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祕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乾隆皇帝在少時被祖父康熙帶進宮中親自教養,所以他對祖父康熙感情深厚,也非常敬佩於祖父康熙的文治武功。因此出於對祖父康熙深厚的感情和萬分的敬佩,乾隆皇帝在繼位之初曾焚香默禱上天道: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清實錄乾隆朝實錄》

這句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倘若我承蒙上天眷佑得以長壽,我在位治國六十年後就會傳位給皇儲,一定不會超過皇祖康熙六十一年的在位期限。這條祈禱誓言對於皇家來說是十分溫情的,因為其中包含了乾隆對祖父康熙的濃厚祖孫情和深厚景仰情。良好養生的生活習慣和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的長壽遺傳基因,讓乾隆皇帝如心中所願一樣活到了89歲高齡才駕崩,光榮的成為了古代封建社會中的長壽皇帝。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乾隆皇帝

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62歲的乾隆皇帝秘密冊立十五阿哥永琰為大清朝的皇儲,將寫有他名字的其中一份冊立密旨放在了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背後。瞭解歷史的朋友想必都應該知道乾隆皇帝是清朝,乃至我國封建王朝社會中一位非常有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讓“康乾盛世”的盛世景象達到了頂峰。而先不說他在國計民生上所做出的貢獻,光軍事上的貢獻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指揮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準噶爾之亂、打勝清緬之戰等等,這些戰役的勝利對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和平與統一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乾隆皇帝戎裝像

對於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盛世明主其選下任儲君的要求必然是非常高的。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下任儲君也應該如他一樣的雄才偉略。但上天也許是公平的,身為皇三代在沒有經歷任何血腥風波輕鬆登上帝位,並將“康乾盛世”推上頂峰的乾隆,在冊立儲君這件事情上一直都飽受打擊。和愛妻富察皇后生育的兩個嫡子都在幼年夭折,博學多才文武雙全的第五庶子永琪因附骨疽年僅25歲就病逝了。這三個兒子都是乾隆先後寄予厚望的儲君人選,用封建社會中的迷信思想來說他們都沒有做帝王的命格。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乾隆和五阿哥永琪

而因和斷髮繼後那拉氏的決裂,十二阿哥永璂雖然貴為嫡子,也因母親的斷髮失寵被乾隆排除在了儲君人選之列。時間可以是治癒一切的良藥,也可以是摧毀一切的利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年過花甲的乾隆皇帝按照王朝常例到了必須確定下任儲君是誰的時候了。活到89歲高齡的乾隆一生共生了十七個皇子。公元1773年,當時還在世的皇子只剩下了6人,其中還有兩人被乾隆下旨過繼給了其他兄弟。所以當時年過花甲的乾隆只能從剩下的4位皇子中選定誰是儲君。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八阿哥永璇劇照

這4位皇子分別是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不能保證全部都很優秀,但總有出類拔萃的那一個。可在心中翻過來遮過去 的幾番對比下,乾隆對這四個兒子一個都不滿意。這是為何呢?我們接著挨個道來。其中,八阿哥永璇雖然年齡居長,但性格浮躁擔不起大任,並且他還患有足疾走路不太利索。因此不管從內在還是外在,乾隆都不可能立他為儲君。十一阿哥永瑆雖然書法造詣極高,當時的士大夫群體對於他的墨寶都視若珍寶。但他生性極為吝嗇,這份吝嗇大丟皇家的顏面。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十一阿哥永瑆書法作品

正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清實錄》中記載的這件小事充分體現了這位大清皇子的極致吝嗇。一天,王府中的一匹馬病死了,永瑆知道後非常心疼。但卻不讓僕從將馬掩埋掉。而是讓王府中的廚子將這匹病死的馬剝皮割肉,包括他自己在內整個王府的人在以後的幾天中都吃馬肉果腹。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可以廢物利用節省幾天的飯錢。勤儉節約是美德,但物極必反讓這樣一個吝嗇的人當一國儲君,未來的皇帝,必將是黎民之難。所以為了祖宗基業的長久穩固,天下的萬千子民,乾隆也不會立十一阿哥永瑆為儲君。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皇貴妃魏佳氏

這樣排除下來,就只剩下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璘了。這兩兄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由皇貴妃魏佳氏所生。作為乾隆最小的兒子,十七阿哥永璘可是個妥妥的紈絝皇子,他不喜歡讀書習武只喜歡終日嬉戲遊樂。《清實錄》中記載了他說的一句“名言”:

“就算皇位多如雨點那般也不會降臨到我頭上,我只求兄弟們可憐我以後能將和珅的府邸賜給我住,我今生就心滿意足了。”

