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文/淳于朵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引言:不合意的东西,是应该舍弃的,不必留恋它们。

这是三毛借着一篇《石头记》,诠释给我们的一个道理,无论何时何地,对于人生中不合心意的人或事物,要敢于放下,勇于舍弃。

《石头记》中的故事,出自丹娜丽芙岛,在岛上居住的那段日子里,三毛爱上了在鹅卵石上作画,以至于因为太痴迷作画,差点丢掉了性命。

这份近乎深情的痴迷,使人动容。

在经历了一连串因画石头而引发的事情之后,三毛的感悟和体会,同样深刻又蕴含哲理:

一切不合意的东西,或注定留不住的事物,与其辛辛苦苦的守,不如随缘自适的放手,不必留恋,亦不必强求。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 石头里的灵魂,藏着人生的修行和道理

三毛一提起笔来,写下的总是无尽的意趣。

《石头记》的开篇,便是某个海浪滔天的早晨,三毛早早地跑去海滩捡石头,却不知身后的巨浪已扑卷而来。

幸好有个过路的中年人看到了这一幕,他急忙停下车子跑下来,扯着三毛的胳膊拼命往回跑,才护着她没被海浪冲走,接着又同一个遛弯的年轻人一起,把三毛拖回了公路上。

当三毛缓过劲并说清楚原委后,救她的两个人,却摆出了一副“看,这里有个傻瓜”的表情,一脸不可思议又略带嫌弃的走掉了。

原来,差点使三毛丢掉性命的,只是十几块普普通通的鹅卵石,它们外表黯淡,毫无色彩和美感,放在路人眼中,根本毫无价值。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但在三毛眼里,这些石头,都是藏着灵魂的至宝。

古有“管中窥豹”,今有三毛“窥石”。

第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石魂,是“芭布太太”,胖胖粉粉的脸颊,红彤彤的小嘴,裙子上染着小花,她是一位优雅的胖太太。

接着画在烟囱上筑巢的鸟儿,然后是呐喊着的长发少女,欢快跳脱的小鹿斑比,穿裙子的苏格兰士兵,绕树飞翔的七只白鸟等等,从那些方正不一的石头中凸显出的,都是些精致高贵的灵魂。

三毛绝不会随随便便地浪费它们,对待每一块石头,她都像珍宝一样的爱着,这样毫无杂念的专注,石头亦是感知到了的,人与石的交流里,藏着一方奇妙的世界。

一个个千古寂寞的石魂,对上三毛这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女人,自然能迸发出了无限的生命力。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 完美的“金玉良缘”,为何抵不过“木石前盟”

依着三毛一贯豁达的性子,无论是多么精心画出来的作品,一旦发现它们不够完美,三毛绝不留恋,她舍得放下,舍得送它们回到大自然里去。

这看似只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但其实取舍之间,可以说是在实践中“破执”的一个过程。

无论曾经为之付出过怎样的心血和努力,都不因这已花费的许多时间和精力而勉强留下什么,对于不再合心的东西,该舍的要舍,该弃的要弃。

人生当如是。

不由想起了曹雪芹的《石头记》(《红楼梦》原名)中,始终贯穿着主题的那块顽石。

如果说每一块石头中都隐着灵性非常的石魂,那贾宝玉出生时含着的“通灵宝玉”,其自身便是一段传奇。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通灵宝玉本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一块五彩石,后来被那一僧一道点化,随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降下凡尘。

在见证了一段如梦如幻的儿女情长,似假还真的人间世相后,它最终了悟了万境皆空的道理,重新回到了青埂峰下。

在《石头记》的后四十回中,当弄丢了那块“命根子”一样的通灵宝玉后,贾宝玉经历了失智痴傻,被骗娶宝钗,黛玉香消玉殒,科举高中举人,重新振兴贾府等一系列的事情,人生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但娶了宝钗后,宝玉始终是意难平,他依旧忘不了“世外仙姝寂寞林”,毕竟对于宝玉来说,“金玉良缘”并不是他想要的。

宝玉心心念念的,始终都是“木石前盟”,但黛玉欠他的眼泪已还,缘分已尽,对黛玉来说,其实这是一种解脱。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 世间的一切有涯,都将归于无涯

而对宝玉来说,与黛玉的这份纯挚感情,则到底成了已失去,求不得。

在经历了连番的痛苦与迷惘后,宝玉才终于彻悟,这世间的一切有涯,最终都将归于无涯。

所有的怨憎会与求不得,都是人心里的执念,所有的怨与执,都是不愿意舍弃,不愿意放下所造成的。

彻悟之后的宝玉,做到了真正的随缘自适,也最终破除了红尘中的一切藩篱。

他彻底撇下了薛宝钗,舍弃了人间的落落繁华,放下了对他来说不合心意的一切,随着癫和尚出家为僧了。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在曹公的《石头记》中,不只主角宝黛钗,还有诸多人物的结局,也都落得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既是曹雪芹对兴衰无凭的感慨,又恰好对应了三毛《石头记》中对石头亦既人生的感悟:

“我有一块石头,它不是属于任何人的,它属于山,它属于海,它属于大自然······怎么来的,怎么归去——”

怎么来的,怎么归去,大道至简,便是如此朴素又隽永的道理。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金刚经》里有一首佛偈: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一切因缘和合滋生出来的事物,其实都是不真实,也不稳定的存在。看待它们,要像看梦,幻,泡,影,露,电一般,仔细去观照,去体察,才能看清这个娑婆世界。

世间的万物,都是从无中有,从有中无,在这无穷尽的循环中,人生的奥妙,便一点点的明晰起来了。

而三毛和曹公的相似之处,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无所谓舍,亦无所谓得了。

结语:

两个不同版本的《石头记》,却告诉我们了同一个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作为普通又渺小的个体,面对不合意的,甚至颇为糟糕的人生,只要敢于放下,敢于舍弃,敢于追寻真实的自己,便可以在有涯之中,活出无涯的人生。

两部截然不同的《石头记》,却向我们揭示了同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