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通信信息報總編 劉紅權)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擴散,近30億人口經濟生活基本“停擺”。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不僅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對經濟乃至全球發展格局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與以往任何一次危機不同,此次疫情不僅中斷需求,還重擊供給,以“全球休克”來形容也不為過,而全球產業鏈的中斷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可能還沒有充分顯露。

華爾街投行已發出警告:全球正陷入二戰“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衰退。他們預計未來兩年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而導致的損失將達5.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的年產出,幾乎相當於全球GDP的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日前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跌入負增長,並預計將出現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後果。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國內有學者認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超過2003年時的“非典”。中金公司甚至將2020年中國GDP增速預測下調至2.6%。拋開預測數據的準確性不談,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各方已經做好了應對困難的準備。

在4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形勢作出最新判斷:“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所謂底線思維,就是“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動權。

在外需不振的嚴峻環境下,尋找新投資方向,挖掘內需潛力,促進產業調整和消費升級,已經成為當前穩增長惠民生的核心方向,那麼除了大家熟知的“新基建”“新消費”之外,還有哪些還未被充分挖掘,卻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呢?

一個新經濟:免疫力經濟

疫情之後,人們發現“人拼的不是財力,不是權力,不是能力,而是免疫力!”免疫力上升已成為人類第一競爭力!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人們前所未有地發現自己是如此脆弱,前所未有地發現自己的免疫力是如此不足,面對新冠病毒自己完全沒有防禦能力;提升免疫力或將逐步成為共識,由此催生出的“免疫力經濟”有望成為信息經濟之後新的經濟增長點。免疫力經濟,即促進人類免疫力提升的相關的經濟活動,是傳統消費的進一步升級,既能滿足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現實社會需求,又解決地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疫情常態化問題,同時,也是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之後提升生活質量最關鍵最迫切的要求。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提升國民免疫力可以大幅減少醫藥用量,提升國民體質和生活質量,同時又是提振當下經濟的又一抓手,應納入國家戰略。

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免疫力經濟是一個規模龐大且極具潛力的大產業,主要包括4個層面:

1.健康消費,包括綠色環保消費、健康飲食、健康旅遊、體育健身等。

2.亞健康管理,熬夜過度透支體力、加班應酬等,導致的記憶力、體力、精力下降和免疫力低下;由於現代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方式,亞健康人群普及率十分驚人。

3.慢性病醫養,包括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這些疾病常年靠西藥維持,對普通人來說是巨大的開支,生活也沒有質量。

4.精神健康管理,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導致人的精神壓力大,精神健康也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失眠人群的比重極高。

免疫力經濟潛在規模巨大,就以大健康產業來說,據艾媒諮詢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8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營收規模超過5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9萬億元,增幅達32.1%。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這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國家經濟將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也將跨上新臺階。國民經濟不再追求數字上的高速增長,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將追求更高層次的消費升級。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但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老年人比例高達75%,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非常迫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仍有巨大空間。

客觀來說,市場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巨大、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問題,導致民眾亞健康,中老年人慢性病問題突出,這次疫情部分地區死亡率高,這些都是免疫力低下的主要表現。

由此可見,以大健康產業、體育運動產業、飲食消費升級產業等共同構成的免疫力經濟潛力巨大且意義深遠。無論是資金投入、產業發展還是國民消費佔比上,免疫力經濟都處於尚未充分挖掘的階段。

一個新投資:

加大支撐免疫力經濟的“新基建”投資

“新基建”如火如荼,其中大部分為高科技信息產業和製造業。其實“新基建”並不一定僅僅包括大家熟知的七大領域,還應該將其內涵範圍進行延伸,將免疫力經濟納入其中。投資免疫力經濟不僅可啟動新內需,更重要的可吸納大量的就業。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一季度消費行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嚴重影響到內需的增長,對就業市場也產生巨大的壓力。據統計,2018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76.2%;其中,服務消費佔民間消費的比例高達50%,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30%以上依靠民間服務消費。

第三產業是吸納和創造就業的大頭,要穩定就業必須要加快第三產業的振興,免疫力經濟能夠激發出新的需求,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景,加快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正當其時。

