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提到俄羅斯,世界各國人民都會為其冠以“戰鬥民族”的稱號而對之嘖嘖稱讚。眾所周知,俄國軍備兵強馬壯、士兵驍勇善戰,國家更是資源豐富、幅員遼闊,而且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底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俄國文化”。“戰鬥民族”在戰爭上雖不說無往不勝,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令後人津津稱歎的戰果: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皇帝和戰爭狂人希特勒都曾在此地折戟,兵敗回朝。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生驍勇善戰的拿破崙和閃擊歐洲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都在俄國吃癟,悻悻而歸?不僅如此,兵敗德國之後,也都成了兩個戰爭狂魔統治的轉折點,從此實力大打折扣,內憂外患逐漸出現。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不管是歐洲大陸哪個國家想要擴張勢力,擁有廣闊的國土以及深厚的自然資源的俄國都會成為覬覦的對象。而且俄國作為自古以來歐洲大陸的豪強,對任何國家擴張的野心都會造成明顯的威脅,何況俄國作為橫跨亞歐兩洲的巨無霸,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擴張之路,必須要攻打俄國。但為何攻打俄國屢次失敗?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

一、 廣袤的土地既是吸引力,也是葬命谷

要談攻打俄國失敗的原因,首當其衝就要提到俄國那橫跨歐亞大陸的一千七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國用幾百年的時間逐漸發展,使自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無二的巨大的國土面積,隨之而來的就是其擁有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可以利用土地進行戰略操縱。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巨大的土地面積不僅可以戰略放棄偏遠地區,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戰略調整,使己國的軍隊獲得足夠的喘息時間;同時對敵國軍隊也是致命的打擊,長途跋涉使得軍隊疲憊不堪,而俄國軍將以逸待勞,利用早就做好的準備進行伏擊。

二戰時期希特勒已經佔領了歐洲大陸的絕大部分,宣佈與蘇聯開戰之後如日中天的德軍也迅速佔領了蘇聯的大塊土地。但是蘇聯軍隊不慌不忙,邊打邊退,因為他們清楚就算希特勒佔領了部分土地,他永遠沒有辦法攻下蘇聯的全部國土。過了不久希特勒就會發現其佔有的土地面積增加,但自己的兵力卻逐漸短缺。因為每當佔領一個地方,就要留下相當數量的軍隊進行守衛,加上不可避免的戰爭損耗,雖然德國軍隊強,但是到後來還是跟不上前線的戰爭步伐。而蘇聯人步步後撤,龐大的面積給他們留了足夠的時間和後備力量,最終集結於莫斯科以逸待勞反將一軍,消耗了太多兵力的希特勒只能兵敗歸國。

廣袤的土地對於擴張者來說無疑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但是深入腹地長途跋涉的消耗也會成為擴張者的葬命谷。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二、 寒冷天氣迅速來襲,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若是把歐洲地圖在腦海中鋪展開來,不難發現西歐國家大多處於大西洋東岸,享受著洋流和維度帶來的得天獨厚的溫帶海洋氣候,冬暖夏涼好不愜意。但是俄國深入亞洲板塊,北方直逼北極圈,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氣候甚至苔原氣候,到了冬天天寒地凍,行軍打仗難免遭到天氣的阻撓。

俄國人生動的把冬天的寒冷天氣稱作“冬將軍”。習慣了西部溫暖陽和天氣的法軍德軍來到俄國後,首先要適應的就是“冬將軍”的侵襲。沒有料到天氣如此寒冷的敵軍凍傷凍死者不計其數,戰鬥力大打折扣。但是俄國軍隊早已習慣了冰天雪地的作戰環境,他們利用天時地利加強武裝,彼竭我盈,自然成為了戰無不勝的雄獅。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三、 英俄攜手共御外敵,東西夾擊進退維谷

除去天時地利的因素外,還應當著眼於當時歷史背景下進攻方自身的問題。

德國納粹政權雖然已經取得了歐洲大部分國土,但大多是“統而不治”,僅僅是佔領而已,造成了已佔領地區人民的強烈反抗。納粹政權唯一的出路只有馬不停蹄的擴張才能達到“以軍事力量統治全球”的計劃,當希特勒閃擊波蘭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並逐步吞併歐洲時,他卻沒有打下來歐洲自古以來的霸主之一——英國,英國人的負隅頑抗使得納粹德國不得不東征進攻蘇聯。

