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悲剧,但我们要平静地接受所有的遭遇,因为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发展的。与其不可改变不如平静地接受。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叔本华是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哲学大师。并开创了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叔本华的哲学对尼采来说影响非常大,并被尼采称为“我的伟大哲学老师”。对中国的鲁迅、郭沫若等人文学巨匠更是有着深远影响。

叔本华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在此过程中要格外重视道德性。

在金钱、权力与美色面前,不要被虚荣心打败,追求身外之物往往只是一片虚幻。不如提升自身价值、修养、健康等可以伴随自己一生的魅力才是硬道理。就像叔本华曾说过的:“健康的乞丐,比病危的国王要幸福”。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但在道德这一层面,叔本华也强调说,讲道德并不意味着放纵,也就是说道德是有底线的,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要太溺爱或是太仁慈。就像对待小孩子是一个道理,有人说溺爱不是爱,溺爱会让孩子变坏,其实成年人也不例外。

叔本华说过,对于“任何人”,包括朋友、亲戚乃至父母,在是非面前,过于仁慈或是溺爱,只会让事态越变越糟,反倒互相伤害,破坏感情。

凡事一旦突破底线,将要毫无限制地接受源源不断的欲望,你需要无下限的一直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对方不满,然而要怪只能怪自己,因为是你把对方惯坏了。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就拿借钱这个比较敏感的事情来说吧,不管谁借给谁,借与不借,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到感情。

大多数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便会自然而然地矮别人半截,不自觉地开始大献殷勤。其实这种态度已经很明显会让对方认为我们有求于他。而对方的姿态也会不自觉地抬高,甚至变得目中无人,甚至得寸进尺。如果双方进入这种状态下,不管借了或是没借,这个朋友都交不长。

相反如果我们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尊重自己的落魄,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决定,做到彬彬有礼的同时也要不卑不亢,要知道一味地讨好非但没有效果,反倒会被对方轻视。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一个人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放低姿态,首先在言行上便会表现出过分热情或是殷勤。

这种卑躬屈膝的态度其实非但帮不了你,反而会阻碍你得到帮助。因为你的反常或是莫名的改变会让对方很明显地感觉到,当对方不确定是否能够帮到你或是不愿意向你提出帮助的时候,在你还没有开口之前就已经开始疏远你了,想来这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吧。

所以说想要求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表面上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要装作自己并无所求,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请求,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此时如果被对方拒绝,你就要坚定地表明态度,让对方明白他的帮助虽说很重要,但如果这一次对方拒绝帮助,那么以后便没有机会帮助你。这种气势反倒会让对方在作出决定之前会思量再三,而最终做出的决定对双方来说是最好的安排。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叔本华提出著名的观点“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指出孤独和庸俗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两个状态。如果选择了庸俗,那就是选择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起,开启热闹的人生;如果选择了不庸俗,那将是一段孤独而不平凡的人生。

叔本华还提出,人的一生喜忧参半,即使拥有幸福也很短暂,因为人是有欲望的,当新的欲望没有被满足时,人是感觉不到幸福的。而欲望实现了,我们又会感到人生无聊,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叔本华说:“人生就像摆钟,摇摆于痛苦和无聊之间。”

叔本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低姿态,太溺爱和太仁慈就等于互相伤害

欢迎关注“史妹儿”,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欢迎转发到时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马桶圈、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