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的你后悔吗?

jarryjohn


做设计的你后悔吗?

其实还不如浅谈下做设计前后的变化,

有人说或许选择设计之路就等于选择了孤单

你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做设计前后变化是巨大的,或许超乎你想象

下面这组对比,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慨。

1.平时穿着打扮:

每天加班到深夜,早上起床费劲

早上起来都迟到,特么还有什么时间搭配,换句话说做设计类别都有一颗艺术的心,以前每每出门都是以衣服,首饰,鞋子,颜色元素细节搭配为主。现在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以出行方便优先。

2.饮食习惯:

细嚼慢咽的时间都够我抠好几张图,做几个文案。

工作后吃的最多的就是面了(尤其是方便面)

有没有同感(以前总喜欢各种情调,仪式感,现在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3.日常作息:

没做设计中之前凌晨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做设计之后凌晨困成狗,而且还经常加班做图。

4.我们能梦想:

没正式上班在学校时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总是想成为某某大师之后)

现在出来工作后,觉得还是一条咸鱼舒服。

5.原有假期,辞职,皮肤,视力,出行方式,性格脾气,各种作,总体来说甲方爸爸哪怕虐你千百遍,你还得待他如初恋。

一个正在成长的小白,期待你的关注。


不是毛毛雨不打伞


中国人喜欢讲一句话:

“来都来了。”

仿佛一生中的所有经历,

大到婚姻、职业选择,

小到一场旅行、一餐饭,

都能用它做一个轻松的结句。

Bēhance曾经采访过几位在设计领域内有所成就的设计师,

问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

“回顾你在职业生涯里所做过的那些重要决定,

有什么是你想重来的?”

7位设计师的分享涵盖了不同的角度,都颇有参考意义。

在这几段不相干的经历中,我们隐隐能抓到某种相似的内核:和“来都来了”相反的,一股较真的劲儿。

如果身处设计行业的你正在迷茫、挣扎、得过且过着,也许这些设计大神的诚恳反思能让你领悟到些什么。

时间还早,把这7个故事看完吧。

01

“我会选择相信直觉。”

Laura Seargeant Richardson

Argodesign 创意总监

如果回到当初,我会意识到我们的未来是通过设计可以改变的。但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自始自终没有变过,那就是(我们应该具有)通过不同的媒介去表达创意的能力。因为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依赖视觉传媒,我相信视觉在设计中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种直觉,我觉得我应该去上艺术课程。但那时候我母亲建议我学写作之类的,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学点更“实际有用”的东西。那时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触摸屏也没有出现,当时的我们缺乏想象力,对现在一无所知。

我一直记得我的第一次面试,面试官是frog design的创意副总监,我应聘的是交互设计师。我想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于是试着给他看了我设计的一件T恤,他问我:“你是应聘视觉设计师吗?”我说不是的。他说:“那就别让我看这个。”

我明白设计顾问公司讲求专业,他们把设计师的角色分得很清楚,当时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是两个完全分开的领域,而我是交互这边的。所以,即使我当时进了最受关注的设计公司之一,我在视觉方面的能力没有任何提升。我成了交互设计、设计研究与策略方面的专家。

而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走上艺术的道路。我一直认为伟大的设计师是能够做到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现在的我虽然有设计的眼光,可以创造性地指导各种类型的设计师,我却没办法随心所欲地将我自己的创意通过视觉效果进行展示,这种局限性对于设计师来说实在太沮丧了。就好像人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却无法看到我。

所以,如果我可以从头来过,我会选择相信我的直觉,拼尽全力也要坚持每天

02

“我不会再为那些不信任我的公司工作。”

Zita Arcq

La Tortilleria创意总监及联合创始人

去年我参加了Bob Gower开设的大师班,他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但重要的道理:别和那些不通情达理的人一起工作。

我的公司在过去五年中就有两次忘记了这个道理,因此得到了教训。那时候我们觉得与大客户合作对我们这样的机构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好事,但后来我们才意识到,有时候巨头公司缺乏合作精神。从公司负责人到下面的管理层,竟然没有人搞得清状况,对合作对象一无所知。他们只会不断地向你施加压力,仅此而已。

有时候,如果客户能稍微友好一些,那工作就可以只是单纯的工作,而不会变成一场噩梦。

现在,在和一个新客户合作之前,我们都会考虑这几方面:首先,我们能与对方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吗?如果不能,那我们得确定与我们联系的这个人有权为这个项目做决定。最后我们要了解清楚,对方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如果对方不信任你,那就别为他们工作。

03

“我会更谨慎地选择项目。”

Alex Schleifer

Airbnb设计副总监

我知道,每个设计师都无可避免地有过这种经历:先接个活再说。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那么几年时间,我因此丧失了方向,因为我去和一些我并不信任的公司合作。

当你开始向所有人say yes,这或许会是一种磨练。但随着时间推移,一味地接受而不去拒绝,只会让你对设计的爱成为你工作中最糟糕的一部分:你可能会将你的能量尽用在那些你并不信任的项目和公司上,和你其实并不欣赏的人合作...这些都会把你的热情耗尽。

我想,我原本可以更早一点将自己从迷失中拯救出来,如果当时我能果断地告诉自己,这不是你想做的。

要保持那份热爱,就要去做一些能让你的内心变得丰富的设计。努力工作,直到你有资格说“我不喜欢这个项目”。

我知道有很多人会因为接到一个项目而欢欣雀跃,但如果不加谨慎,有一天就会丧失热情。

04

“我把钱和时间当作借口,事实上我只是害怕。”

Cathie Urushibata

Shake Shack 艺术总监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在本科的时候去国外留学一个学期。曾经我有一次去意大利学习的机会,我都已经想象自己在米开朗基罗面前画画的样子了。

