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朱泚之乱(泾原兵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趣事大揭秘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大损。虽说“天可汗”的称号已经不被周边各个少数民族认可,但也是一个煌煌大国,继任的唐朝皇帝也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够恢复祖上荣光,再创造一个盛世出来。

安史之乱虽然被平,但却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尤以河朔三镇半独立地位作为条件允许了史思明部将投诚才算完结,这给大乱之后的唐帝国的重建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控制这些藩镇,唐王朝不断在藩镇的外围设置新的藩镇,用以制衡。这些藩镇的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在唐代宗时期,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三朱相继为节度使。

在唐代宗时期,唐朝中央实力阙如,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公子郭暧,在吵架的时候,郭暧就说:“你道是我们家做不得皇帝吗?只是我们家不稀罕!”唐代宗听说后,竟然说:“他说的不错啊!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后来,吐蕃几次三番入寇,唐代宗还不得不东逃避难。吐蕃势力扩展到陕西地界,整个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据了,吐蕃士兵还出现在京师长安附近的泾阳。后来被唐朝郭子仪击破遁去。

唐德宗李适在779年登上皇位时,已经是38岁了。他在少年时经历过天宝年间的盛世,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公室的流离惨祸,也更是见识过他的父亲唐代宗时宦官专权的危害,因此这样一个思想成熟、履历丰富的皇帝,登基伊始,就着手准备中兴唐王朝,因此他决意重振朝纲扫清藩镇。

李适要扫清藩镇,须先发展经济。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初年的“均田制”、“租佣调制”为基础的税收难以统计人员丁口,难以收税,中央财政难以为继。于是,公元780年,皇帝听从宰相杨炎的建议,改革“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度,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在本质上是要简化税收,所有税种都并入其中,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

这本来是一个中兴唐王朝的契机,原本指望着“两税法”能够积聚起大量的钱财,用于整训军队,进而削平藩镇。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叛乱打乱了皇帝的计划,而起因也是出于皇帝急于求成,惹翻了河朔三镇造成的。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要求德宗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按照唐王朝与藩镇达成的默契及协议,这个要求不过分。但是李适没有很好的评估自己的实力,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将藩镇权力收归中央的机会,因此断然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本来只是一个走过场的认证形势,结果被皇帝推翻了。这下,惹恼了李惟岳,于是河北战火重燃。

这些节度使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此李惟岳还拉上了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一同举兵谋反,此即唐德宗时期的“四王二帝之乱”的起始阶段。

(唐德宗时代的二帝四王之乱)

李适也不得不调兵遣将,派遣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平乱。平叛战争比较顺利,可是在最后关头出了岔子。李适在封赏时,没有顾及到平叛将领的需求,以至于使得前线将领认为封赏不公,立刻就撂挑子,转而伙同叛军进攻唐军,形势急转直下。所以,李适以藩镇军平叛藩镇军的做法,在本质上就不可取。他们本是同气连枝的,怎么可能会为了皇帝中央集权自相残杀呢?

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李希烈五节度使先后称王,黄河下游一带不遵唐王朝号令,叛乱越演越烈。783年,李希烈率2万兵马围攻河南襄城。到了9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从各地调兵遣将,其中,泾原道兵马5000人被征发前往援救襄城。唐朝的泾原,相当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浦河以西地区,属古凉州地界,其民狡悍难制。10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士卒抵达长安。

如今的唐朝没有钱,每月高达一百多万贯的维稳经费,已经榨干了李适的家底,他天天为钱发愁,因此在行为做派上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但是他也知道哪头轻哪头重,当下平叛是最重要的,如果打输了,天下都没了。所以,他就在长安城规定财产高于一万贯的商人,只准留一万贯作为经营产业之用,其余的一律借给朝廷充作军费,待朝廷讨贼成功后归还。这种强夺之策,实是害民之法,结果长安城内的公务人员,纷纷借此中饱私囊,惹得长安城怨声载道,结果却只凑到了88万贯。不够怎么办?继续征税,李适加征了房产税和交易印花(税间架、算除陌),结果酿成了商人罢市的群体性事件。在泾原兵到达长安城时,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鸡飞狗跳的局面。

(唐德宗改革税制引发京城骚乱)

