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語文中學學科教學評估有什麼建議?

清水雲煙117501


一是要注重語法。課本上語法都安排在最後,大綱規定不在考試之列,所以一部分教師不講語法。我認為,語文教學迫切需要教語法,學生也迫切需要學語法。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選入課本的文章都要求學生能讀懂,掌握其精神實質,而對於課文實質的把握又離不開各種語法知識。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又一重要內容,實際上,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個重要標準。而目前中學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錯別字連篇,辭不達意,病句多,常見的修辭格不會用,更談不上有什麼文采。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平時作文訓練得少以外,不會語法是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學生很少懂語法,因此在平時的說話、作文中常出現一些讓人難以聽懂、讀懂的句子,有的甚至濫造詞語,寫出來的句子也常常是成分不全。這些都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利於學生規範地使用現代漢語。語文是一門工具課,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因為其他各門功課都要用漢語準確的表述出來。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數學試題都讀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學好數學?更談不上讓他將來要從事這門學科的研究了。所以應大力加強漢語語法的教學,教學方式可結合作文或練習講評隨機進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規範地使用漢語。

二是注重多媒體運用。語文教學必須面向現代化,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注意體現一定的世界氣息和時代精神,也就是教時代所當教,學時代所當學,能為時代所用。教學媒體的豐富為我們選擇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體教學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問題,首先製作、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能力急待提高。有的上課使用多媒體純粹是為了使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不顧實際情況,只是為了迎合潮流而用,屏幕上顯示的是填充題、選擇題、簡答題,生動的教學過程演變為通盤題型化。還有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由教師製作課件,學生通過觀看課件,明白就行。這樣缺少語文教學最關鍵的一環──感悟,削弱了語文教學中思維訓練的深度。從實踐來看,多媒體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引起興趣,解析難點,突破重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太多了,很容易使學生對內容的表層產生暫時興趣,不會去深層次地研究、探討語言文字內部蘊涵的更多的樂趣。另外,在使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時,不能主觀地以教師本身的審美情趣來設計課件的聲音和圖象,更不要把課件製作的花花綠綠。課件的展示過程應和學生的思維過程緊密吻合,而不應該是給學生展示問題,然後展示答案。還有,有些課件純粹是老師教案的複製品,或者是將多媒體設備變成新時代的幻燈機。時代的發展給語文課提供了先進的技術,但不會改變語文課的根本性質,語文課應該以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中心,多媒體教學只是手段,該用的時候才用,例如,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普遍存在費時、費勁、效果差的問題。再加上評析方式為教師講、學生聽,成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活動,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學生的作文能力難以提高。而藉助多媒體進行作文評析修改,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作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通過電腦的操作,把習作中的錯誤字詞,不足之處或優秀詞句以不同的顏色或字體顯示出來。這樣,既便於學生注意,又有助於集體幫助修改。然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鼓勵全班同學集思廣益,團結協作,讓文章進一步完美起來。通過課堂上對習作的欣賞與評價,對學生的鼓勵與表揚,增強了學生的鑑賞力,培養了學生努力作出精品文章的競爭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陶冶了他們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情操。另外,由於計算機反饋及時,適時評改使學生及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跪射俑


我本人是安徽省示範高中的高中語文老師,教了38年的書,結合我個人教學實踐來說說對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評估的幾點看法:

1,高中語文在教語言時,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在教文學作品時,應該讓學生髮現文章之美,品味美在何處,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在教議論文時,就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並且從中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先秦諸子散文、唐詩宋詞時,就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具體到每節課,老師要教什麼、學生要學什麼,那要根據課文的本身因文施教。

2,要降低高中語文課的難度,儘可能確定量的標準,比如高中古詩文篇目的背誦就有量的標準,那就要嚴格執行。如果覺得數量不足,可以增加一些,關鍵在於定量,多一點少一點都不是問題。除此之外,高中階段的文言文也是可以定量考查的,為什麼非要難倒了學生才滿足。例如掌握20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背會20篇文言文,再閱讀一定數量的作品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考《史記》、考“二十四史”呢?

3,回答問題之前,我在回想一下,自己在大學裡上“漢語言文學專業”時,學習過那些課程,比如“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寫作學、修辭學、邏輯學、文學理論”等,這些學科在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時都會用到。例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時,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對作者的介紹,清華園的美景,朱自清面對大革命失敗的痛苦,作品優美的語言,還是寫景抒情的基本技巧。而有些教師哪一個方面都教了,而面面俱到,但我們的學生什麼也沒有學到。我覺得在上《荷塘月色》等高中階段的抒情散文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寫景抒情的基本技巧上,並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4,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人感悟和認知,讓學生自我成長,感受學習和成長的樂趣。比如舒婷的《致橡樹》一首詩,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就要教會學生欣賞詩中的美在何處,那就是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讓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為對象,採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的人格。於是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在高考時在做“文言文”、“現代文閱讀”時,在寫作文時,都可以幫助考生能夠獲得高分。


百花亭雜談


我是風飄心絃,很高興參與到這個問題的討論中:首先需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這裡的學科教學評估,指的是各省制定的學科教學評估,還是一般老師們所說的教學測試。

前者包括學科管理、學科研究、課堂教學三大一級指標和制度建設、教學計劃、師資配備、課程研究、教學研究等十八項二級指標在內的一個系統。這是一個系統,對於一線的我,不敢妄加評論。

後者就是我們所說的測試。對這一點我還是有些看法的。

1.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一點在語文考試中很難得以體現。比如說話能力的考察就不是很好操作,一般考試中往往捨棄了這一點。

2.學生的應變能力和交際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考察。一般的考試,著重考察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能不能很好的應用老師所講的課程的要點。很難靈活去在實際生活裡活學活用。比如說口語交際,注重場合、語氣、表情、感染力、說服力等。

3.對於綜合性學習的考察也僅停留於紙上,說是紙上談兵,一點不假。

考試一般來說是教學的指揮棒,如果僅僅為了考而教是不夠的,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我覺得人文性應該更強一點。語文學科的考試也應該有大的改變。

以上是一些自己粗淺鄙陋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