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与商家,相爱相杀or抱团取暖?

近来,美团与餐饮行业关于佣金的矛盾,引发热议。在疫情期间,餐饮是受打击最重的行业之一,此时的佣金之争,对很多中小餐饮企业来说已经不是盈利多少的问题,而是存亡之危,因此交涉格外强硬,引发的关注也随之扩大。


对于商超行业来说,疫情中线下门店客流也大受影响,到家配送成为重点。实体商超数字化、全渠道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认为,实体经济数字化需要大量的投入,要抱团取暖,不能单打独斗。中国整体的零售规模已经很大,但个体企业规模仍需扩大。以我们很多零售企业的规模来看,自己持续深入地去开发一个系统、去做技术创新是难以承受的,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做这件事,然后共享复用,所以必须形成技术联盟。他强调,实体经济数字化是联盟共赢,以合作开拓未来。


多点Dmall作为分布式平台,采取的是在每个地区有限选择区域龙头商超进行接入,减少同质化竞争,为商超沉淀自己的用户、流量。对商超来说,与多点联盟,并不是单纯增加一个线上渠道,而是获得了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


用重庆百货超市事业部副总经理谢洁的话说,"多点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无论是京东到家,还是美团、饿了么,尤其是后两者,在大多数多点合作的商超伙伴看来,更多是一个销售平台。销售平台是各凭本事做销售,好坏参差不齐。


而多点Dmall不仅仅关注线上销售,还有线下销售——通过改变线下,数据化运营,去提高商超整体销售,包含会员端、商品端、供应链端等。销售平台只有连接、共享等基本动作,而多点是在落地数字化业务之前,先帮助商超改变运营方式和思维、行为。


谢洁说:"销售平台不会教我们怎么去选品,不会告诉我们怎么做数字化运营。"比如,有些平台也有一系列数据化服务,但更多是会给商超回传会员数据,但会员数据怎么分析,怎么用,都要商超自己摸索,而多点前期基本是"手把手传授"。


平台与入驻商家之间的争议,是每个行业都可能担心的问题。比如淘宝在壮大之后,特别是在独立出天猫前后,就让一批中小商家觉得备受伤害;双十一购物节,商家在阿里、京东、拼多多之间被迫"选一"。


但平台更能成就商家,关键在于平台规模化后,是借"垄断地位"追求盈利,还是持续优化技术、运营等实现与商家的共赢。


前期补贴过多的平台,从开始的竞争过程就埋下了隐患。资本蜂拥而至,结果一个"不挣钱的商业模式"或者"没有挣钱能力的公司"被拔苗助长,泡沫过后最终只留下一地鸡毛。


规模效应能有效减少很多方面的成本,但有些成本,比如配送,更需要数据、技术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将不同消费者的同路线订单进行整合分配等,让配送等人力被高效调动。


平台与商家并不是处在零和博弈的格局中,共同"抱团取暖",才能实现共生共赢。

平台与商家,相爱相杀or抱团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