李适下诏,命令京兆尹犒赏军队,却只赏赐了粗茶淡饭。士兵们十分愤怒,说道:“我们离开父母,妻子,儿女。要与敌人死战,但是却吃不饱,怎么能以草命对抗白刃呢!国家的琼林、大盈两座仓库,宝货堆积无数,不取此以自活,又去哪呢。”

士兵们说的琼林、大盈是李适的私库。李适爱财,常常向臣下索要贿赂,收上来的财物都藏在这两个私库中。为了让大臣们中饱私囊,李适还允许臣下贪污。要做一个工程,需价50万贯,报到李适那里一批100万贯。审计员报告给皇帝,皇帝说我知道50万贯就能把工程做好,可是这些办事的人就没有了油水,工程也不会坚固。如今我拨款100万贯,即使他们贪掉50万贯,剩下的经费也足以建造一个质量可靠的工程了。

李适宽容臣下,却如此薄待士兵,最终酿成了“泾原兵变”。原来泾原军在行军途中,越想越不对劲儿,自己卖命,竟然皇帝连肉都不舍得赏赐,于是一合计也不上前线了,直接进攻长安城,要去找皇帝算账。结果,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护驾的只有宦官。皇帝平时信任有加的御林军,竟然召集不起来一支护驾的队伍。

泾原军只有5000人,却哗变成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长安城鸡飞狗跳的局面,认为百姓不会对唐朝皇室忠诚。5000泾原军在冲入长安城时,一边“争入府库,运金帛,极力而止”,一边在大街上高喊:“不夺汝商户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除陌矣!”意思就是说,大家不要慌,不要乱,我们只找皇帝要钱,不会加征你们的税的。结果,偌大的长安城果然没有人反抗。

(泾原兵变御林军居然还不如宦官靠谱)

泾原兵变,长安城被攻下,可是选谁当头领呢?叛军一合计,原来被软禁在长安的太尉朱泚被拥立为帝,这也就是为什么泾原兵变又被称为朱泚之乱的原因。这个朱泚是哪路神仙呢?

朱泚原本是幽州经略副使,是李怀仙的部将。后来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分别都被部下杀死,朱泚因为平时不吝钱财,喜好施舍,每次打仗得到奖赏都分给手下将士,因此部下们拥戴为卢龙节度使。

朱泚当上了卢龙节度使后,频频向朝廷表示忠心。当时的吐蕃势大,朱泚就让他的弟弟朱滔带兵去泾原协助防守。

这样的举动,深得唐代宗的欢心,因此对朱泚大加笼络,短短几年间加官进爵,直做到太尉、太子太师。在780年,泾州守将刘文喜起兵叛乱,朱泚被李适任命为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讨伐刘文喜。因此,在泾原兵变3年前,朱泚曾经在泾原做过节度使,他的笼络人心的法子很多,在泾原军里有很多旧部。

朱泚被拥立后,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大封百官,并立侄子朱遂为皇太子,遥封弟弟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为了断绝人们的期望,朱泚杀死郡王、王子、王孙七十七人,诛灭留在长安的宗室。随后,朱泚带领大军北上进攻奉天城的唐德宗。当时的皇帝,凄惶不已,身边兵微将寡,幸好还有一些将领忠心唐室,带兵勤王,才在奉天城稳定了下来。


(唐德宗下《罪己诏》挽回局势)

朱泚围城,唐德宗下《罪己诏》,言辞恳切,否定了自己之前为加强中央集权所做的一切努力,“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别的皇帝下《罪己诏》基本都是走走形式,唐德宗下的《罪己诏》是走心了。据记载,当时的叛乱士兵听到皇帝这么自责,甚至都嚎啕大哭起来。


这份罪己诏,还赦免了在黄河一带为乱的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之罪。田悦、王武俊、李纳去王号归顺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强 , 反称帝 , 建国号楚。

这就凑齐了唐德宗年间二帝四王的叛乱。半年后,官军逐渐扭转劣势,击败了朱泚。朱泚在逃亡的路上被部将杀死,关中被平定。

朱泚封的皇太弟朱滔被李抱真、王武俊所败 , 退保幽州。在785年,朱滔病死。

786年,伪楚帝李希烈被部将毒死。

四王二帝之乱始平。

前后蔓延4年的叛乱,起因只是唐德宗拒绝承认李惟岳继承父职。假使李适能宽缓一段时间再发难,经济恢复了,新军编练成型了,再行讨伐未迟啊。如今,整个北方再遭一遍战火洗礼,好不容易恢复起来一点气力又被折腾完了。

