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席卷一二线城市,瑞幸咖啡到底用了什么营销套路?

小九九﹎


首先在瑞幸之前,说起咖啡,通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星巴克。星巴克不光售卖咖啡,它更重要的是售卖空间,也是大家常说的除了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而星巴克的咖啡价格其实不便宜,动则30左右。

瑞幸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同时也看到了星巴克咖啡偏贵的痛点。个人认为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消费者能够低价买到咖啡。


打个比方,邀请好友注册,好友买咖啡之后,你就可以得到一张免费券,这对于一二线城市那些咖啡爱好者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而当你消费过之后,瑞幸完善的会员体系,又会根据你的消费习惯不时给你发放各种折扣券。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本来我就一两个月喝一次咖啡,免费喝完咖啡后,隔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瑞幸后台给我发了一张3.8折券,我无动于衷,过个一段时间,账号中多了一张2.8折券,我想着最近也不想和咖啡。然后呢,2.8这你不消费是吧,我直接给你发1.8折券。

本来我是没有没喝咖啡的意愿的,但是1.8折券成功的击穿了我的价格底线,因为只要不到5块钱,猥琐的我最终当然还是去消费了。


因为平时咖啡喝的不多,所以对口味没有什么要求。也区分不出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不同。但因为瑞幸通过不断的补贴和低价促销击穿了我的价格底线,增加了我的消费频次。


本来还是挺欣赏瑞幸的,至少拉低了咖啡的价格,同时也给星巴克带去了些危险,因为从来收不到促销信息的星巴克,在瑞幸出来后也是不是给你账户发放各种优惠券了。


最后,最近瑞幸的造假负面影响很大,希望能够坚持住吧。


80后死肥宅


瑞幸29个月(成立于17-10-31)里的骚操作(10年+营销人,关于营销套路分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疯狂蹿红的背后,离不开铜臭味满满的各种骚操作,堪称“疯狂”!

当然,瑞幸的融资十分顺利且火爆,堪称美利坚资本收割机。(我觉得也是在收割我们这些消费者) 。

1、 碰瓷式公关拿下第一滴血

凭借《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碰瓷星巴克,告其涉嫌商业垄断,并运用各种内容营销,赢得大规模的知名度,塑造挑战者形象,又悄悄地主动撤诉。

后来,被调侃遭遇“中年危机”的星巴克,从“高冷”变得越来越不“矜持”了,开始做起前所未有的外卖,与阿里巴巴开启新零售,与盒马共创首家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等。

2、10亿+疯狂烧钱

这就是活生生金灿灿的甲方爸爸、豪横,瑞幸号称前期投了不止10个亿,除了大规模补贴外,还用在了供应链配套、信息系统建设、拓展门店和固定资产投入上。

请来汤唯、张震、刘昊然等大咖云集做代言(在炒盲盒比较火的时候,推出了刘昊然盲盒,利用粉丝效应吸引用户买单)。

堪称有钱的典范,该干的不该干的,全干了。

3、 疯狂开店+业务创新

瑞幸的开店之快,忽如一夜瑞风来,千店万店齐齐开。像是个没有感情的开店机器。

今年1月,瑞幸国内门店数达4910家,超过了星巴克,下一步计划在明年年底前扩张到1万家,目前的开店速度达到平均每天开7家。

至于新业务,也尝试过线下“无人零售”咖啡机,只是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

4、 流量池裂变大法

他来了,他开了,他带着丧心病狂的补贴来了:

新用户第一杯咖啡免费喝、免费送好友各得一杯、川航里程兑换小蓝杯、外卖超时免费送一杯、买2杯赠1杯、花式优惠券……

5、 疯狂造假22亿

最“简单易行”的,就是订单量做文章,特别是大数据时代里,动动程序员的手指头,卫星数据不是梦,所以,有了昨天的造假22亿真实案例。后面的危机公关,反应滞后,毫无诚意,没有实际措施,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反正就是不到合格线。

这波操作,骚得堪比刑法罗翔教授的“我强奸我自己”,这算自曝吗?这叫自!首!

小结

上帝说,你得不到,是不求。你求也得不到,是妄求。

说得太对了,如果品牌想着靠简单粗暴地烧钱买买买,买来的总不能是真心(忠诚度/公信力)吧。

还是得靠产品/服务自身过硬,才能幸福。(老司机们都懂的~)

至于瑞幸,只能说,我们猜到了开头(敢于碰瓷的厉害er),却猜不到结尾(自己作的死),静待他怎么蜕变吧~

题外话

l 听说第二天瑞幸咖啡诡异地爆单了,系统都抽好几次了。

l 那个4月1日老罗带过货的安慕希,瑞幸伊利联名的咖啡酸奶在官方旗舰店下架了。(这算误伤?还是老罗行业冥灯的咒语生效了?)

l 分众传媒回应"金主"瑞幸咖啡造假:广告款流程正常(对于乙方来说,这应该才是关键)


小号看点


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其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剑及其部分下属,从2019年度第二季度起就从事某些不当行为。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参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这几乎是2019年瑞幸前两个季度的营收总额。该消息发布后,瑞幸股价暴跌近85%,并五次触发熔断机制、交易暂停。截至发稿前,瑞幸股价报6.12美元,市值约14.7亿美元,而在1月17日,瑞幸股价还曾达到51.38美元的巅峰期。

事实证明,瑞幸疯狂烧钱扩张的故事已经编不下去了。我的理解是:

第一、资本的玩法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神仙打架,各种内幕、各种关系交错远比我们相信的复杂,不是轻易能看懂的,大家无非是看个热闹。手里有券的赶快用掉,这次瑞幸估计真得凉。说割资本主义的韭菜请全国人民喝咖啡,更多的是调侃,其实这事对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包括中国企业在全世界的信用和声誉影响特别大。
第二、关于商业模式。瑞幸一直对标星巴克,当然有碰瓷嫌疑,但我认为与他竞争的品类挺多,毕竟每个人每天的液体摄入量是有限的,那么奶茶、碳酸饮料、功能性饮料都算竞争对手,而星巴克主打第三空间,反而不一定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真正懂咖啡的人连星巴克都不会去,去星巴克是为了商务或装逼,那么瑞幸剥离了社交属性,就只能靠优惠券低价来吸引人。最关键的问题是瑞幸蒙眼狂奔,疯狂烧钱补贴,用户数量是增加了,但形成规模效应的那个临界点看不到,难以形成护城河。
第三、一切不挣钱的商业都值得警惕,做小生意更加需要重视。当然可以把故事讲得非常好,并且现在全世界也有很牛的公司并不盈利,像亚马逊。但这个商业模式一定要经得起验证和质疑,这个故事一定得自己始终坚信。瑞幸最大的问题是到后期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选择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