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這些圍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人生是一個“體制化”輪迴的過程,而“體制化”是長期積累的習慣。

飛機的發明,衝擊了其他交通工具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便捷性和不可替代性成就民航業的興起和發展,當人們習慣了這種出行方式,人們已經被“體制化”了。我們從出生就被約束在這個體制中,幼時被教導做人要乖巧懂事,長大被指點做事要規矩,工作被指責要循序漸進,我們生活在這個體制內,也勉強著他人接受我們的體制化。嘗試改變發現新的體質系,生活也許會變得更加美好;走不出舊體制的生活,到頭來只是悲劇。

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這個社會其實是個“體制化”的過程,少部分人掌握的真理打破了原有的習慣,讓新的事物融入我們的生活,從一開始的反感經歷屈服演變到順從的過程,我們始終活在體制化中。儘管選擇的權利握在自己手中,但相比體制內的誘惑,我們似乎更願意選擇接受。生活的模樣,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倒影。

體制化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你的思維。

據說這是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專家給上海的孩子們出的一道題,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思考能力,很多學生做題的時候只知道簡單的加減乘除,卻忘了探討題目本身的內容。這道題就是打破常規思維,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可是孩子的打心底覺得老師出的題一定不會錯,而“很聽老師的話”的背後實質上是學生個性的泯滅、思維的僵化、盲目的聽從。這也是教育界的“杯具”。

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們,只有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上班後,領導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好好幹才能賺更多的錢。我們的人生似乎早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但這並沒有錯,沒有堅持的努力,有什麼資格去談論美好的明天。需要改變的是習慣了搬運別人思想的態度,對一種新事物,我們可以選擇依據前輩的經驗,先去了解它、研究它,但這個社會的發展太過急促,我們不能總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再自己做決定。如果我們不嘗試改變,時間的流逝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麻木,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需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習慣,開創新的思維,嘗試瞭解探索體制化外的新事物,讓生命走出一番新天地。

走出思維的“監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其實,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一生,我們都在一直習慣,從不習慣的生活受到人事物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開始習慣了曾經的不習慣,我們終將把自己體制化在思維的“監獄”裡。我們都明白,體制內不一定是禁錮,體制外不一定是財富

。但社會在進步發展,要想融入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探索,跨越思維的障礙。

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生命的意義,應該是自己賦予的。別人說過什麼,做過什麼,都不該成為影響決策的因素, 想要避免體制化,就要敢於懷疑,積極論證,保持批判性思維。

在這個體制化的社會,人生應該活成什麼樣子?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