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长子,哪一位结局最惨?

雪百合cjj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立嫡立长”,但是,身为长子、嫡长子,就一定能成功上位吗?尤其是那些开国的皇长子们,无一不是经历血雨腥风,看透政权倾覆,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能成功登上帝位,而且下场比较凄惨。

1、大秦扶苏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仁孝和顺,并且有政治远见,但是在赵高、李斯等人的谋划下,被冠以“为人不孝”、“无尺寸之功”的罪名,被迫自杀。如果扶苏能够登上帝位,恐怕我们就该叫“秦族”了。

2、大汉齐王刘肥:年轻的刘邦爱踢寡妇门,还和一位曹寡妇有了孩子,就是刘肥。日后,刘邦娶了吕雉,有了嫡子刘盈。吕后一向看不上刘肥,再加上齐国是肥的流油的宝地,所以总想找茬杀了他。刘肥没办法,只好把城阳郡献出,作为鲁元公主的封地,并且称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尊公主为王太后”)。就这样,他战战兢兢当了13年齐王就去世了。

3、新莽王宇:王莽的新朝很短暂,而且貌似王莽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儿子们,都被搞死了。长子王宇半夜没事干指使自己的大舅哥往父亲王莽门口泼狗血,不幸被发现。王莽于是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用毒酒赐死,王宇的夫人吕焉被投进监狱,生下孩子后再杀。

4、大汉东海王刘强:刘强是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母亲是郭圣通郭皇后。身为嫡长子,自安而然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奈何,母亲被废,阴丽华成为皇后,阴丽华也有自己的儿子。所以刘强心中惴惴不安,请求父亲改封他为藩王,改立阴皇后之子刘庄为太子。于是刘强成为东海王,在位16年。

5、西晋司马衷:司马炎嫡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但是这个太子就是一个傻瓜,痴呆不任事,皇后贾南风掌握大权,最终引发八王之乱,自己也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

6、大隋太子杨勇:杨勇是隋文帝嫡长子,母亲是独孤皇后,也是杨广的同母哥哥。可是,谁让自己二弟杨广野心很大,又会演戏,而自己喜形于色,喜爱奢侈,不会遮掩,就这样,被父母厌弃,废了太子之位。杨广即位,假拟诏书,赐死杨勇。

7、大唐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其人并没有后世描述的那么不堪,只是成王败寇,被自己弟弟黑化了。前朝太子杨勇的教训犹在眼前,可是这位太子却依然没有吸取教训,最终兵败玄武门。但不得不说,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成为盛世繁华。

8、大宋赵德昭:赵匡胤作为开国帝王,却被自己弟弟赵光义夺了皇位。所以赵匡胤的儿子,注定与皇位无缘。长子赵德秀早亡,次子赵德昭被叔叔训斥了一顿后,自杀而死。

9、大元朵尔只:孛儿只斤·朵尔只是忽必烈的长子,身弱多病,早卒。

10、大明太子朱标: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就是因为太子朱标早亡。他兄友弟恭,而且威望很高,朝中又无奸臣当道,按理说,他继位的可能性很高,奈何没有福分呀!

11、大清爱新觉罗·褚英:褚英是嫡长子身份,并且广有战功,成为汗位继承人。但是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和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褚英被解除兵权。后来对父汗不满,还诅咒五大臣,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年仅三十六岁。


醒世恒言丶


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到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共计传承12位帝王,除了晚清时期的同治、光绪、宣统三位帝王未曾生育,共计产生了9位皇长子。可除了咸丰皇帝的皇长子兼独子载淳,得以顺利登基为帝,却也身染“不能明言之病”于19岁早早驾崩外,其余8位皇长子竟无一位落得善终!甚至,就算按照序齿来算的皇长子,也无一例外地或早夭、或被杀、或圈禁,无一善终。

努尔哈赤的皇长子褚英,被圈禁而后赐死;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多尔衮陷害致死;康熙皇帝的皇长子承瑞,2岁早夭,序齿皇长子胤褆被圈禁至死;雍正皇帝的皇长子弘晖8岁早夭;乾隆皇帝的皇长子永璜,23岁抑郁而终;嘉庆皇帝的皇长子穆郡王,2岁早夭;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奕玮,23岁仓储离世;咸丰皇帝的皇长子同治皇帝,年仅19岁便身染“痘疾,人疑其为花柳病”而早早驾崩。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致使清代皇帝的皇长子们毫无例外地落得悲惨命运?

