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到不了解含义的成语时,如果是语文老师,怎么办?好尴尬!在线等,急?

董老师的语文课堂


为人师者,外界要求高,普遍认为语文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广博,所以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作为教师,着急是肯定的,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尴尬。具体如何应对,我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从心态上来说,要平和,不要觉得尴尬。

类似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遇到,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心态要好,毕竟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专业知识都能做到“有问必会”,因为语文专业知识非常广,也非常深。有的教师对成语比较在行,有的教师对作文比较专注,有的教师对阅读比较拿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遇到不会的问题是大概率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如果把知识当做一个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周长就越长,所接触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多。所以,遇到未知的知识,我们要将其看作是常态。也只有保持平常心态,我们才能更加从容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第二,从技术上来说,可反问,化解被动局面。

有人问你问题,你回答不出来,局面肯定是很被动的,着急忙慌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平时教学生如何进行口头交流、口头表达,你遇到的这种情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学案例。面对这样的社交困境,我们要能够随机应变、得体应对。

我们自己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沉重应对,机智化解。我们可以反问: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这个成语?通过反问,来引导提问者思考。还有一个妙招,你可以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学会查字典。这是化解被动的一个具体办法,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景,往往会根据对象适度使用。

第三,从学习上来说,及时学,维护自身形象。

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学生,每一个都要保持“空杯心态”,及时学习相应的未知知识。作为教师尤其应该如此,你要想给别人一杯水,你自己得有一桶水,否则难以为继,必然产生能力危机。如果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匮乏而又不及时更新、及时补课,那么,就不能做到“学高为师”的要求,自然也就无法维护作为教师的职业形象。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真的是一无所知,那么你可以勇敢地承认这个成语字还没有完全理解。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不例外,谢谢学生给了老师一个学习的机会,回头老师来查阅资料,明天告诉你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等你查阅清楚之后,及时反馈给提问者。这样放低自己的姿态,会给他人留下一个热爱学习的形象,这也是符合“教学相长”的传统的。

总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心态上要平和,稳得住;在技术上要灵活,化得开;在学习上要精进,解得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麦田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应对汉字词、成语、俚语、

俗语,谚语,歇后语,甚至诗词歌赋对联

等等,都应有一定的洞察力。不要查字典词

典凭自己的认知力,也能给学生一个基本正

确的解答。没全讲对不要紧,但绝对不能讲

错!如“胸有成竹”,你可以讲我心里已有底

了,有数了,有把握了,词典上也许不是这

样解释的。但你这样讲一定挨上边了,不会

错的。如果你说“胸有成竹”,就是胸口上栽

成了一根竹子,那就闹笑话了。


无名草20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因为曾经是老师,从事过教育工作,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学问也是如此。一个人越学习越是感到自己无知。一个人即使是一生不吃不喝夜以继日的博览群书,你也不可能全部通晓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当然了,像凤姐那样百年不遇的天才除外)。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记述了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说的语文老师被问及不知道的成语、字音字义等等时,老师不了解甚至出差错可以说是很正常不过的事。认真的承认自己的不知也没什么尴尬的。老师不妨趁机教育学生使用成语词典、字典等工具书,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事后老师利用学习工具查询后你又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说,如果出现学生询问老师不知道时,一般正常的做法就是老师诚恳的说明自己还真的不了解不清楚,并承诺学生下去好好查阅一番,再给你们答应他事后并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