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博覽 | 師法自然(一)

导读:“教材博览”专题栏目以山东省必修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泰山出版社)为基础,精选教材内容,展示古籍原典,讲述经典故事,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师法自然(一)

师法自然·张博篆刻


单元导读

我们应如何对待大自然?我们该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呢?那就是要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山林与!泉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孔子提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我们先人质朴原始的世界观,凝聚着古人的生态智慧,给我们启迪,教我们面对自然如何行事。今天,我们依然要认知自然,善待万物,就像认知母亲、善待朋友。

原典示例01

卿云烂兮,鯥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尚书大传•虞夏传》

译文

祥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明亮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原典示例02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老子•六章》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作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就像永存,运用起来无穷无尽。

故事链接

仓颉造字

汉字是中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语言的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作为我们书面交流的工具,它历久弥新,不仅有生活中的实用性,也有书法上的艺术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师法自然(一)


关于汉字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据说,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平时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日常发生的事情。但是随着黄帝疆域版图的扩大,事务繁多,用这种方法记事,弊端逐渐显露。亟需更多分门别类的符号加以区分,黄帝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仓颉。仓颉接到任务后冥思苦想,不知道怎么下手。于是就到野外观察。一路上他看到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见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虫鱼鸟兽和花草树木。他在路上看到了鸟兽留下的蹄印爪印,突然若有所悟:这些印迹既然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动物,利用它作为符号,不就可以辨认出不同的事物吗?于是仓颉赶紧把所见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画出来,创造了一个个不同的符号,分别表示不同的事物,这就是文字。文字创制初期,大部分符号都是取法自然,照着自然事物的样子或轮廓画出来的,这就是象形字。如山、水、日、月等字,就是象形字。只有象形字,不能满足交际需要,于是人们又用增加笔画、增加偏旁、增加记音符号等方法再造新字,这就有了后来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仓颉将整理好的文字交给黄帝,黄帝大为赞赏,并在全国推行,让大家照此进行交际使用。随着这种符号的推广完善,逐渐就有了我们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由于文字取法自然,生动形象,人们使用的越来越多,渐渐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

大自然是我们获得智慧和灵感的重要源泉,也是引发我们无穷探索的伟大宝藏。

选自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彭门创作室编辑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