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创作诗词还有必要讲格律平仄和韵脚吗?

观象斋主人


太有必要了!古典诗词,讲究的就是格律平仄声韵,它的美、它的特征也在格律平仄声韵,这道理跟社会流行的菜系一样,川菜浙菜,各有所爱,各有各的做工和食众,你可以喜欢川菜的辣,他也可以嗜宠浙菜的甜,这是没什么的,谁也不能强迫别人必须去做、吃哪一种菜,这也叫多元化。但是不管怎么多元,你也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川菜不辣,还是川菜么?浙菜不甜,还叫浙菜么?古典诗词不讲格律平仄韵角,还叫古典诗词么?你硬要说它是古典诗词,那就是胡说八道。结论:格律自由,古词今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尽管去喜欢,去创作,没人要强迫你,没人要改变你的喜好,但是,千万别半通不通的胡诌几句,也要硬说它是什么格律诗词,那叫可笑!





我说无名


诗词格律自古代传下来有它特定的韵律美、回旋美,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探索的经验,所以我认为作诗对于格律平仄跟韵脚还是很有必要的。

诗分为古体诗跟近体诗,而近体诗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格律诗,因为其平仄运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被成为格律诗,而古体诗不如格律诗那么严谨的需要一定的平仄格律,而格律诗则需要一定的平仄规律。

写诗的话有两种格式,可分为“新韵”跟“平水韵”,现代读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韵》分为“平上去入”,如果我们现代人按照《平水韵》的韵母表去检查古人的诗是否合韵律就会发现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另外扩展一点,填词的话也是分为两种“新韵”与“词林正韵”,两者切忌不可混淆。

其实诗友所说的限制等等,格律并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错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纠正,大家所说格律限制太多是因为不了解诗词领域的创作,如果真正对诗词领域有一定系统的初步的了解的话,差不多就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一样,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多么难,有太多的限制,诗词创作格律还是很灵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础,对诗词领域的整体的了解,了解它的规则。

拗救是一种很好的作诗手段,可以极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原有作诗的情感、意境而不至于被平仄当格律条条框框所限制。

往往现代网络上有一些“搜韵网”、“诗词吾爱网”格律检测等等,可以检查出一首诗是否合律。确实,这些往往给我们省下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检测基本格律的诗,一些变体、经过拗救的诗词就无法检测出了,我也建议初学者不要太依赖这些机器,不然会限制自己的创作,诗词创作不仅仅有格律,还是有很大灵活性的,就像法律法规平时只有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可避免,诗词拗救的方式千变万化,所以这些机器是检测不出的,接下来我就谈谈最常见的三种拗救方法,这里就以五绝为例:

  1. 本句自救:本句自救又叫孤平自救,例如一句诗平仄为“仄平仄仄平”,这就是一句很典型的孤平,这句正常的平仄应该为“平平仄仄平”,所以是第一个字用了仄声,此时就需要在第三个字补偿一个平声,所以就由原句的“仄平仄仄平”拗救成了“仄平仄平”。
  2. 对句相救:一种诗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这这句平仄正常是“仄仄平平仄”,对句是“平平仄仄平”。那我们该怎样使用对句进行救助呢?因为“仄仄平仄仄”这句是第四个字本来应该用平声却用了仄声,那就需要在对句的第三个字用平声进行补偿,也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仄仄仄平仄”,这句原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而“仄仄平仄仄”就属于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句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者写诗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这句也不是万能的口诀,
    这句口诀正确的前提下是避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切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时代的车在轰轰烈烈的往前开,我们如果无法适用古代的音律来写诗作词,但也不能彻底否定古人的成就、排斥这种古老的作诗方法,只能说是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哪一种方法,诗词格律是千百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有其特定的回旋美、韵律美,作为后人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发扬跟传承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是玉海棠诗,诗词兴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对诗词感兴趣,欢迎关注并相互交流,谢谢!


玉海棠诗


你能创作新体诗词,那是你的创造,可值得恭喜!如果说是写旧体,当然需要的,那叫做文化传承,已经俗成了。创作新体,其词牌名称,曲调名称,诗的格式(除各地的竹枝词外),不要同古的同名,会引起误会的!希望能创造出新诗新词来,那将是诗坛的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