這樣一個不求上進的浪蕩皇子,乾隆也肯定不會立他為儲君。因此,當時的乾隆只有十五阿哥永琰這一個選擇了。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十五阿哥永琰

十五阿哥永琰雖然愛學習,道德品質端方,但他天生資質平凡,沒有雄才大略之氣象。所以乾隆對這個兒子也是不滿意的,但相比之下也只有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了。公元1773年冬天,乾隆秘密冊立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儲。對於自己的這一立儲決定,當時的乾隆是滿心憂慮的,這一憂慮也體現在了後來的冬至祀天大典上。在祀天大典上,62歲的乾隆抬頭望著蒼穹心中這樣憂慮祈禱:請上天再替我作出考驗,倘若皇十五子永琰能承擔繼承大統的重任,就請保佑他。如果他承擔不了繼承大統的重任,就讓他短壽而終。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乾隆皇帝

“虎毒尚且不食子”,乾隆這樣堪稱惡毒的詛咒兒子,由此可知他對皇十五子永琰繼承大統能力的不放心。乾隆在惡毒詛咒完兒子後,也對此作出瞭解釋:我這樣做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兒子,而且為了祖宗基業的長久鞏固,為了天下萬千子民的幸福生活不得已而為之。對此,《清實錄》中這樣記載道:

“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惟願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緒。”

筆者認為乾隆皇帝的這一解釋並不存在任何狡辯嫌疑,他確實是一位盛世明君,不是一位沉溺於享樂不管黎民百姓死活的昏君。他這麼做也是出於對祖宗基業和天下萬千子民的責任心。作為一國之君,乾隆首先是天下之君,才是後宮之子,之夫,之父。所以,面對一名資質平平,並不出色的儲君,乾隆在強烈責任心的驅使下才做出瞭如此無奈之舉。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即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駕崩於養心殿中,享年89歲。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嘉慶皇帝顒琰

太上皇乾隆駕崩後,嘉慶皇帝顒琰(即位之後因避諱改名為顒琰)開始了他的親政生涯。確如乾隆擔憂的那般,在位二十五年親政二十一年的嘉慶皇帝顒琰雖然沒有成為一個昏君,但也只能用“平庸天子”四字來評價。在治國的各個方面上,嘉慶皇帝顒琰缺乏治國理政的才能,革新到底的膽略,一味的守成法祖,讓清王朝一步步的走向了衰落。由此我們可知,一個合格的儲君對於一個王朝的興衰是多麼重要。至此我們也可以更加直接地體會到乾隆皇帝在祭天時心中祈禱的深深無奈。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嘉慶皇帝

“知子莫若父”,當時的乾隆對嘉慶的治國能力是非常清楚的。但沒辦法相比之下只有他是最合適的儲君了。所以乾隆在祭天時讓上天來增加自己的立儲決心。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上天不會替他選擇王朝合格的儲君,歷史卻給他做出了最直接,最公正的選擇。無疑他選錯了儲君,也使大清王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落。歷史沒有如果,有的只是經驗教訓。讀史可以明智,每一個王朝的興衰史都能告訴我們許多做事為人的道理,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個體,團體。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蔡東藩先生畫像

因此,在這裡我向各位讀者朋友推薦蔡東藩先生的《清史演義》。蔡東藩先生是清末民國生人,光緒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高中秀才。1910年赴京朝考榜上有名,被分派到福建候補知縣。1911年因不滿官場腐敗,稱病回鄉,之後以著作和教書為生。正如魯迅先生的以筆為刀,在國家動亂民族危亡之際蔡東藩先生以寫歷史小說為救國工具,在1916年到1926年的10年中,以小說的文體寫成了11部中國曆代通俗演義。加上後來寫就的《西太后演義》,總創作字數達700多萬字。是我國到至今為止著作最豐富的通俗歷史演義作家。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清史演義》精裝版

《清史演義》就是其中一部,蔡東藩先生在書中將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曆史以官修正史典籍《清史稿》、《清實錄》為依據濃縮成有趣有料的一百回小說章節。讓讀者可以通過輕鬆有趣的文字瞭解掌握從清朝崛起於東北關外,到宣統帝溥儀遜位的三百年曆史。在靜心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歷史文化修養,學習瞭解古人的經驗教訓。宋真宗趙恆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買好書,讀好書,是從古至今都穩賺不賠的投資。

乾隆秘立嘉慶為儲,祭天時卻祈禱他早死,47年後深懂其帝王無奈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清史演義》,價格69元,鎖線精裝,原版無刪減,大字版閱讀。無論是買來自己閱讀,還是饋贈親朋好友,都是一項不錯的選擇。而還因現今頭條平臺搞活動,買一本《清史演義》,還附贈一本《明史演義》,明清歷史同時讀,真真是一舉兩得了。心動不如行動,喜歡的朋友就請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