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乾隆皇帝在少时被祖父康熙带进宫中亲自教养,所以他对祖父康熙感情深厚,也非常敬佩于祖父康熙的文治武功。因此出于对祖父康熙深厚的感情和万分的敬佩,乾隆皇帝在继位之初曾焚香默祷上天道: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这句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倘若我承蒙上天眷佑得以长寿,我在位治国六十年后就会传位给皇储,一定不会超过皇祖康熙六十一年的在位期限。这条祈祷誓言对于皇家来说是十分温情的,因为其中包含了乾隆对祖父康熙的浓厚祖孙情和深厚景仰情。良好养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长寿遗传基因,让乾隆皇帝如心中所愿一样活到了89岁高龄才驾崩,光荣的成为了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长寿皇帝。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乾隆皇帝

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62岁的乾隆皇帝秘密册立十五阿哥永琰为大清朝的皇储,将写有他名字的其中一份册立密旨放在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了解历史的朋友想必都应该知道乾隆皇帝是清朝,乃至我国封建王朝社会中一位非常有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让“康乾盛世”的盛世景象达到了顶峰。而先不说他在国计民生上所做出的贡献,光军事上的贡献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指挥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平定准噶尔之乱、打胜清缅之战等等,这些战役的胜利对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乾隆皇帝戎装像

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盛世明主其选下任储君的要求必然是非常高的。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下任储君也应该如他一样的雄才伟略。但上天也许是公平的,身为皇三代在没有经历任何血腥风波轻松登上帝位,并将“康乾盛世”推上顶峰的乾隆,在册立储君这件事情上一直都饱受打击。和爱妻富察皇后生育的两个嫡子都在幼年夭折,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第五庶子永琪因附骨疽年仅25岁就病逝了。这三个儿子都是乾隆先后寄予厚望的储君人选,用封建社会中的迷信思想来说他们都没有做帝王的命格。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乾隆和五阿哥永琪

而因和断发继后那拉氏的决裂,十二阿哥永璂虽然贵为嫡子,也因母亲的断发失宠被乾隆排除在了储君人选之列。时间可以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也可以是摧毁一切的利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年过花甲的乾隆皇帝按照王朝常例到了必须确定下任储君是谁的时候了。活到89岁高龄的乾隆一生共生了十七个皇子。公元1773年,当时还在世的皇子只剩下了6人,其中还有两人被乾隆下旨过继给了其他兄弟。所以当时年过花甲的乾隆只能从剩下的4位皇子中选定谁是储君。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八阿哥永璇剧照

这4位皇子分别是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不能保证全部都很优秀,但总有出类拔萃的那一个。可在心中翻过来遮过去 的几番对比下,乾隆对这四个儿子一个都不满意。这是为何呢?我们接着挨个道来。其中,八阿哥永璇虽然年龄居长,但性格浮躁担不起大任,并且他还患有足疾走路不太利索。因此不管从内在还是外在,乾隆都不可能立他为储君。十一阿哥永瑆虽然书法造诣极高,当时的士大夫群体对于他的墨宝都视若珍宝。但他生性极为吝啬,这份吝啬大丢皇家的颜面。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十一阿哥永瑆书法作品

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清实录》中记载的这件小事充分体现了这位大清皇子的极致吝啬。一天,王府中的一匹马病死了,永瑆知道后非常心疼。但却不让仆从将马掩埋掉。而是让王府中的厨子将这匹病死的马剥皮割肉,包括他自己在内整个王府的人在以后的几天中都吃马肉果腹。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可以废物利用节省几天的饭钱。勤俭节约是美德,但物极必反让这样一个吝啬的人当一国储君,未来的皇帝,必将是黎民之难。所以为了祖宗基业的长久稳固,天下的万千子民,乾隆也不会立十一阿哥永瑆为储君。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皇贵妃魏佳氏

这样排除下来,就只剩下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了。这两兄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由皇贵妃魏佳氏所生。作为乾隆最小的儿子,十七阿哥永璘可是个妥妥的纨绔皇子,他不喜欢读书习武只喜欢终日嬉戏游乐。《清实录》中记载了他说的一句“名言”:

“就算皇位多如雨点那般也不会降临到我头上,我只求兄弟们可怜我以后能将和珅的府邸赐给我住,我今生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一个不求上进的浪荡皇子,乾隆也肯定不会立他为储君。因此,当时的乾隆只有十五阿哥永琰这一个选择了。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十五阿哥永琰