以其中的養老產業為例,當前該領域供需極度不平衡。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1999年至2017年,老年人口數淨增高達1.8億,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中機構養老僅佔1%,而根據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2020年養老機構佔比要達到3%。我國的養老機構仍是以社會福利型的公辦養老機構為主,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發展尚未跟上,無法有效地填補在供給端公辦養老機構留下的巨大缺口。

另根據統計公報,當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同比上年增長10.6%;其中註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2.9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同比上年增長2%(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9張)。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以北京為例,一些養老機構僅能提供千張左右床位,而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0000人,是可供應床位數量的10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機構養老儼然成為近期我國養老發展的重點。從未來產業規模的角度看,預計到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到13萬億元,養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如果進一步挖掘,針對老年人市場,健康管理、生活護理、社區健康服務等,吸納就業的潛力也非常可觀。“免疫力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除了養老服務,還包括體育運動場館、休閒旅遊設施等,是投資拉動的一個新方向,同時具有強大消費潛力進行“正向反饋”,還可以創造崗位吸納就業,可以說是一樁“大生意”。

一個新出口:以免疫力經濟

為抓手借“一帶一路”謀新突破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發達國家戰略“內收”對全球化格局產生了不小影響,新冠疫情無疑將加劇這種態勢;“深挖洞、廣積糧”固然是短期增強韌性抵抗外部衝擊的選擇,但是大河浩蕩奔湧向前,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人類社會融合發展的方向不可逆。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是穩定外貿的短期需求,更是大國崛起的長期戰略。

中國是當今秉承全球化融合不動搖最堅定的大國,長遠來看,中國也將成為主導全球化的新龍頭。此次疫情也許正是一次“危”中尋“機”的重要節點。

截止目前已經向80個國家或者地區提供援助,此外,還給六個國家派醫療隊提供技術方面的援助(包括塞爾維亞和意大利等)。據媒體報道,目前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國的新增病例數量開始呈現下降趨勢,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也多次公開表示對中國的感謝。另外,根據意大利最新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有5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意大利抗擊疫情的幫助最大。

當前正常國際貿易中斷,外向型企業在歐美國家的市場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亟需培育全新的市場。筆者認為,以“一路一帶”為紐帶,向沿線國家推進中醫藥等大健康產業和中國文化,讓“一路一帶”國家的人民重新認識、瞭解和接納中國人、中國文化和中國產品。

以美國為主的舊世界貿易體系和以中國為主一帶一路新世界貿易體系在競爭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以中醫藥為基礎的免疫力經濟率先走出去,傳播中華文化,引導新需求,推進新世界貿易體系。

改革是第一推動力

免疫力經濟:疫情之後新增長極 ——中國經濟在“危”中尋“機”

推動免疫力經濟發展,使其成為經濟增長和吸納就業的新產業,必須藉助改革之力,從上至下激活產業發展。

儘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形成社區醫院、基層醫院、三甲醫院等多層次的資源統籌機制,構建完善的醫療體系,盤活醫療資源,提升日常醫療保障和應對突發醫療應急需求的能力。

建立國民健康管理制度。當前“健康治理模式”本質上是“醫藥衛生管理模式”,推進國民健康治理現代化,需要以健康需求為導向,遵循健康科學規律和社會科學規律,具備全方面、全週期的健康服務體系及相應的管理體系,儘可能系統地整合各種健康保障資源,能夠動員整部國家機器和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治理。

建立中醫藥為基礎的醫養結合的養生促進體系。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可以看到中醫診療標準“個性化”的特徵使其難以形成“標準化”和“規模化”,這也導致了中醫醫務資源極為匱乏,要發展中醫產業,必須大力培育中醫高端人才,將中醫作為高端醫療產業來推進發展。去年,習近平主席就指示要大力發展中醫中藥產業,現在各個省也出臺了政策支持中醫藥發展。

推進醫保制度改革。從患者和國家財政角度看,需要改革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將社會醫保和國家醫保相結合,引入保險企業加入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使得整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推進全球化疾控網絡建設。全球經濟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人員流動頻繁是長期趨勢,無論從短期外防輸入還是長期的應對治理,都需要建立全球化的疾控網絡預防體系,這是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