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美日在華企業撤離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到第三階段,人們已經從關注中國抗疫、歐美日抗疫轉移到思考恢復經濟和社會運行的這個階段。美日兩國政府突然帶頭要求其在華企業儘快撤離中國,值得認真對待。

一,美日都是資本家主導企業發展(國防和高科技公司除外),逐利的本質永遠不會變,但日美兩國企業對各自政府要求響應不會同等程度。美國政府要求撤回本土及菲律賓、越南和印度等國,不會一帆風順,需要觀察兩三年,特斯拉和蘋果就一貫不大聽從美國政府要求;日資企業很可能想辦法執行,值得警惕。

二,搬遷成本嚴重不足。美國大約450家比較大的在華企業,日本大約一萬多家在華企業。2000億日元杯水車薪,無濟無事。這些企業撤離存在經濟困難也是事實。

三,是否如期搬遷取決於三點:1.本國產業配套(熟練產業工人、地方政府優惠政策、運轉經濟成本比較優勢)是否如中國江浙滬粵那樣完善;2.承接國或地區(本國或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是否有中國一樣大的消費市場;3.中國政府的反制組合拳效果是否超過其他方面財物和人事壓力而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

建議有四。第一,摸清底數,爭取重點企業。儘可能對具有行業標杆作用、創新補缺效果和關乎大量中國公民就業的企業開展面對面說明會,展示誠意,說明三年後的發展前景,精準施策;2.堅持做結構性供給側改革,主動淘汰低效益企業或引導鼓勵向欠發達省份轉移。對重複投資擠佔市場資源的去產能,重點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渠道和創業環境優化政策再配套;3.開動腦筋,排出官方和民間公知,包括企業家展開全球外交,擺事實,講道理,陳述當前和遠期利害關係。實事求是地說明全球化發展是歷史的必然,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會導致小國寡民,大部分國家受國情影響不會願意遠離眾所周知的發展賽道,自創一套發展體系極難成就;四,未雨綢繆,制定預案,防止撤企潮蔓延。同時,堅信中國人口眾多,生產和消費市場巨大優勢,準備渡過最多三年的艱難期。特別要防止歐美亞及周邊經濟發展路徑圍攻和惡意阻斷;警惕印度、越南和部分不自量力的國家搗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