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4月16日)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外資持有的美債大幅增加。數據顯示,
美債前三大海外買家日本、中國和英國均有所增持。其中,日本增持了566億美元,中國增持了137億美元,英國則增持了305億美元……雖然美國"無限印鈔"的措施是今年3月份才提出來的,但是早在2019年10月份美國就已宣佈了5400億美元的"印鈔計劃",此舉被認為是美國收割全球財富的第一步。既然如此,為什麼包括中國在內,美債前三大持有國今年2月份還要增持美債呢?
換句話說,增持美債究竟有何優勢和弊端呢?在持有美債的弊端漸顯之際,中國又將如何應對呢?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闡述。
1.美債:美國金融市場中"壓艙石"式資產
自2017年底美國通過減稅方案來支撐該國經濟增長以來,美債規模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膨脹。數據顯示,2017年9月8日美債規模首次突破了20萬億美元,隨後還觸及美債上限,2018年初還一度因此而導致政府關門。
不過,在提高美債上限之後,美國的負債規模就一路飆升。截至今年4月7日,美債規模已經突破了2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過去2年半的時間裡,美國的債務已經增加了4萬億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美國GDP為18.71萬億美元,而據美國官方初步估計,2019年美國的GDP為21.7萬億美元,過去3年該國GDP卻增加了不到3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2年半美國新增的4萬億美債中,超過1萬億美元是在過去不到6個月的時間增加的——2019年11月1日美國國債規模突破了23萬億美元。近期,美國財政部為了刺激經濟,已經推出了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然而在該國稅收減少的情況下,2萬億刺激計劃中大部分資金可能都需要靠發債來支持,因此美債規模大幅膨脹並不令人意外。
對於美國來說,美債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一方面,美債是美元迴流到美國的重要途徑。要知道,自上世紀70年代美元與石油掛鉤之後,全球各國要想購買石油,必須先同美國做生意,從而獲得其所需的美元並用以購買石油。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國際貿易中所需的美元也會不斷增加,美國輸出的美元也越來越多。
在各國賺取了大量美元之後,美國需要將讓美元迴流,發行美債就為其創造了途徑。這樣一來,各國先將商品賣給美國以賺取美元,隨後又通過購買美債讓美元迴流,美元有進有出,形成美元-石油-美債的閉環,因此可以說美債是美元霸權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美債,美元就無法迴流到美國,美元體系也將崩潰。
另一方面,美債還成為美國金融市場中"壓艙石"式的資產。因為美國可以通過美債向全球借來美元,然後將美元投資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資產,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其投資的收益高於美債收益率,那麼就可以確保其還得起發行的美債。也就是說,
美債成為美國金融市場繁榮和高收益的保障,而這反過來又增強了全球對美元的信心,從而起到穩定美元霸權的作用。那麼,在美債規模頻頻創下新高之際,美債主要持有國都持有多少美債呢?
美國財政部週四最新數據顯示,作為美債最大持有國,
日本2月份又增持了566億美元,至此該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已經達到了1.268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進一步擴大與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間的差距。不過,2月份中國也購買了137億美元美債,增持規模達到2017年8月份以來最高水平,至此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也達到1.092萬億美元,為自2019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中國仍為美債第二大海外買家。
除了日本之外,美債第三大持有國英國目前持有的美債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英國增持了305億美元美債,以4032億美元的持倉規模位列美國第三大海外買家。據悉,自2019年5月英國增持223億美元美債後,該國的持倉規模就超過巴西,成為美債第三大持有國。
2.各國持有大量美債的2大原因
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包括日本、中國等美債主要債權國在內,全球不少國家都要購買大量的美債呢?