从此,唐朝放任藩镇割据,采取了姑息政策。唐德宗此前排斥宦官,结果发现到后来只有宦官才值得信任,因此又对宦官委以重任,这使得唐朝政治中势力被削夺的宦官,再次成为了军队监军和神策军首领。唐朝宦官为祸日重,始于唐德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宋氏五姐妹)

值得一提的是,唐德宗喜好文学,《全唐诗》中收录了不少他的诗作。他还喜欢才女,曾经一次纳了宋氏5个姐妹花,不称后妃,称为“学士先生”,其风流如此,却使唐代中期后的文学更繁荣了,白居易能够成名,与唐德宗开启的文学繁荣的社会就有很大关系。


而知而行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秋天,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武装抢劫事件,匪徒们抢劫的目标是帝国的皇帝李适。劫匪们没找到皇帝,就在攻进城门前的间隙皇帝李适带着部份家人跑路了。对劫匪而言,这不重要,他们找到了大唐的国库,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

这伙匪徒其是唐政府的官军他们称为泾原军。他们都是职业军人,他们进攻京师的理由~皇帝李适没有发慰劳金。

他们从甘肃到襄阳途中会经过长安,他们长途跋涉,路远不好走,要克服雨天泥泞的道路,还有军粮的不足,吃的差,还不足量。他们都盼着早日到长安,因为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大老板~唐天子。还有大量的赏赐,和吃不尽的肉馍。仗是帮皇帝打的,路过天下门前总有所表示吧,但伸长脖子等来的仅是一纸诏书,和一个太监,没赏赐。士卒们怒了, 跟皇帝谈判。李适也为难,到处打仗,国库里的那点家当是留着给所有人发军饷的,额外的钱真没了。

实在没办长安府尹王翃提出做顿大餐以军功的方式犒劳这些兵哥哥。大兵也接受了。可是做的饭也太素了,没有一丝荤腥,这一下子,大兵们彻底疯狂了,开始进攻城门,带头大哥~姚令言。

城破后泾原军找到了朱泚,请他来做叛军老大。朱泚原就是泾原节度使,因家属对抗中央被削职于长安养老。朱泚不愿在平凡中逝去,兵变为他提供了机会。

占领长安后,朱泚打开国厍将粮食分以士卒, 并大力招抚周边散卒壮丁, 朱泚准备玩把大的。

783年10月,朱泚入大明宫宣政殿,称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做了皇帝朱泚也就和大唐彻底翻脸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为了表绝心朱泚将来不及逃跑的王子,公主七十多人拉到菜市口祭旗,出兵攻打奉天,活捉唐德宗。以十月打到十一月硬是打不进去,此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的勤王军到了。至此,朱泚的夺位大战至此失败。

784年朱泚逃往甘肃,被部下朱惟孝、梁廷芬干死,传首京师。朱泚死了李适还是回不了家,而且跑的更远了~入蜀了。原因是李怀光也反了。


賀灏


泾原兵变,也叫朱泚之乱,发生在唐朝中期783年,唐德宗因削藩引起节度使不满而发生兵变,各地大乱,其中泾原兵变后攻破长安,拥立朱泚为王,唐德宗出逃,784年战乱平息,唐德宗回朝。

唐德宗李适像。

唐德宗李适(742-805年)是唐肃宗李亨长孙,唐长宗李豫长子,根正苗红,即位唐朝第9位皇帝,在位26年。因为唐德宗李适成长于安史之乱,小时候饱受战争之苦,在他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781年河北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惯例该他儿子李惟岳继承父位,德宗想借此机会削藩,就是不给,看到这种情况,李惟岳和几个节度使联手抗拒朝廷,其中就包括朱泚的弟弟朱滔,时任幽州节度使。

