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古法傳至今--艾灸起源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之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跟大家分享艾灸系列養生課程。


今天講解的題目是:艾灸古法傳至今。

艾灸是一種古代養生、治病、保健、康復的方法,這種方法流傳到今天,它是怎麼起源的?怎麼發展的?怎麼創新的?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這方面的話題。

首先我們先講灸法的起源,艾灸艾灸,灸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我們都知道灸就是點燃了艾條或者艾柱,然後來燻蒸身體的局部達到溫煦的作用,這就是艾灸。

艾灸的方法,屬於溫熱療法,溫熱療法就首先需要一個最基本的物質,那是什麼呢?那就是火,所以說它與火關係非常密切。由此,我們先講一講從考古學上來分析這個火的歷史。

在我國可以追溯到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這個是考古學的發現,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和八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在那個時代就有人們用火的痕跡,根據考古學的研究發現,(今日頭條 )北京周口店發掘的含有骨骼化石的地層當中——考古學它是發現地底下的這些化石,有的化石裡邊含有骨骼的成分,從這裡邊就發現了有遺留的灰燼,和燒過的動物的骨骼或者土石,這肯定就是用過火的痕跡。

早在大約五萬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時期,這是我們國家對於古代社會狀態的一個劃分,五萬年前是原始社會。

考古學家就發現我們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火來取暖,第一是用來取暖,第二是用火來煮熟食物。

在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根據考古學發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火,最開始的時候不是人工取火,而是比如說天上打雷,或者打閃,一個火下來把山林給燒了,這種情況下有些原始人他就取得火種,這種火,不是人工取火。考古學發現,在1.8萬年前,就是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根據他們遺留下來的化石和考古資料就發現,這個時期的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因為火的發明和使用對人類的生活還有繁衍都起了非常重大的意義。(今日頭條 )同時火發明了之後,為中醫古法艾灸這種方法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大家想想光有艾絨、艾條、艾葉沒有火能行嗎?不能行。所以說有了火之後才為灸法的產生創造了必要條件。由此可知,灸法是隨著火的應用而萌芽產生的,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

講了火之後,我們繼續往下講,用火能不能治病呢?之前我們剛才講到的就是在大概五萬年前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用火來取暖,來煮熟食物,烤熟食物,反正就是用火來把食物弄熟,這是兩大功效,一個是取暖,一類是熟食,讓食物熟。

古人在圍火取暖的時候,這是考古學家的一種推測,就發現可能有的人被火灼傷了之後,反而解除了某種病痛,於是一些人就總結,發現燒灼可以起到治病的作用,這個就是灸法的起源。

在《說文解字》裡面艾灸的“灸“,上面一個久,天長地久的久,底下一個火,《說文解字》解釋這個“灸“,是用“灼”,一個火字邊,一個“勺”,勺子的“勺”,這個字念灼,《說文解字》解釋“灸”就是“灼”的意思。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灼體療病的意思。就是通過火來灼烤身體,然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就是用火而灼傷,然後促進了我們對火的認識。

古人就發現圍火取暖身體,可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再進一步,最早的時候是用什麼來燒灼呢?最早的,考古學家發現是用樹枝或者柴草來燒,燒著了之後用火來燻、來熨、來灼、來燙。燻,大家知道,熨,是什麼意思?熨,就是來回的、比較均勻的在一個比較大的面積和局部來進行燒烤,烤局部的穴位。再就是灼,再就是燙,用這種方法來消除疾病。以後才逐漸的選用艾作為主要的灸材,艾灸是用什麼來灸?是用艾。(今日頭條 )艾就是用艾草,把它收下來之後晾乾,晾乾之後再通過一定的加工方式把艾草裡邊的艾絨提取出來,把那些粉末去掉,然後把它變成艾壯,就是把艾絨捏成一個個小的圓錐體,就是艾壯。再用紙把它包起來、捲起來,那就是艾條,就是這種方式來燻身體,最初實際上是用直接灸,就是燙身體,會留下瘢痕,所以古代也叫瘢痕灸,因為它燙完了之後會化膿,所以又叫化膿灸,只不過這個化膿它是無菌性的,我一會兒會講。