事實上,相對於美債總規模來說,中日等國持有的美債佔比並不高。
美國US National Debt Clock.org實時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債務規模已經超過24.3萬億美元,而中國持有的美債佔比僅為4.5%,日本佔比5.22%,而英國佔比更是僅有1.66%。截至今年1月份,美國的海外買家持有美債總規模也只有6.78萬億美元,佔該國債務總規模約28%。
這就意味著,目前
高達72%的美債由美國國內的機構及個人持有,其中僅美聯儲就持有8萬億美元的美債,遠遠高於外國央行及投資者持有美債總規模。當然,相對於中國、日本的GDP總量來說,其持有的美債規模確實不小。
尤其是日本,此前世界經濟信息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GDP總量約為5.2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其持有的美債規模已經相當於該國一年GDP的24.34%,而2019年中國GDP總量為14.4萬億美元,目前持有的美債規模也相當於我國一年GDP的7.58%。
那麼,為什麼中日等國要持有大量的美債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其一,中日兩國同為製造業大國,並且均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這就決定了中日兩國需要大量的美元。
上文提到,在石油與美元掛鉤之後,各國要想買石油,必須先同美國進行交易,在獲得足夠的美元之後,才能用這些美元購買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各國要想進行工業生產,就離不開石油,正因如此,美國才選擇將美元與石油掛鉤,以維持其美元霸權。
中日兩大製造業大國,無疑就成為石油的主要買家。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日本則是全球第四大石油進口國。因此,中國和日本必須持有足夠的美元用以購買石油,以滿足本國工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
另外,中日兩國的經濟均為出口導向型經濟,而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中仍佔據主動地位。 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高達41.48%,仍是各國對外貿易首選的結算和支付貨幣。
相比之下,日元佔比僅3.42%,人民幣佔比2.11%,英鎊相對較高,佔比6.81%。因此,中日等出口導向型經濟必須持有大量的美元,才能與其他國家保持貿易順暢。值得一提的是,歐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佔比高達32.61%,幾乎足以與美元平分秋色。也正因如此,同為製造業和出口大國的德國,並未持有大量的美債。
除了國際結算和支付的需要之外,中國購買大量美元對於促進出口也有一定的好處。中國大量購買將提高美債的需求,從而令美債收益率下降。提高對美元計價債券的需求將令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升高,這就使得中國出口的產品比美國製造的產品更為便宜,從而推動中國產品出口額和銷售額的上漲。
其二,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日兩國賺取大量的外匯,需要投資包括美債在內收益穩健的資產來實現資產保值和增值。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今年4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高達30606.33億美元。而作為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的日本,3月份外匯儲備的規模也達到13662億美元。
金融市場上有一句話,叫"今天的一塊錢不等於明天的一塊錢"。也就是說,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
中日等國的外匯太多花不完了,怎麼辦呢?總不能放著不動讓它貶值吧?那麼存進銀行?要知道,美歐等國現在都已經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放進銀行也沒有利息,甚至可能會被倒扣利息……
要不購買股票或別國的國債?上面說了,外匯管理的首要目標是實現保值和增值,而投資股票或者購買別國國債的風險都太高了。
另外,從規模上看,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而全球容得下這麼大規模,且流動性好、風險低的投資品種並不多。因此,流動性好、可信度和回報率均比較高的美債,就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首要選擇。
3.持有美債的弊端漸顯
中國持有這麼多的美債,難道不怕美債違約嗎?事實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債違約的可能性並不高。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可能並不認同。
然而,如上文所說,目前美國高達72%的美債由該國國內機構、個人及美聯儲持有,外國投資者僅持有28%左右,中國持有規模只佔4.5%。一旦美債違約,受到傷害最大的無疑是美國國內的投資者。因此,如果美國真的打算違約,中日等國還沒表態,可能美國國內買家就先不同意了。
再者說,美債如果違約,那麼將會極大損害美元的信用,從而可能導致美國金融體系和美元霸權徹底崩盤, 這對美國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美債明目張膽違約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過,這並不是說持有美債完全沒有壞處。事實上,近期為了維持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正常運作的需要,美聯儲已經宣佈"無限印鈔",這一行動之下,持有美債等美元資產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
一方面,美國無節制地印鈔可能會導致美元因供應增加而貶值,從而令各國持有的美元資產縮水。
因此,在美國宣佈"無限印鈔"之後,全球各國對美元的信任程度也有所下降,此前俄羅斯人甚至幾乎完全"清倉"其持有的美債,最主要的就是出於對美元信用下降的擔憂。不過,受到疫情的衝擊,目前投資者紛紛湧入美元資產避險,導致美國的"美元荒"問題仍未解決,因此目前美元指數非但沒有因為美聯儲"無限印鈔"而下降,反而繼續保持堅挺。
