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为何教师痛恨?

一线教师最痛恨的一句教育名言,莫过于这一句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含义很明显,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学生无关,全部是教师的错,是教师不懂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事故,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这一句教育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的,自然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于是这一句话就成为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官员教育一线教师、指责一线教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了,一线教师们一听这句话气就不打一处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领个学生来,你能把他教好,我就相信这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从理论上讲,这句教育名言一点也没错,完全正确!人生而不同,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领悟力也有差异,每个人学习的起点更是千差万别。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秉性实施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就会发生不同的学习反应,呈现出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都是不同的,但必须肯定一点——他们经过老师的教育教学,身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只是有的变化大而快,有的变化小而慢,有的正在酝酿还没显示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从这点上看,每个学生都接受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行为习惯、思想品质在老师的教育下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假如经过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一成没变,那确实是老师不会教,是老师的责任。这一句教育名言完全正确,缘何教师不明白其中道理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其实根本不是一线教师不明白这句话的道理,而是现实教育环境根本不容一线教师明白!一个班级学生个个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家庭教育不同、行为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种种不同决定了每个学生成长的速度是不同的,体现在学校学习中,就是成绩是不同的、养成品质是不同的。

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但是现在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却不懂!明明面对的是不同的人,评价标准却是一个!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一个本来调皮捣蛋的学生,经过班主任不懈的努力教育,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上课了,能够完成基本的作业了,算不算老师把他教好了呢?按这句教育名言看,绝对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典型事例,但按现在的教学评价看,教师仍然是个失败者,一个不会教学的教师。因为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有好的成绩,仍然是个差生!怎能叫教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完全正确!教师为何痛恨

我相信陈鹤琴老先生说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下,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那么这个成功就绝对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现在的教学评价标准只能是一个,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问题学生、差生,也导致了大量不会教育教学的老师!

可见,道理没错,话也不糙,错在评价机制!根本不理解“好”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一线教师最痛恨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