1、清代皇帝早婚早育对皇长子的巨大伤害

除了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自皇太极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皇帝一直严格奉行“早婚早育”的原则,以求多育皇嗣,为皇族血脉开枝散叶。14岁成婚,14岁生育的顺治皇帝;12岁成婚,12岁生育的康熙皇帝为清朝后世帝王做了一个非常不利的表率。

未达到成熟的生育年龄,非但会对孕妇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大提高难产死亡率,同时也会大大增加胎儿的死亡率。顺治皇帝、康熙皇帝的皇长子早夭,就是“早婚早育”带来的负面典型。

2、皇位传承中的“立长”原则,对皇长子的负面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自入关后,满族文化逐渐被中原地区强大的汉文化影响、同化、融合。并未明确制定皇位传承制度的清王朝,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前朝历代皇位传承制度的影响。因此,前朝历代之“立嫡”、“立长”的皇位传承原则,也成为了清朝皇帝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依据。

有鉴于此,占据“立长”优势的皇长子自然就会生出仅次于嫡出皇子的夺嫡欲望,甚至将嫡出皇子视为自己夺嫡过程中最大的对手,阴谋阳谋、明争暗夺。清朝皇帝最忌夺嫡行为,更忌因夺嫡行为带来的皇权威胁和挑战。所以,对于积极夺嫡的皇长子,清朝皇帝一般都会采取高压压制和严厉惩治,以至于他们落得悲惨结局。

努尔哈赤的皇长子褚英、康熙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胤褆、雍正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弘时、乾隆皇帝的皇长子永璜,就是因为夺嫡之心,触及了皇权底线而被严厉惩治,或处死、或圈禁,或被政敌所害,不得善终。

3、清朝皇帝对长子的高要求、高标准,大大提升了皇长子被惩治的概率

虽然对皇长子的夺嫡之心有所防范,但作为年龄最长的皇子,清朝皇帝都会将他们刻意培养成其余皇子的表率,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约束和教导皇长子。再加上,如果按照“立嫡”原则选择皇位继承人不成,清朝皇帝一般都会将视线锁定在“立长”原则上,也会对皇长子提出更高要求。

年龄最长,原本就代表着犯错机会最多,最容易得到皇帝训斥或惩治,再加上皇帝的高要求、高标准,皇长子想要在皇帝面前落得一个好形象,实在是太难。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奕玮,就是清朝皇帝因恨皇长子“不成钢”而对其严惩,乃至一脚踢中要害,不治身亡的代表例子。

后记

生在皇家,皇长子虽然占据着年龄最长的巨大优势,但因为清朝皇帝“早婚早育”的婚姻态度;“立长”皇储选择原则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皇长子面临的高标准、高要求;清朝的皇长子们,即使没有夺嫡之心,也终将难以落得善终。

同治皇帝,作为清朝唯一一位正儿八经以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长子,虽然因为独子身份,顺利承继皇位,却也因为诸多原因落得19岁崩逝的悲惨。“物极必反”,或许用到清朝皇长子的身上,最为合适。

参考文献:《爱新觉罗宗谱》、《清史稿·皇子世表》


正说清代十二朝


汉武帝刘彻的长子刘据,整整做了三十年的太子,为人敦厚老实,也没有什么坏心,却惨遭诬陷,被逼造反,最后因为不想受辱而自杀。

太子刘据

刘彻当皇帝十几年间一直无子,朝中人心惶惶,田蚡甚至因此转向淮南王刘安,直到29岁才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诞生。

正因如此,刘彻非常看重他,不仅特命枚皋和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和《立皇子禖祝》,还修建了婚育之祠,起名刘据。

也是因为刘据的出生,卫子夫才被立为皇后,刘据的身份也由庶长子变为嫡长子,年仅7岁就直接被立为皇太子。

“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刘据长大后,刘彻就逐渐不太喜欢他的性格,但还是十分宠爱。

巫蛊之祸

问题就在于刘彻后来又有了几个儿子,虽然“安有贤于太子者乎”,但是很多人很多势力却因此有了其他想法,卫青的去世,则更让人觉得卫氏可欺。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公孙贺一干人等的死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江充等人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刘据的那一方,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以图更大的回报,他们就利用巫蛊构陷了刘据。

刘据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太子,见惯了刘彻的手段,每日里如履薄冰,他根本没有办法去指望刘彻会保护自己。卫氏的失势也不断加深着他的不安,所以事情才会一步步走向绝路,最后逼到他造反自保不成,自缢身亡。

巫蛊之祸的起因未必没有汉武帝打压卫氏的意思,毕竟卫青的儿子卫伉和公孙贺都因此而死,但是太子刘据却本可以继承帝位,做一个好皇帝的,甚至都不用再托孤给霍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