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集大成者,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古建筑如同一颗颗珍珠似的镶嵌在华夏大地,成为中国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承者。

而其中的亭与堂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亭是气质恬淡的,而堂则是庄重肃穆的。这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建筑,也在其社会功能和内涵中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深入了解建筑中的亭与堂,或许我们能清楚人与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特别是宋代之后,亭和堂这两种建筑,它们不同构造样式及其名称所要表达的独特涵义和它们在社会中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意义与思考。

一、灵魂休憩之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亭的解释为:“亭,停也,人所亭集也。”我们可以知道亭最早并不是观赏用的建筑,而是作为人们在旅途中的休憩之所。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

1、亭的成长与演变

周代建造的亭,是建在边塞的,作为

军事建筑,作用是监视敌情、传递烽火等。到了秦汉时,亭作为一种行政机构,设有亭长,成为维护地方的基层组织《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当过泗水亭长,正是因为这个职务,刘邦才有机会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辅佐他最终登上帝位。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导致亭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权被淡化,转而在民间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亭成为在国家的交通要道间的驿点,成为驿馆之亭。这时期也逐渐出现了供人游览观赏的亭,《世说新语》记载曰:“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宴饮”。

到了隋唐时期,亭在园苑之中已很普遍,皇家宫苑如隋炀帝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的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内的太液亭,兴庆宫内的龙池中的沉香亭便是其中心建筑。在官僚巨贾们的私家园林里亭也开始作为点景建筑,成为他们宴飨宾客和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出现在私人园林之中。民间一般是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供人们观赏游玩。

到了

宋代私家园林大量出现,李诫的《营造法式》就详尽的描述了多种亭的样式和建造技艺,此后,亭的建筑样式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亭最终完成了从驿馆到园林景致的华丽变身,真正演变成为现在为大众熟悉的园林一角,成为中国传统建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到顶峰,亭子以其多姿的轮廓与周围的建筑及景物构成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如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四面邻水,花树掩映,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2、亭在宋代的社会意义

在中国传统的造园建筑中,是园林建筑的关键部分,因为它与花石树木这些大自然的产物不同,亭完全是人创造出来的,它能反映出当时建造背景和建造者的个性,因此,亭的建造是带有个性的诉求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宋代的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既能供百姓在此娱乐休闲,同时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笔下的挽联题对之地。亭也在文人的笔下呈现出他们多姿多彩的生命,他们在描写建筑亭,也在描写自己的人生境遇。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被贬官到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是令他感到欣慰的。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不是想着如何使国家变得更好更强盛,不仅沉溺于现状而且在政治上使一些有志改革的人受到当权者的政治打压,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如此沉沦,却无能为力,这使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痛苦。

写《醉翁亭记》时的心情,他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他只能在寄情山水时,能暂时忘却愁怀,沉浸在与民同乐的喜悦里。他以老翁自称,而当时欧阳修才39岁,绝对不能算得上老,他应该是他当时的心境,对自己遭贬谪的自嘲和无奈。其实不管是陶醉于酒或是自然风光,都是让自己暂时忘却令人不快的现实社会生活吧。

苏轼《放鹤亭记》作于元丰元年十一月八日,时苏轼任职徐州。从前有隐者张师厚隐居于东山之麓并作亭其上,其自己养了两只鹤,鹤早上放而傍晚归,白日里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在天地间,所以取名为“放鹤亭”。苏轼谪贬徐州时听闻此事便为之作题记,是希望自己像鹤一样的睿智,成为一名隐士,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做到了,他隐匿在大自然中,与友人在亭中饮酒娱乐,过着简单、自在的日子,远离那些政治上对的勾心斗角,逃避政治现实的丑陋和无常。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简言之,亭在宋代是被建筑者注入自我灵魂的休憩之所,更是一种个性的释放,是坚持自己的一种象征力量,是一个能让文人墨客和劳苦大众暂时忘却烦恼,远离喧闹的社会的一处清净之地。

二、功成名就之地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的解释是:“堂,殿也。”;《礼记》注:“堂形四方而高。”这些说明堂在一般指高大的房子;《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也有身份尊贵的象征;仪表堂堂,堂而皇之,形容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样子;堂族,是说同一祖父但不是同个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关于堂的解释还有其他多种,但不外乎都是告诉大众它代表的是一种正统性和合法性。总体来说堂是用来举办和处理大型事务以及管理家族之地。

