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德國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就是悲劇,但我們要平靜地接受所有的遭遇,因為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必然發展的。與其不可改變不如平靜地接受。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叔本華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大師。並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的哲學體系,叔本華的哲學對尼采來說影響非常大,並被尼采稱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對中國的魯迅、郭沫若等人文學巨匠更是有著深遠影響。

叔本華認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在此過程中要格外重視道德性。

在金錢、權力與美色面前,不要被虛榮心打敗,追求身外之物往往只是一片虛幻。不如提升自身價值、修養、健康等可以伴隨自己一生的魅力才是硬道理。就像叔本華曾說過的:“健康的乞丐,比病危的國王要幸福”。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但在道德這一層面,叔本華也強調說,講道德並不意味著放縱,也就是說道德是有底線的,我們對任何人都不要太溺愛或是太仁慈。就像對待小孩子是一個道理,有人說溺愛不是愛,溺愛會讓孩子變壞,其實成年人也不例外。

叔本華說過,對於“任何人”,包括朋友、親戚乃至父母,在是非面前,過於仁慈或是溺愛,只會讓事態越變越糟,反倒互相傷害,破壞感情。

凡事一旦突破底線,將要毫無限制地接受源源不斷的慾望,你需要無下限的一直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對方不滿,然而要怪只能怪自己,因為是你把對方慣壞了。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就拿借錢這個比較敏感的事情來說吧,不管誰借給誰,借與不借,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到感情。

大多數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便會自然而然地矮別人半截,不自覺地開始大獻殷勤。其實這種態度已經很明顯會讓對方認為我們有求於他。而對方的姿態也會不自覺地抬高,甚至變得目中無人,甚至得寸進尺。如果雙方進入這種狀態下,不管借了或是沒借,這個朋友都交不長。

相反如果我們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尊重自己的落魄,同時也尊重對方的決定,做到彬彬有禮的同時也要不卑不亢,要知道一味地討好非但沒有效果,反倒會被對方輕視。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一個人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放低姿態,首先在言行上便會表現出過分熱情或是殷勤。

這種卑躬屈膝的態度其實非但幫不了你,反而會阻礙你得到幫助。因為你的反常或是莫名的改變會讓對方很明顯地感覺到,當對方不確定是否能夠幫到你或是不願意向你提出幫助的時候,在你還沒有開口之前就已經開始疏遠你了,想來這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吧。

所以說想要求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表面上不要表現出自己的慾望,要裝作自己並無所求,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自己的請求,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此時如果被對方拒絕,你就要堅定地表明態度,讓對方明白他的幫助雖說很重要,但如果這一次對方拒絕幫助,那麼以後便沒有機會幫助你。這種氣勢反倒會讓對方在作出決定之前會思量再三,而最終做出的決定對雙方來說是最好的安排。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叔本華提出著名的觀點“要麼孤獨,要麼庸俗”,指出孤獨和庸俗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兩個狀態。如果選擇了庸俗,那就是選擇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起,開啟熱鬧的人生;如果選擇了不庸俗,那將是一段孤獨而不平凡的人生。

叔本華還提出,人的一生喜憂參半,即使擁有幸福也很短暫,因為人是有慾望的,當新的慾望沒有被滿足時,人是感覺不到幸福的。而慾望實現了,我們又會感到人生無聊,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叔本華說:“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之間。”

叔本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低姿態,太溺愛和太仁慈就等於互相傷害

歡迎關注“史妹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