朱泚不仅是个叛臣,在举兵期间还公然盗掘了关中多个唐墓,图为定陵遗址。

朱滔的哥哥朱泚本是凤翔节度使,因弟弟造反自己受连累被解除官职,关押在长安。783年唐德宗调驻守关东的兵马前往平叛,泾原兵马走到长安时,唐德宗下令犒赏军队,可等来的是粗茶淡饭,什么赏赐都没有,士兵发生哗变,当天唐德宗仓皇出逃。

李怀光本来举兵勤王,平息了泾原兵变,被加官进侯赐丹书铁劵,仅隔一年李怀光也反叛朝廷,于785年兵败被杀。

占领长安的叛军不可一日无主,于是拥立关押在长安的朱泚为主,唐德宗在削藩的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朱泚早以看不惯,这次又因弟弟之事被革职冤枉,于是朱泚登基称帝,国号大秦,并号召各路节度使与唐军武力作战。随后唐德宗下罪已诏,唐军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为首,举兵勤王,784年大军压进下的朱泚被孤立,5月兵败被杀,7月唐德宗回到长安。


图文绘历史


朱泚之乱发生于中唐唐德宗初期。东援襄城的泾原士兵因不满唐德宗的薄待,愤而哗变于京师,惊跑大唐天子;泾原军节度使姚令言于长安拥立赋闲在家的朱泚为帝,作乱九个月,故又称泾原京师兵变。

朱泚原为幽州镇(治今北京市西南隅)经略副使,借助幽州兵变,于772年秋被乱兵拥为主帅。朝廷无力控制边镇,只得作顺水人情,任命朱泚为幽州卢龙节度使。774年九月,朱泚在弟弟朱滔的鼓动下,西入京师朝觐,受到唐代宗的高规格接待。朱滔骗走哥哥,随即抢班夺权;朱泚得知自己遭了弟弟的算计,不敢再回幽州,只好留居京师。唐代宗没有亏待这个无家可归者,让朱泚仍以卢龙节度使的身份统领汴宋、淄青军,命其率军驻防于奉天(今陕西乾县)。不久,代宗又让朱泚兼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封遂宁郡王;同时任命朱滔为幽州卢龙节度留后,不久又正式授为节度使。

779年五月,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780年二月,泾原镇(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将士因不满朝廷更换的节度使而发生叛乱。唐德宗诏令朱泚会同邠宁节度使李怀光等军讨伐乱军。官军平定了乱军,朱泚本着“胁从不问”的原则,采取宽抚政策,未杀一个叛军将士,反而厚加优抚,因此,泾原士兵都很感念朱泚的恩德。

782年二月,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因朝廷未能满足其兼辖德、棣二州的欲望,遂串通魏博节度使田悦、恒冀观察使王武俊举兵叛反,三方联手对抗朝廷。为了形成东西呼应之势,朱滔差人将蜡书藏于发髻中,潜往凤翔,欲约会哥哥同反。半路上使者被查获,押送至京师。唐德宗当即派人飞马将朱泚从凤翔驻地召回,以蜡书示之,朱泚惶惧得一个劲地叩头谢罪。唐德宗虽知朱泚并未参与叛乱,但兄弟毕竟是手足,也怕各自手握重兵的两兄弟东西呼应联手,闹出大动静,于是便削去朱泚兵权,让他留居在长安市南晋昌里的私人府邸。德宗仍保留朱泚原官职,并赏赐名园、肥田、锦綵金银,实封千户,用优厚的待遇将其养了起来,实则是将这个危险分子变相软禁了。

朱泚在京师赋闲一年有余,不曾想,从天而降的“皇冠”一下子砸到他的脑袋上,让他着实“风光”了一把。

朱滔联手田悦、王武俊作乱,后来又拉淄青节度使李纳、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加入反唐联盟,“五反王”搅闹得东方不得安宁。783年八月初,李希烈的叛军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唐德宗赶紧诏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本镇兵马五千东进,解襄城之围。九月底,姚令言奉诏率领军兵冒着凄风苦雨赶赴前线。出征时,多数将士皆认为此次东进是在替国家、替天子分忧解难,朝廷肯定不会亏待出征将士,必有重赏,故此还把家属也带上了,以便将赏赐带回家中。