不過,目前美元指數保持堅挺並不意味著各國持有的美元資產不會因美元貶值而縮水。事實上,
一旦美元供應大規模增加,貶值是必然的結果,尤其是在目前美國經濟趨於停滯的情況下。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全球都將與美國共同承擔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當美國大量印鈔的時候,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還將面臨輸入性通脹。
隨意印鈔將會帶來惡性通脹,這是經濟學中的常識。例如1918年至1924年期間,德國就曾因為濫發鈔票而引起惡性通脹;近2年,津巴布韋、委內瑞拉等國也曾因隨意印鈔而帶來惡性通脹,並引發經濟危機,為國民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然而,2008年美國也曾大搞量化寬鬆(QE),其本質也是大量印鈔,但是該國卻並未出現惡性通脹,為什麼呢?這仍是因為美元全球通用的貨幣,同時也是全最大的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因此該國印出的鈔票將源源不斷地流向全球,從而令全球共同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從而向各國輸出通脹。
正因如此,近期美國再次開啟"印鈔機",並宣佈"無限印鈔",其本質不僅在於收割全球財富,更在於轉移危機。而因美國超發美元而帶來的輸入性通脹,恐怕才是各個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最為擔憂的問題。
4.中國如何破局?
中日等國之所以會持有大量美債,完全是出於本國經濟發展及維持外匯價值的需要。不過,在持有美債的弊端不斷顯露之後,中國將如何破局呢?從
近幾年中國採取的行動來看,主要有以下3大措施。(1)從出口轉向內需拉低經濟
出口、投資和消費一直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自從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以來,出口無疑成為中國"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一架。外媒數據顯示,中國平均年出口增速是GDP增速的1.5倍。
世界銀行此前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貨物和服務出口佔GDP比重高達36%,為出口拉動經濟的巔峰時期。即使是在2009年全球遭遇經濟危機之後,中國出口佔GDP比重仍達到24.5%。正因如此,中國對美元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
不過,近些年來中國已經開始推動內需,試圖通過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出口在中國GDP中的比重已經降至19%左右,不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相比之下,消費在經濟中的佔比不斷擴大,2017年居民消費支出佔比已經達到39%,超過出口出口巔峰時期的佔比。
不過,這一比重仍遠遠低於美英等國。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在美國GDP中的佔比達到近70%,在印度GDP中的佔比也達到59.1%。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國和第二經濟體,消費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
因此,未來消費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將逐步提高,屆時不只能夠降低中國商品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並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的韌性,而且也有助於中國降低對美債的需求。
(2)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上文提到,德國雖然與中日等國同為全球製造業大國,並且也都是全球出口大國,但是該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卻不到1000億美元,這主要該國所使用的歐元是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
由此可見,如果中國同德國一樣,使用的貨幣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之一的話,那麼就能降低對美債的需求了。簡單來說,中國必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事實上,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朝這一方面發展,目前也小有成就。
今年3月31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1.9%。不過,這一比重仍遠低於佔比60.8%的美元和佔比20.5%的歐元,因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能仍任重道遠。
(3)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
無論是從出口轉向內需拉動經濟,還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從長期來看將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對美債需求較大的問題。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2種方式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完成。因此,如果中國要想在短期內減少對美債的需求,就必須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
除了投資原油、黃金、股票等資產之外,2013年中國還重提"一帶一路"項目,這個項目可能也正成為中國投資轉向的目標之一。這麼做不只能為中國提供更好的投資項目,而且隨著沿線國家經濟增長,中國出口也有望因此而受益。
來源: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