在共同的敵人面前英蘇甚至放下了意識形態的矛盾,共御外敵。在納粹軍隊深入蘇聯內腹的同時英國連同美國在德國本土掀起反擊,德國東西遭到夾擊,閃擊戰失去了神奇的魔力,只得放棄蘇聯轉而自守。

這也是為什麼說“反法西斯聯盟是近代以來國際社會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面對當時的戰局,想要反敗為勝只能拋棄意識形態的隔閡攜手共同抵抗。

英蘇的這一做法,令本就因寒冷的天氣艱難作戰的德軍一下子進退維谷,最終也難逃兵敗的命運。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而拿破崙時代,英國還是妥妥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上佔有霸主地位。英國利用自身強大的商業和工業實力屢屢騷擾法國,是法國軍隊在俄國內部作戰的時候不得不防範自身“後院起火”,牽制了很多兵力,最終也使得拿破崙兵敗莫斯科,走下不敗神壇。

四、 內憂未決遠征東北,狂傲自大驕兵必敗

拿破崙大帝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極盛時期在歐洲大陸形成除英國外的“大一統”局面。他率領的法國軍隊和納粹德國不同的是,缺少後方陣營的補給。上文提到,由於廣闊的土地進攻方本就疲憊不堪,而且19世紀缺乏高速有效的運輸工具,和水網交錯公路密佈的西歐相比,俄國還是處於“原始時期”,法國後方軍備力量無法支援前線。法軍元帥圖庫佐夫意識到後勤力量的不足會導致失敗,於是他選擇了堅壁清野,這一招基本上使得沙俄的地利條件破滅。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但是問題出在自身:六十萬大軍的兵力將近一半是從僕從國招領的,包括普奧、萊茵聯邦諸國,最終因為軍心不穩、逃兵嚴重而損失大量兵力。還有一點是當時的法軍勢如破竹,橫掃歐洲後野心急劇膨脹,全國上下自皇帝到軍隊都充斥著驕傲自大的氣氛,忽視了自身的不足。

戰爭之前,驕兵必敗。即使是輝煌戰果無數的拿破崙大帝,在被勝利衝昏頭腦後也做出了許多不明就裡的決定,當發現的時候又追悔莫及。俄國擁有豐厚的戰爭底蘊,在面對強大的敵軍是堅決不投降,即使皇帝逃離節節敗退,最終還是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五、 俄國軍備力量強大,戰鬥民族同仇敵愾

自古以來為何俄國久攻不敗?這其中除了天時地利,敵方自身問題之外,不容忽略的就是軍事力量的強大與俄國人民的底蘊。

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俄國自沙俄黃帝時期起就不斷的發展軍事力量。而且軍備十分分散,當莫斯科淪陷,其他城市的槍炮會馬上搬到前線。到了二戰時期面對德國引以為傲的閃擊戰,在中央政府的號令下舉全國之力集中製造兵器,蘇聯軍隊也不是沒有招架之力。二戰後在冷戰時期蘇聯也迅速造出了核武器,這不單單是由於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的是俄國幾百年來“重軍”的傳統。

戰爭之淵?為何成為拿破崙與希特勒的折戟之地是戰鬥民族——俄國

與廣闊的土地相匹配的是龐大的的人口,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浪漫的法國人和納粹德國面對民風彪悍的戰鬥民族在人種上就吃了很大的虧。在戰爭的時候,俄國人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奮戰以命相搏,取得戰爭的勝利也在情理之中。

結語

俄國在自身廣袤的國土與豐富的資源的支撐下,佔據天時地利,自然成了攻之不破的堡壘,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攻佔的國家之一。但是歷史上的俄國也不是沒有被攻佔過,我國梟雄成吉思汗就曾成功攻打俄國。由於當時蒙古騎兵以遊牧為生解決了補給問題,從南至北將當時沒有統一政權的各個小國逐個擊破,也做到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成功攻佔俄國的美談。

參考文獻

1、李涵,《二戰時蘇聯生產武器為何遠超德國》,領導文萃,2016(18):50-52.

2、吳春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兩線作戰問題初探》,軍事歷史,1984(01)

3、碧劍鋒,《德國“猛獸”VS蘇聯“鐵騎”》,軍事文摘,2016(09):38-42.

4、馬志芹,《盛極而衰——關於拿破崙帝國覆滅的幾點看法》,咸寧學院學報. 2010(02)

5、王曉惠,《試析拿破崙進攻俄國的原因》,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8(05):100-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