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挣脱套路

什么样的能力才最重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低智商社会。作者是大前研一。他列举了一些事实,比如:没有成功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看到电视中的广告就会马上冲动购买;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遇到困难,懒于思考就立即放弃;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面对日本的社会氛围,大前研一感到担忧。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提供两个思路吧。

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挣脱套路

首先从工作的角度看。

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机器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很多事情,将人工劳动最大化地解放出来,甚至写作、绘画、作曲这种极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也可以成为工智能能够胜任的一项简单的工作。然而,总有一些内容是机器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人工智能会模仿小说的套路来写小说,却不会因为理解人的感受而写小说。这部分内容代表了人脑的创造力,代表了人类的独特性与物种价值,而这部分内容在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中将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

可以说,所有的工作,把技术性的细节和重复性的劳动剔除,剩下的就是体现创造性的部分,它们的艺术性都将最大化的体现出来。所谓工作的艺术性,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之一,就是对人类意识的自由表达,以及对生命和世界的独特体验。

接着从休闲的角度来看。

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饭才会想到一个词,叫素质。可能这种素指的是在大学是掌握一门人文艺术。欧美的大学有通识教育课,日本和中国的大学都有文化素质课和同时教育课。可是今时今日,大学里培养出来的那种素质,真的是未来需要的素质吗?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彭 林老师在总结自己文化素质课10多年教学经验时候,提到了从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一,培养学生对祖国有温情与敬意,广泛的引导学生在农业、音乐、天文、冶金、纺织、玉器、造船、建筑等各个方面熟悉祖国的文化。第二,引导文化自觉,成就君子风范,也就是说知廉耻知礼仪。第三,让学生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所谓担当就是对民族有责任感。【来源:《新清华》增刊 2015.2】

必须要承认,提升这三方面的素质,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人"还有有用的。拥有文化自觉、懂的廉耻的人,肯定是一个遇到"大事"时"情绪稳定"的人,一个在和平年代知道该怎么投票的人。

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挣脱套路

古典素质真的那么重要吗?

不过我个人认为,相比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实际上理解力,创造力和品味可能更加重要。

新的年轻一代,即使不去读过去的古典名著,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吗?随着近代化的发展,国民们越来越偏重于实用科学,而忽视了古典素质。解放后这种趋势更加严重,否则也不会有"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大约在1999年左右,中国的文化市场上突然冒出了许多文化人,20年后的今天,当时的孩子在这一个氛围下已经人到中年。有很多人说,现代人不读古典是不行的。

通过读书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思想,这是在大学中盛行的一种规范的文化思潮。可能熟读历史、文学的人是有素质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可是现在,只懂历史什么都做不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能够从书本上获取的历史知识都能被瞬间查出来。如果想找到和历史有关的事例,重视思维训练的人,只需要了解查阅资料的方法就行。关键在于,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如果加工和处理这些知识,得到属于自己的结论。

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于现在所发生的事件"。能进行思考的人,比懂得历史事实的人更加优秀,这样的人才是属于21世纪的有素质的人。

某种程度上说,世界的领袖们原理和古典式的素质,是因为作为知识的素质已经不想以前那样有意义了。从这层意思上说,偏重知识的教育,关注"知道还是不知道"的竞争,已经没有用处了。如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如何综合各种信息独立思考和判断更加重要,如何把这种能力应用于实际行动,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标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既然机器可以干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么人的价值在哪里?有人研究了创作范式的转变,希望从对比的角度提供一些线索。他们认为人类和"类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这主要说的是工匠变成了机器人,第二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一般认为科学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机器从事的创作应当也是理性的。第三是教育方式变化,这指的是传统技能的训练方法可能会失效,第四是价值取向的变化,可能以后的艺术只有审美体验,不再作为人类喜怒哀乐的表达载体。

我觉得这种分析完全就是没用的废话。我想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中,人是主体,人始终都是为了自己而进行创作。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强调通过作者本人去解读神的审美,有时候需要作者本人去代表大众审美,有时候我们强调作者要突出自己与大众审美的区别。

人进行艺术创作,取悦观众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取悦创作者自己。以写小说为例,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先识别意图,到能体验他人的情绪,到建立常识之间的联系,最后达到通过有限的数据,甚至是单次事件总结规律,也就是做到"吃一线长一智"。创作本身就是作者从学习到成熟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诸如作品中。

什么样的能力最重要?挣脱套路

社会结构在不断的变化,人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人工智能只是我们获得的众多工具中的一种。工具的用途是帮助我们提升智慧,思考那些答案不明显、或者不存在唯一答案的问题。不能放弃了思考,挣脱套路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