十月初二,泾原军路经京师,天子并没有任何表示。将士们都甚感失望,原本热乎乎的心顿时凉了下来,一个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过了长安城,部队便停留下来,屯扎于城东十五里的浐水。次日清晨,京兆尹王翃奉旨犒师。看来王翃这个人挺吝啬,也不大会办事,更没拿这些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们当回事儿,送到军营的都是些粗食淡菜,数量不多的肉食也尽是些腐肉。早就窝了一肚子火气的泾原军士兵顿时大怒,立马踢翻了饭桶菜盆,闹起了兵变,乱哄哄地杀向京城。当时节度使姚令言正在宫中向皇帝辞行并请示用兵方略,闻知部下变乱,立即飞马出城制止。他刚刚赶至城东十里、浐水西岸的长乐坂,迎面碰上了他手下那帮怒气冲天的乱兵。姚令言当即勒马喝止劝阻,可此时他这位大帅已然控制不住了局面,反遭乱兵箭射,最后竟被乱军裹挟着进入京城。

唐德宗闻报泾原士兵因未得赏赐而哗变,大为惶恐,赶忙采取补救措施,命中使(宫廷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出面安抚,并赏赐泾原将士每人两匹绢帛。乱军见赏赐太薄,益发愤激,怒杀中使。德宗见事态闹大了,赶忙又命人拉来二十车金帛,加厚赏赐,以期平息哗变。然为时已晚,乱军在大明宫正南门丹凤阙前排开了阵势,叛乱已然无法遏制了。急切间唐德宗又得不到那些虚有其名的御林军的护驾,只好揣上传国玉玺,领着宫眷从宫苑的北便门跑出京城,在数百骑卫护驾下,匆匆西奔奉天县避难。

见皇帝出宫逃命去了,乱兵胆气益壮,闯入皇宫,砸开府库,大肆掳掠宫中的奇珍异宝。姚令言见事态闹大,已然无法收场,自己虽说是被迫上的“贼船”,可如今即便是跳下去则洗刷不了清白,看来也只得跟着闹下去了。他同众部将一商量,决定拥立对泾原军有恩且赋闲在家的朱泚为帝。商议妥当,姚令言遂领着百余骑前往晋昌里府邸迎请朱泚。

朱泚被“养”起来已经一年多了,怨恨日深,于是便“蓄奸伺隙,久怀非望”,滋生了不臣之心。他在确定姚令言等人是真心拥戴后,便即刻动身同姚令言进了皇宫,住进大明宫含元殿。十月初八,朱泚登上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定国号“大秦”。朱泚称帝的第三天,便亲率数万大军攻打奉天城,打算一举除掉唐德宗。

唐德宗匆匆避难奉天城,身边只有数百骑卫护驾,形势实在危急。幸亏及时赶来两支勤王的军队,再加上现招募的五千新兵,好歹凑了九千多士兵,只是缺少一位智勇兼备、能够力挽狂澜的领军大将。关键时刻,左金吾卫大将军浑瑊率领家仆及子弟数十骑自京师及时赶来护驾,唐德宗这才有了靠山和主心骨,当即任命浑瑊为行在都虞侯、京畿渭北节度使,全权负责御敌护驾重任。

朱泚数万大军围困奉天城近五十天,昼夜不息连番猛攻城池。幸亏浑瑊忠勇善战,督率守军击退叛军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城中被围四十余日,粮食早已断顿,君臣全靠采挖野菜艰难度日;士兵缺少铠甲护身,战斗减员严重,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面对叛军有增无减的凌厉攻势,饥寒交迫、兵疲将惫的奉天城真的是岌岌乎殆哉了。

就在奉天城生死存亡的关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五万大军自河北前线千里奔命赶来救驾。十月下旬,李怀光大破叛军,朱泚吓得连夜引军东撤。奉天城君臣这才长出一口气,庆幸道:援军若是再晚到三天,城池必破,大唐天子就没命了。

三十日夜,朱泚逃回长安,士气低落,实力大损,只能是固守城池了。来年正月初,朱泚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皇帝。五月下旬,唐军收复长安城,朱泚仓皇弃京西逃。六月上旬,朱泚逃亡至彭原县(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城,手下将士见其日暮途穷,遂于夜间发动变乱,杀死朱泚;为期九个月的朱泚之乱平。