為什麼選用艾作為主要的艾灸的材料呢?是因為艾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野生的植物,在我國廣大的土地上到處生長,像南方,湖北、河南這一帶,艾就非常多。北方華北各省也都有,野生的艾草,到處都生長。

艾,有三個特點。第一個是氣味芳香,就是它的氣味是芳香的很好聞,它的性,中國古代講每個藥它都有自己的性,比如寒、熱、溫、涼就是它的性。它的性是溫的,點燃了艾之後,它能給身體帶來一種溫性,而且還易燃,性溫易燃,這是它第二個特點。第三個特點是火力溫和,它點著了之後,它會持續的、慢慢的、和緩的提供一種火力,所以說它火力和緩,所以它就取代了一般的樹枝,還有柴草的這種燃料。像樹枝、柴草是不是點著了之後味兒很大?一是氣味不芳香,第二是什麼呢?尤其是樹枝好不好點呢?很不好的點,它不易燃,再有一個,柴草、樹枝,點著了之後噼噼啪啪燒的非常快,都不像艾一樣慢慢燒。(今日頭條 )我們做的艾條點燃一支之後有的能燒兩個小時,有的能燒兩個半小時,取決於風的大小,它能非常和緩的給予身體一個非常溫暖的治療,所以叫做火力緩和,因此它就成為灸法最好的材料。為什麼選艾作為艾灸的材料呢?就是因為這三個特點,第一是氣味芳香,第二是性溫易燃,第三是火力緩和,這三點請大家記住。

再往下看,根據《左傳》記載,魯成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得病,秦國的太醫令醫緩來診治,醫緩他的名字叫緩,因為它是一個醫,太醫令,所以後人叫他醫緩,秦國太醫令醫緩他說:“大王的病,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疾病很難治,在膏肓那個地方,“攻”指的是艾灸的方法,用艾灸的方法達不到,用針刺的方法達之不及,“達”指的是針刺,用針刺的方法也夠不著,所以說很難治這個病。這是晉朝的杜預來註解的這個“攻”和“達”的意思。

說明在《左傳》魯成公那個時代,公元前581年,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就已經有艾灸方法。

漢代的張仲景,我們知道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人,這個時間又跨度到幾百年之後,六、七百年之後,在他的著述《傷寒雜病論》裡邊經常有這樣的詞句“可火”、“不可火”,這些詞都是什麼意思呢?講的就是用火而攻之,火,指的是什麼呢?就是艾灸的方法。

我們回顧了一下艾灸的起源,首先是火的發明,又發現了通過火可以治病,用什麼材料呢?用艾這種材料。在春秋戰國、東漢,以及在醫學典籍、史書裡邊都有記載,這個時候就開始用艾灸來治病了。在東漢時代,應該說是很系統的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病了。

我們再往下看,“灸”這個字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哪裡呢?在《莊子•盜蹠》篇。莊子我們都知道,莊子是一個道家的人物,他寫了一本書叫《莊子》,道家把它稱作《南華經》。(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在《莊子》裡面最早提及,比如說孔子勸柳下蹠,他說:“丘所謂無病自灸也。”什麼意思呢?“丘”是指的孔子的自稱,孔子說:“我有的時候即使沒有得病,也會自己艾灸一下,來保健身體。”在《孟子•離婁》的記載裡邊說:“今人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這說明什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七年之病,七年是指的一個虛數,就是時間比較久的病,一種宿病,一種難治的病,或者說是一種慢性病,這種病用什麼來治?用三年之艾,三年之艾是指艾收下來之後,經過處理,保藏好,放三年,把艾草裡邊的烈性去掉,只保留了它溫和的火力,這就是三年之艾,也叫陳年艾。

現代人經常做是陳年艾條、陳年艾柱、陳年艾絨,這個意思。從這裡邊就看到,顯然也是指的是艾灸,孟子的這段話顯然也是指的艾灸這種方法。因此可以推斷,在春秋戰國時代灸法就已經非常盛行了。

1973年,我國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出土了很多文物。在三號漢墓裡邊出土的帛書中記載了經脈灸法的就有3篇,,這是目前在《黃帝內經》以前存在的最珍貴的文獻。(未完待續)


本篇是: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之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