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电影《摔跤吧爸爸》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前每天姐妹俩早上五点起床,不可以睡懒觉,训练内容广泛,要求严格,性质残酷。不可以吃含有酒精或者油腻辛辣的食物,很多东西不可以吃,如脆球饼。放松的时候不能看电视,禁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就连好友的婚礼也不可以。要像男孩子一样跳到河中荒野求生,磨练生存意志,凡事要靠自己。必须剪掉心爱的长发,不可以在乎外貌,必须专注于训练和比赛。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吉塔输掉比赛之后整夜都没睡着,心里老想着这事儿。简要分析因为父亲的“强迫”,普通家庭的两个女孩子的命运和摔跤这项男人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随着训练的深入,姐妹俩心中对于摔跤的好感度逐渐升起,训练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了。由于各种“禁欲系行为”使得姐妹俩青春期旺盛的生命能量被收摄起来,被来自父亲的“志向”所统领。所以她们才能够专心致志,一往无前,乃至于渴望在摔跤场上和男人一决胜负。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个时候的吉塔内心十分渴望比赛,并且这份对荣誉的渴求最终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全国摔跤冠军。不容否认,她进入体育学院之前的这些艰苦付出都是“持其志,无暴其气”的充分体现。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进入体育学院后,有了新教练,没有了父亲的监督,吉塔的训练比较随意。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心弦的放松,加之室友的诱惑,吉塔堕落了:看电影,看电视,怠于训练。吉塔晚上喜欢出去玩,各种方式放纵自己,开启了疯狂的夜生活模式。开始吃高油高糖的脆球饼,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相反,妹妹巴比塔克制住了。)逛商场、跳舞、留长发、照镜子、涂指甲油、关注外貌、关注男生(妹妹巴比塔却在训练)。经常与室友闲聊,变得花痴,和爸爸打电话显得不耐烦,甚至于编造谎言。在训练上只愿意相信教练,认为教练的战术好,不相信爸爸的土战术了。

因为是全国冠军,就说自己是学校最好的摔跤手,觉得自己可以教别人东西了。妹妹巴比塔获得全国冠军进入体育学院后,吉塔带她去的是娱乐室,而巴比塔却问训练场在哪(差距啊!)。吉塔多次输掉国际性大赛之后也没有丝毫沮丧,一心涂着漂亮的指甲油。简要分析吉塔作为全国冠军考入了最高学府,这种光环让她觉得学校的教练才是最专业、最顶级的。所以她开始骄傲、甚至否定父亲曾经教给她的那些让她获得全国冠军的战术。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接连的放纵最终迎来了应有的代价,吉塔在多项国际大赛中接连失利,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被爸爸用同样的土战术培养起来的妹妹获得了全国冠军,也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吉塔用各种方式的放纵来自暴其气,当意气不再稳固的时候志向也就丢到了一边,所以她最终不能够持守住自己的初心,自然成为了“常败将军”而无所羞愧。正所谓:气散则志不坚,志去则气自暴啊!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吉塔参加那一年的奥运会教练说有的人注定成为不了世界冠军,拿个名次就足够,不要输得太难看就好了。爸爸始终相信自己的女儿注定是世界冠军,赢得比赛将成为印度的榜样,永载史册。吉塔比赛前终于打电话给父亲,听到熟悉的声音心理防线崩溃,开始悔恨自己之前的放纵。吉塔这一次自己主动剪掉了头发,开始专注于刻苦训练,和妹妹一起回到了少年时。吉塔认清了教练,对父亲给予充分信任,找回了自信和成为世界冠军的志向。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最后的决赛,爸爸因为被锁小黑屋而不能够亲临比赛现场,但最终吉塔凭借着自我的成长突破了对父亲的依赖而取得了世界冠军。简要分析吉塔的教练绝对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角色,他所关注的并非是选手的荣誉和个人的成长,而是他自己的名声和利益。点位的不同使得无数像吉塔一样的天才选手被埋没而变得平庸。来自爸爸的鼓励和信任是吉塔精神上绝对的动力,而教练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泄气。

电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

提气的时候则志向容易坚定,而泄气的时候则使人意志消沉。哪一种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呢?可喜的是,吉塔一步步地在国际大赛中击败对手,进入决赛。在决赛中,最终惊险获胜,一战成名。所谓:气一则动志,持其志,无暴其气,方成正果啊!吉塔的三次命运转折层次分明,成为了诠释“志气与命运”关系的最佳注脚。

志者,心之所止,志向是我们这颗心最终要停留的地方,它和我们的命运有着直接的联系。希望我们面对残酷的人生始终都能维持饱满的热情,不忘初心,以志为导,求得始终,成就大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