邯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必定引來東方諸國的再一次合縱攻秦。以秦疲弱的兵力對抗合縱之兵,必敗無疑。後面邯鄲之戰的失敗就是明證。

但是範睢收受賄賂,構陷白起,則是暴露其貪戀權位,不擇手段的本性。

而在趙國已經有所準備,秦昭襄王失去理智,下令攻擊邯鄲的時候,範睢因為白起的威脅已除,並沒有勸說昭襄王停止攻打邯鄲。

商鞅

更為讓人嘆息的是,範睢用人不當,鄭安平與王稽並非可以大用之才。而因為兩個人救過範睢。鄭安平被任為將軍。王稽成為河東太守。結果一人創造秦軍投降的先例,一人創造密謀反叛的先例。

後二歲,王稽為河東守,與諸侯通,坐法誅。——《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

結束語:商鞅、張儀和範睢三人,皆是為秦國立下赫赫功績,名留青史的人物。但是論其功績,商君無與倫比,當居第一位。範睢功過都相當突出,比對秦國有大功而無過錯的張儀明顯不如。屈居第三。想要比肩商鞅和張儀,是不可能的。


《資治通鑑》


填哥講史


清山雅舍,暢談歷史。

前言

這是一道比誰牛的問題哈。范雎、商鞅、張儀都是秦國著名的丞相。我想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商鞅和張儀對秦國的貢獻巨大,那麼範睢對秦國的貢獻是否能夠與這二人相提並論呢,我們下面通過比較他們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來排個序。

功勞簿

我們先看上圖,商鞅、張儀、范雎分別對應著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三代秦王皆是相對很有作為的,可以說是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的人。從時間上看,范雎是最晚的,前面有商鞅和張儀打下的好底子,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要比拼分量的話,先天就有些吃虧。

1、商鞅變法

論功勞的話,個人覺得還是以商鞅為先。

原因要從秦國的歷史說起,話說秦人一路披荊斬棘,創業艱辛,到了春秋時期,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算是使秦國達到了一個高潮。但是進入戰國初期,秦國在飽受晉國壓制多年後,再次受到了新興魏國的打擊,屢戰屢敗,進入了長達百年的衰弱期。鄰居魏國通過李悝變法,迅速地富強起來並且在戰國初期讓秦國吃了無數的敗仗,丟失了大片的河西之地。這些都深深地刺激了秦獻公,於是秦國的改革從秦獻公那兒就已經開始了。

△商鞅劇照

而秦孝公只不過是延續了父親的改革政策,並且任用商鞅進行了更為深入徹底的革新。

商鞅的改革可以描述成一次全面的社會大改造,主要通過新修律法、鼓勵農業、整頓民事、激勵軍功、削弱貴族、引導文化、中央集權這幾個方面來使陳舊落後的秦國煥然一新,從而迅速崛起,逐漸趕超六國,為後來的天下霸業打下了決定性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變法,恐怕後來的張儀還有范雎也不會有那麼大的作為,因為很多功勞的建立要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撐。

2、張儀連橫

張儀很有本事,也很有功績,但是個人還是將他排在商鞅後面。秦惠文王對他足夠倚重信任,他也沒有辜負惠文王。張儀不愧是鬼谷高足,一身縱橫術甚是了得,硬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賺足了利益,打破了反秦合縱,玩弄諸侯於股掌之間。在他輔佐秦王期間,秦國奪回了河西之地,並且攻下了楚國的漢中,吞併了巴國和蜀國,還蠶食了一些周邊鄰國的土地,使得秦國的國力有了明顯的飛躍。但還是那句話,他到底還是蒙了商鞅的恩情,沒有變法圖強在前,任張儀說破了天,一個弱小的秦國也不會被六國所忌憚。到時候,他的六國遊說可就成了笑話。

所以,張儀連橫的成功是在秦國變法的基礎上的,其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不如商鞅,但張儀的功績是必須要肯定的。

△張儀劇照

3、范雎定策

范雎和張儀一樣,又是一個魏國人,看來魏國還真是不能用人啊。范雎的主要功績說起來主要有兩個:

一是幫助秦昭襄王廢掉了宣太后的權利並放逐了以魏冉為首的四貴勢力,使得秦昭襄王能夠完全掌握大權,穩定了秦國的內部局勢;

二是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國家策略。這一策略就是先對付眼前的三晉國家,較遠的齊楚先交好,日後再圖謀。范雎這個計策使得秦國在已有的良好形勢上,選擇了一個最有利的奪取天下之策,為秦國的統一天下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並起到了加速作用。

這樣一看,范雎的功績也是足以位列秦國名相行列了。但是之前的宣太后、魏冉和白起做得也不差,大家都不可否認地沾了商鞅和張儀的光。所以有沒有范雎對秦國統一天下並不是決定性條件,因而在排名上我還是要把他放在最後。

結語

范雎作為秦國的一代能臣名相還是夠格的,但是要和商鞅、張儀比,在其功績的不可或缺性上還是弱了幾分。畢竟沒有商鞅,後面都是做夢;而張儀要比范雎更有不可替代性,畢竟如張儀這種大才更加難得;范雎則只是加速了秦國的統一,換作他人也能做到,只是效率上的差別。所以我最終的結論是:范雎可與商鞅、張儀同入秦國名相行列,但是排位在商鞅、張儀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