十五阿哥永琰虽然爱学习,道德品质端方,但他天生资质平凡,没有雄才大略之气象。所以乾隆对这个儿子也是不满意的,但相比之下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公元1773年冬天,乾隆秘密册立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储。对于自己的这一立储决定,当时的乾隆是满心忧虑的,这一忧虑也体现在了后来的冬至祀天大典上。在祀天大典上,62岁的乾隆抬头望着苍穹心中这样忧虑祈祷:请上天再替我作出考验,倘若皇十五子永琰能承担继承大统的重任,就请保佑他。如果他承担不了继承大统的重任,就让他短寿而终。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乾隆皇帝

“虎毒尚且不食子”,乾隆这样堪称恶毒的诅咒儿子,由此可知他对皇十五子永琰继承大统能力的不放心。乾隆在恶毒诅咒完儿子后,也对此作出了解释:我这样做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而且为了祖宗基业的长久巩固,为了天下万千子民的幸福生活不得已而为之。对此,《清实录》中这样记载道:

“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

笔者认为乾隆皇帝的这一解释并不存在任何狡辩嫌疑,他确实是一位盛世明君,不是一位沉溺于享乐不管黎民百姓死活的昏君。他这么做也是出于对祖宗基业和天下万千子民的责任心。作为一国之君,乾隆首先是天下之君,才是后宫之子,之夫,之父。所以,面对一名资质平平,并不出色的储君,乾隆在强烈责任心的驱使下才做出了如此无奈之举。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即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驾崩于养心殿中,享年89岁。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嘉庆皇帝颙琰

太上皇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颙琰(即位之后因避讳改名为颙琰)开始了他的亲政生涯。确如乾隆担忧的那般,在位二十五年亲政二十一年的嘉庆皇帝颙琰虽然没有成为一个昏君,但也只能用“平庸天子”四字来评价。在治国的各个方面上,嘉庆皇帝颙琰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革新到底的胆略,一味的守成法祖,让清王朝一步步的走向了衰落。由此我们可知,一个合格的储君对于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多么重要。至此我们也可以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乾隆皇帝在祭天时心中祈祷的深深无奈。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嘉庆皇帝

“知子莫若父”,当时的乾隆对嘉庆的治国能力是非常清楚的。但没办法相比之下只有他是最合适的储君了。所以乾隆在祭天时让上天来增加自己的立储决心。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上天不会替他选择王朝合格的储君,历史却给他做出了最直接,最公正的选择。无疑他选错了储君,也使大清王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经验教训。读史可以明智,每一个王朝的兴衰史都能告诉我们许多做事为人的道理,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个体,团体。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蔡东藩先生画像

因此,在这里我向各位读者朋友推荐蔡东藩先生的《清史演义》。蔡东藩先生是清末民国生人,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高中秀才。1910年赴京朝考榜上有名,被分派到福建候补知县。1911年因不满官场腐败,称病回乡,之后以著作和教书为生。正如鲁迅先生的以笔为刀,在国家动乱民族危亡之际蔡东藩先生以写历史小说为救国工具,在1916年到1926年的10年中,以小说的文体写成了11部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加上后来写就的《西太后演义》,总创作字数达700多万字。是我国到至今为止著作最丰富的通俗历史演义作家。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清史演义》精装版

《清史演义》就是其中一部,蔡东藩先生在书中将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历史以官修正史典籍《清史稿》、《清实录》为依据浓缩成有趣有料的一百回小说章节。让读者可以通过轻松有趣的文字了解掌握从清朝崛起于东北关外,到宣统帝溥仪逊位的三百年历史。在静心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历史文化修养,学习了解古人的经验教训。宋真宗赵恒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买好书,读好书,是从古至今都稳赚不赔的投资。

乾隆秘立嘉庆为储,祭天时却祈祷他早死,47年后深懂其帝王无奈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本《清史演义》,价格69元,锁线精装,原版无删减,大字版阅读。无论是买来自己阅读,还是馈赠亲朋好友,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而还因现今头条平台搞活动,买一本《清史演义》,还附赠一本《明史演义》,明清历史同时读,真真是一举两得了。心动不如行动,喜欢的朋友就请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