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何以谓“家”?

《都挺好》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但仍是许多女性朋友私下聚会时议论的话题,而我也发现关于此剧,还有些想写却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今日理了下思路,将其整理出来。

1.什么是家?

都挺好‖何以谓“家”?

在我看来,《都挺好》和前段播出的《知否》都是以“家”为主题的电视剧。而这个“家”仿佛又有 别于上一代父母所热衷收看的的类似《篱笆、女人和狗》、《渴望》、《五男二女》等以家为主题的电视剧。

从每代人不同的收视喜好和作品题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在“做真实的自己”和“最好的自己”大行其道的今天,重新来谈下“什么是家”仿佛也变得更有时代意义。

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每个人理想中对家的期待也是不同的,同时有是相通的:比如“家和万事兴”。但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又是失和的地方。

正如《都挺好》诠释的那样:家是一扇门,从门外看,都挺好。苏家三个孩子都发展的不错,都有中上等的收入。关上门,发现都不好。就像张爱玲的经典语录:”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都挺好‖何以谓“家”?

所以许多人才会一遍又一遍提醒自己和他人:家是讲爱的地方;同时许多人又对家充满期待:家是温暖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生产和谐与制造快乐的地方;家是让人感受积极和向上力量的地方;家是让能量流动的地方……

后有人们从感情上对家的认识和共鸣,前有造字者对家的说明:从文字上来看“家”上面有挡风遮雨的屋顶,里面有“豕“(猪),而猪作为以前家中主要饲养的动物,我们看以看作勤劳致富的象征隐喻,同时它也代表物质基础。

都挺好‖何以谓“家”?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真正和谐与幸福的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同时物质的提高,需要家人合理分工,群策群力、共同劳作。

2.为什么许多人“心不在家“?

《都挺好》中18岁前的苏明玉一直计划着逃离原生家庭;户口和弟弟工作解决后的苏母赵美兰时刻策划着另攀高枝开始全新的生活;被老婆的强势和鄙弃一直压得喘不过气的苏大强已经找不到心在哪里了……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子女想从家中出逃,丈夫或妻子想从家出逃的实例。以此家成了许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情结。

究其原因主是因为“家“的功能失调:例如家中的丈夫、妻子职责工分不明确或达不成共识,导致都看不到或忽视对方的付出。比如许多人觉得只有从外面带钱回来才是对家庭的主要贡献,照顾孩子和收拾家务不是对家庭的贡献;还有许多家庭中的男女双方,一方接命赚钱,一方乐享其成;或者男女双方能力倾斜严重,某一方优越感太强;或者双方能力都有待提高,却相互抱怨和指责,导致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双匮乏……这些问题的接踵到来,直接导致问题孩子的产生,以致后来子女从家生家庭的出逃。

虽然婚姻不幸的家庭容易产生问题儿童,但是婚姻幸福的家庭也会产生问题儿童,这和父母与儿童的人格特质的匹配度或者说父母对儿童的期待和儿童对父母的期待是否相同、父母自身所遭遇的阴影和情结都密不可分。

都挺好‖何以谓“家”?

正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其母亲赵美兰一样,双方都觉得对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或女儿形象。赵美兰先在苏明玉身上看到了自己阴影的投射,而这种投射最后成为了苏明玉的情结。赵美兰在苏明玉身上看到那个没有被父母驯服之前的自己,她的潜意识让她不喜欢这样的女儿,因为她已经接受了女孩应该为家族牺牲和作贡献的观念,所以她在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教导苏明玉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乖巧、顺从、懂事、惟父母命是从);而她与苏大强的结合,原本就是父母之命,所以最后苏大强走上“不靠谱的父亲“之列也是在情理之中。

除了原生家庭的痛,《都挺好》也描写了新生家庭的苦。剧中的大哥苏明哲,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吐槽。苏明哲可以说是一个把心留在原生家庭的人,或者说完全还没有迈出原生家庭大门的人。所以她看不到妻子的诉求,看不到女儿的需要。这一点苏明成发展的比他要好。究其原因除了苏明哲本人性格的原因,也可能在于苏母除了关注苏明哲的学习可能并不关注苏明哲的成长和精神需要。不然大嫂做月子时她都可以找借口不去,这是一个典型的强势婆婆的作风。但是在面对小儿子苏明成和儿媳朱丽时,他却表现得不仅是个慈母,更是个难得的好婆婆。她会在小俩口吵架时,帮着儿媳;清楚记得儿媳的喜好;还时不时去儿子家里免费做清扫的钟点工和负责烹煮的保姆。我们也可以说这个看似不优秀的儿子,却满足了赵美兰的情感需求,比如毫不吝啬的赞美、认同和依恋。

都挺好‖何以谓“家”?

3.家庭中谁该对谁负责?

我曾看到网上有人这样描述家:“家是一个可以让你抛开所有束缚,撕下所有的面具,将外面所受的痛苦、委屈都可以发泄的地方……“我想这样的人高估了别人的承受能力,且将家看的特别理想化。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以来,都带着各自家族延续下来的各种问题。理想的家应该是一个有方式的倾诉的地方,而不是让家人不断去吸收你的负能量的地方。这样的家庭就变成了一个垃圾情绪回收站。它会给家徒增一层阴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他人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如若没有接受过心理技术训练的人,常期受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整个人都会变得不明朗,若是被孩子接收,结果更不可想象。

所以,一个和谐的家应该是有边界的,家庭不应该成为个人宣泄情绪的垃圾桶。因为除了你,没有人该对你成年的人生负责——包括你的伴侣和父母。

而那些处处寻求别人对自己负责的人, 多数是活在神话或童话中未能走出的人。当一个人不仅可以在神话或童话中发现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同时也能愉快的从神话或童话中走出时,他就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事实上,当家中的每个人都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看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时,家就开始走向和谐与幸福。

都挺好‖何以谓“家”?

4、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从剧中的人名可见端倪:

明哲: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尔雅》中说“哲,智也”。 《诗.大雅,瞻仰》中也记载:“哲夫成城,哲女倾诚。”可见先哲代表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那么,人生最大的智慧是什么?个人愚见是:内观自己,明心见性(发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具体到苏明哲身上就是不仅拥有超常的智商,也要懂得不受他人干扰,不做别人期望中的样子。

明成:明白如何才能有所成。

《说文》中指出:“成,就也。”甲骨文字形从"|"(即"杵")。可见有”杵“(工具和利器)是做成事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而“成”的关键需要储备除了技能,还有心态(祛除总找借口的浮燥)、清晰的目标(远近目标,长短目标相结合)如此,才能有所成。

明玉:明白玉的真正含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润泽以温”,古文也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可见温润如玉,自古不是一个贤良的品性。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申荷永教授曾说“玉同愈,是有灵性的石头。具有“治愈”和“疗愈”的含义。所以玉也被称为心上之舟。有舟便可御水(水无意识)不是防御之御,而是驾御之御;于是便能舟济天下,利涉大川,获得超越与转化,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所谓转化就是对过往的接纳与整合,是和情结作朋友,与自己和解。很多时侯情结就像雨后留下的水坑,许多人怕水溅在身上湿了衣服,可能选择绕行或跨过,但是孩子们却可以在里面玩耍,因为大家面对他们时的心情不同。绕行和跨过便会少了许多乐趣和完整的体验,积极的面对它、接纳它,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世界……

都挺好‖何以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