1、堂的庄严与礼法

在中国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大小及结构都有其严格的等级,都要按照屋主人的社会地位依礼建造。如编于西汉的《礼记》有记载:“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隋唐代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是气势雄伟,庄重又不失精巧,堂内在装饰禁止皇家以外的成员在其堂内造藻井及重栱,这些技法只能在皇家及其祭天的庙宇厅堂内使用。唐代在房屋建造等级上订立了法规《营缮令》,法规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官吏建造不同等级规模的房屋,使用不同等级的装饰。洛阳遗址表明,唐代在城市规划时已按坊数分级,极有规律。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自唐高宗、武则天后期,至唐玄宗前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科技进入巅峰时期,国家进入到开元盛世时期,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以建明堂为国之大事,但自汉武帝后,均未能建起。而武则天不顾群臣反对,在洛阳建立明堂。明堂宽可达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是唐建朝以来最大的建筑物

宋时期皇室延续着唐代宫廷的建筑礼法,同时规定了官员和百姓之间的阶级,如亲王叫府,其他官员叫宅,百姓叫家。且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建筑装饰变得多且复杂,此时在民间的住房管制变得没有那么严格,一些官员可以采用唐代贵族使用的装饰图案,甚至是藻井和重栱这两种之前只能在皇家使用的建筑装饰。此时的平民也可以建造较之前大的房屋以供其居住。这表示此时宋朝政治机构的权力回到了官员手中,王公贵族的权力被弱化。

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中明确记载了宋代厅堂的建造选址及堂内布局,厅堂中的家具,在此时形成了一定的陈设内容与格式,虽然在宋代房屋建造各方面没有了严格的限制,但厅堂仍然是屋主人社会等级的身份象征,他们的厅堂必须是建造在左右对称且在南北中轴线上,而且要面对庭院,不能在中间有所遮挡。厅堂必须是长方形的格局。

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很快,大兴园林建筑,厅堂修建得高大宽敞,故厅堂内家具也较为高且敦厚,室内陈设上突出对称,这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给人稳定、和谐的感觉,而且使整个室内环境显得庄严、沉静。这种严谨、周正的布局与陈设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体现了儒家中庸的思想。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2、堂在宋代的社会意义

位于苏州的网师园中有一堂为“万卷堂”,文人所爱读书,为其取名万卷,此堂被建造在网师园的东边,所谓“东宅西园”,宅的建造是中轴线布局,规整严正,是古代建筑的礼法要求,而园的布局则是自由灵巧的,是园主人审美及个性的体现。万卷堂内的布局雅致,堂内建筑不做平顶,显得宽阔敞亮。当中有一匾额,书写着“万卷堂”三字,万卷堂总体来说礼法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建筑

北宋的司马光《书仪》中事无巨细的描写了传统的居家礼仪,而这些礼仪都是由居家住宅的建筑形式所为载体的。如在厅堂内的礼仪最为重要,最为严格,在堂内所有不文明、不合礼法的言行都被禁止。他在书里写到“凡为子者,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降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司马光还写到:“凡为宫室,必辨内外。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

厅堂就像一位严格的大将军一样镇守在各家各宅中,其执行着儒家对各家庭的言行举止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描绘了宰相蔡京的府邸:“蔡京赐第有六鹤堂, 高四丈九尺, 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宰相有着高耸宽敞的厅堂,这个豪华的厅堂不仅是在空间上的优势,更是其高贵的社会地位的在外表现 ( 高高在上的宰相, 俯视着蝼蚁一样的百姓) ,空间上的强调从而进一步地强化封建社会的尊卑等级

编纂于北宋的《太平御览》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它里面记载着宋时期厅堂的功能和意义。可见在宋代主厅堂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物一样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行动,使他们在政治、社会及道德各方面都能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厅堂在

社会和家庭各方面反映出来的都是儒家思想在这个时代的具体象征。“堂”成为了古建筑的精华所在,也成为了“礼”的寄托

古代建筑: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意义?

三、总结:亭与堂的对立与统一

一方面亭与堂是相对立的,在宋代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堂是严肃的

,是被要求规范规整的,是上的了台面的;而亭则是自然的,处于隐蔽处,建造也是简单随意的。

但另一方面亭与堂又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的,在宋代的社会只有同时拥有个性和社会性才能让他们实现自我。生活在宋代的文人们既有礼的浸润,又有乐观,坚强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综合素质也较高,孕育出了像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优秀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在宋代,读书人通过公平的科举考试可以拜官封侯,百姓们可以通过规范的市场用自己的手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仕途和生活不如意时,无论是文豪还是平民还有个抚慰心灵的栖息之所和坚持的力量所在。如此说来,生活在宋代的人们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礼记》

2.《营造法式》

3.《书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