可是当我了解到出国学习的费用会很高,并且这次留学可能会延误我的毕业,我就放弃了。我的理由是这太贵了,时机也不对。但我知道,我只是缺乏勇气。

后来我搬到了纽约念研究生,在那之后我不想再错过出国的机会。而当我成为自由职业者,我意识到我可以进行远程工作了。我开始主动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准备去巴黎待一个月,这样我就没办法再退缩。2011年的九月份,我在巴黎度过。后来我还去摩洛哥待了一段时间。

去旅行,去挑战,让自己待在新的环境中,这可以说是我做过的最棒的事情之一。去别的城市里观察那里的设计师们正在创造着什么,我总能从其中得到灵感和鼓舞。

05

“我还是会选择为了我的事业起步,投入我所有时间。”

Rob Vargas

彭博商业周刊 艺术总监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基本上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里,我没时间和朋友出去玩,更没时间谈恋爱。有些人会对此感到后悔,但我并不。在你刚入职场的时候,你首先得能养活自己,为此你必须忍受煎熬。

我经常工作一整天,然后回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继续做我接的两份私活。我之所以这么拼,一部分原因是我需要在纽约这个物价高昂的城市里活下去,除此之外,我清楚自己不是那种有天赋的幸运儿,我必须勤奋。

我在彭博商业周刊担任艺术副总监的时候,经历了第一次“连续工作24小时”,我记得那天当我结束工作时,已经是第二个早晨7点,办公室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想,我必须在别人看到我这幅样子之前离开。

能留在彭博周刊工作是一种莫大的运气,但我会把这份运气的一部分归功于我的

06

“我曾以为,想得越久的idea会越有价值。”

Cedric Kiefer

onformative 联合创始人

对于那些面临重大决定的人,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假如你感觉对了,就别再犹豫。

onformative就是一个好例子。七年前我和我的合伙人Julia Laub决定一起创业,在那之前我们在网上聊了大约一年,从来没有一起工作过,也没有待在一起超过一天。两个人只是觉得,只要动作够快,我们就有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我从德国南部搬到了柏林,几个月后公司就成立了。

当你想到一个idea,它不会随着你思考的时间变长而变得更有价值。这个道理我花了很久才学到。

在我职业生涯刚开始的那会,我以为我为一个想法花费越多时间,它就会越有价值。经过一段时期你才会发现,最简单的那个想法通常是最好的。

你要记住,你做起来顺手的项目,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当你觉得它没有想象中困难,这其实就证明了,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得到了这份工作

07

“如果不得不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

Irene Au

Khosla Ventures 设计合伙人

很多年前,我刚刚拿到工业工程和人机交互硕士学位,有人建议我先加入像惠普这样的成熟公司了解下情况,之后可以去那种风险和回报都更高的公司。但我最后决定去Netscape做交互设计师,当时这家公司才成立了两年。身边的人都不敢相信我竟然选Netscape而不选惠普,他们都说我选错了。但我知道,人生是没有时间等待的,如果我去了惠普,我就会错过Netscape的机会。

当我回头看,我发现有一个主题贯穿于我的职业生涯,一遍又一遍上演着:从零开始,去参与建造那些还没有被建造出来的东西。这就是我所看重的,参与其中,付诸行动,纵使那些站在外面观望的人没办法真正理解你在做什么。

离开Netscape之后我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最后我从雅虎,Excite,Webvan和其它几家设计公司中选择了雅虎。我认为,在怎么让互联网变得更开放更便利这方面,雅虎有一套最棒的思维体系,这就是我选择它的原因。这家公司里全是有趣又聪明的人,他们充满热情和善意,总是在思考怎么才能让这个网站更好地服务于它的用户。不过,我身边的大部分设计师朋友都觉得雅虎是一家欠缺设计的公司,他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去那儿,因为从表面看,雅虎好像是一家不重视设计的公司。

可事实证明,加入雅虎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明智之选。没有任何互联网公司会像雅虎一样,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实践来构思和建立它的一系列服务。我们重新定义了好的产品设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美学层面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设计解决了人们的需求,并且易于使用。

在雅虎之后,我又加入了Google,然后是Udacity、Khosla Ventures. 一路走来,驱使我做出选择的一直是同一个信念:要去那些可以和了不起的人共事的地方工作,要跟随自己的好奇心,以心作指引来选择自己的道路。直到现在,为别人提供职业咨询时,这些都是我会让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生活里的每一段体验,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每一次挑战,其实早在暗中为我们指出了下一段旅途的方向。

在雅虎的经验使我懂得了怎样去建立和扩大一支设计团队,也了解了组织设计对于公司产品设计的影响;在Google,我学会了如何应对一个自下而上的、由工程师来驱动工作的环境,让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都能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在Udacity,我对于初创公司的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过往的经历使我具备了深刻的洞察力,当我成为Khosla Ventures的合伙人时,我才能够为这家公司带来更多价值。

所以,如果不得不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同样的道路。虽然我一直纵身跃进未知里,不确定未来是什么,但没有哪一段经历让我空手而归。我学习着,成长着,还得到了超乎想象的乐趣

7个故事看完,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些故事中,他们都做了一个同样的选择,但没有人为此感到后悔,那就是,

“选择成为一位设计师。”

做设计不易,改变得了自己,也很难改变环境。

可是,如果你还没有下定决心放弃,就不要消极地虚度这段经历。相信你的直觉,谨慎对待你的机会,多一点勇气和果断,比现在更努力一些......你的付出不会被辜负,相反,它会给你无穷的力量的自信,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回顾从前,虽然有些许遗憾,但你已经不想再重来。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走出一条闪闪发光的路了。


艺设佳


后悔就换一个自已喜欢的工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24000ee21ab3b85b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