幽州兵变,朱泚当上了节度使,成为藩镇;泾原兵变,朱泚被推上皇位,当上了“皇帝”;彭原兵变,他死于部众刀下。真是成也兵变,亡也兵变。


风光艺境


泾原兵变,是唐代中期的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地方士兵兵变,变军攻陷帝都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更引发皇帝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自此事件後朝廷威严扫地,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

泾原兵变原为士卒因不给赏赐而发动的反抗斗争,后被野心家 朱泚利用。 李晟善于组织和扩大兵力,团结内部,激励士卒,正确选定主攻方向,采用灵活战术,乘势连续进击。迅速平定了 朱泚叛乱。 德宗即位之初,本来对宦官预政十分警惕,但经历了泾原兵变后,他又开始重用宦官。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讲述宦官势力的崛起时,还会详细论述。德宗这种前后矛盾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浓厚的悲剧色彩--皇帝有心无力,面对的始终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局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帝国在中唐时期的政治面貌。 ――来自百度词条(泾原兵变)


林鹿苹


《旧唐书》是这样记载这次兵变的:建中四年(783),李希烈叛,寇陷汝州……十月,诏令言率本镇兵五万赴援。泾师离镇,多携子弟而来,望至京师,以获厚赏。及师上路,一无所赐,时诏京兆尹王翃犒军士,唯粝食菜啖而已。军士复而不顾,皆愤怒扬言曰:“吾辈弃父母妻子,将死于难,而食不得饱,安能以草命捍白刃耶!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行次滻水,乃返戈大呼,鼓譟而还。

这次事件就是有名的“泾原兵变”。这次兵变告诉我们,泾原兵在自己的藩镇中都是有“父母妻子”相随的,甚至他们在调遣征战时,还要携带一些家族成员子弟,可以说拖家带口。而此次叛乱的最直接原因是“粝食菜啖”,“一无所赐”,本来盼着能有丰厚的奖赏,结果却是一些烂菜叶子就给大发了,那些士兵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的主,所以没有得到好处,肯定会引起公愤。

而这种一家老小都上阵的情况情况在唐代是司空见惯的,如德宗发瀛州兵西捍陇塞时,刺史刘澭“拔其所部兵一千五百人,男女万余口,直趋京师”,一千五百人的军队竟有家口万余人相随转移,这样的战斗力说实话根本就是难民大逃荒的节奏。

直到黄巢起义后,王绪起兵时,曾在漳州“以道险粮少”为理由,“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正因为王绪禁令违反常例,拂逆人情,所以王潮才能最后利用士兵的愤懑,杀死王绪,在闽地开创了局面。这帮士兵打仗不行,但是叛乱还是在行的。


光明大先生


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服号令,朝廷意图削减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结果被反杀。(大概是这样吧,毕竟那个年代的记录太少了,历史也一笔带过了。)


真诚地看着你


自从安史乱后,朝廷封赏大批安史降将和平叛功臣为节度使,各自拥兵割据,不听中央号令,史称“藩镇”。唐德宗继位后,决心削平藩镇。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维岳要求继承(当时的藩镇大多数都是父子兄弟相继承,朝廷无可奈何),被唐德宗拒绝。于是李维岳联合魏博、淄青、山南东道等镇起兵谋反。

(元和方镇图,大概体会一下。淄青在山东,山南东道在湖北、重庆一带)

淄青正对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大军,很快被围;山南东道孤悬,也被朝廷平定;李维岳被部下王武俊杀死投降。不到一年,四镇只剩下了淄青、魏博两镇。

但是唐德宗对成德所属八州一分为三,导致白跑空趟的幽州留后朱滔和意图完全继承成德的王武俊不满,于是二人勾结淄青、成德反水,四人分别称王。次年秋,南线主力李希烈又造反,自称兴王(后称楚帝)。

唐德宗发泾原军东征,但是因为赏赐菲薄,泾原军造反,唐德宗出逃。泾原军群龙无首,于是拥立了“恩养”在京的检校太尉朱泚(朱泚当初是幽州节度使,但是为了表示忠诚,亲自入朝,将军务交给朱滔,而朱滔反手清洗了朱泚的亲信,使他想回幽州也回不去)为秦帝。一时间中华大地上除了一个大唐皇帝,还有四个王、两个皇帝,可谓热闹非凡。这就是所谓的“泾原兵变”。

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只能致力于收复长安,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不复有经略河北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