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生家庭影響經常情緒不穩定患得患失,怎麼調整?

流浪人aa


想起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很自卑怎麼辦?

因為曾經不夠好,因為家庭不夠好,因為樣貌不夠好,因為經濟不夠好,我們總是羞澀得低下頭,然後再心裡面告訴自己,我這些方面是比不上別人的。可是就像俞敏洪花了十年時間走出他的自卑一樣,最後讓自卑不在重要的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心靈足夠強大,我覺得不是的,是因為他有了很多很多其他可以無比驕傲的事,在那麼多驕傲的事情面前,那些曾經的自卑已經微不足道了,已經被其他的自信排擠到現在的他之外了。

所以我覺得,原生家庭好不好,到底重不重要, 有人把不好的原生家庭視為洪水猛獸,一輩子都沒逃出他的魔爪,有些人卻認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生無法可解


認知行為理論認為: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認知不同,會對他的情緒產生影響:出現正向的情緒或是負向的情緒。從而會導致不同的行為發生:積極有建設性行為或退縮損害性行為。改變認知就會改變情緒和行為。當然了,如果能夠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情緒,同樣地也能夠改變認知。因為人在不良情緒狀態下,會影響人對事情做出正確的認知,認知出現偏差,從而又會增加不良情緒的發生,出現惡性循環。

總之,原生家庭不能改變,只有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就會改變自己的情緒不穩,減少患得患失情況的發生。


竹韻在心


每個人的一生都無法去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癒自己的童年。

《都挺好》的導演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是一生都很難改變的。要正確面對過去的積怨,不能迴避,更不能躲避。希望引導觀眾釋懷,放下。”

或許我們始終都沒有辦法原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但我們也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不幸的童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放下,釋懷,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5f61042001641599de37ed7f95d7b7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