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宇宙中的實體與空間?

惠舒旅社老闆


實體(即我們平常所說的物質)與空間是相對而言的,而空間又相對地分為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實體與空間(包括內部的與外部的)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內部空間是實體的組成部分,而外部空間是整個實體的運動(外部運動)範圍。

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它是一個實體,因為它只有內部空間而不存在外部空間。宇宙膨脹是內部空間的膨脹。

一個星系或一個星系團,它們隨著宇宙空間的膨脹而膨脹,這種膨脹對於星系或星系團來說,是外部運動。一個星系是由中心黑洞與周圍恆星等天體所組成的,恆星圍繞中心黑洞的轉動屬於星系的內部運動。一個星系中,中心黑洞與周圍恆星等天體所佔的空間,以及恆星等天體圍繞中心黑洞的轉動空間(內部空間),二部分組成了星系的實體。

再來看恆星的實體。比如太陽系,其最外圍圍繞太陽轉動物質所佔的空間,都屬於太陽系的實體。

再來看我們的地球。嚴格地說,應該有“地球系”的概念,因為大氣層也與地球一起圍繞太陽運轉的,而習慣上地球系的實體部分叫做地球(不包括大氣層部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空間與實體都是客觀存在著的,它們的劃分是以下一級實體(比如銀河系中心黑洞與周圍恆星等天體是整個銀河系的下一級實體)所佔空間與運動空間來劃分的。

再向下一級看,微觀世界的原子。原子由原子核與周圍電子所組成的,它的實體由周圍電子的運動空間所決定。我們知道,一個原子內部,99.99%是空間,電子與原子核二種實體所佔空間很小很小,從這裡可知,所謂的實體並不實,且是虛佔絕對。我們一抬眼,看到的是高樓大廈這些實體,這只是我們人類感官通過光的感受,而實際上內部絕大部分是空間。所以,空間與我們所看到的實物,並沒有絕對的本質的區別,我們所看到的實物,有二個根本的缺一不可的屬性,即存在性與運動性,這二個性質都要佔有空間,這二個性質把相對的實體與空間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形成了“客觀實在”性,即我們平常所說的物質。

再回到宇宙。宇宙既然能從奇點大爆炸而來,也會再回到奇點的。為什麼這樣說,依據是什麼呢?拿奇點大爆炸與炸彈爆炸一比較就清楚了。炸彈爆炸與奇點大爆炸有二點不同。我們知道炸彈爆炸有一定的爆炸的能量範圍,為什麼呢?因為有空氣阻力。但是奇點大爆炸則不同,因為宇宙外面什麼也沒有,沒有任何阻力的。那麼,沒有阻力,是不是宇宙就可以無限地膨脹下去,遵守熵增原理呢?不是的,這也是奇點大爆炸與炸彈爆炸的第二個區別,即力的作用。炸彈爆炸是外力(空氣阻力)使膨脹停止,而奇點大爆炸是內力使膨脹停下來並且向收縮方向發展。這種力包括吸引力、強核力和弱核力,而不包括電磁力(電磁力是在整個宇宙範圍內傳播、平衡能量的力)。這些力的客觀依據是,輕元素向重元素的變化,恆星坍塌為白矮星、中子星與黑洞等等。

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告訴我們,宇宙中的空間並不是平坦的,是與實體物質密切相關的,即離物質實體越近的空間其“密度”越大,它使得這個大質量實體(相對的大)的周圍的小實體,總是從“密度”小的空間向“密度”大的空間運動。空間的不平坦性,更說明了它與實體密切不可分割關係。

現在科學已經深入到質子中子內部,但是對於內部的解釋並不完美,說膠子是力的承擔者,把誇子沾在一起的,有些違背“力是相互作用”,“能量是力的源泉”,“運動是能量的承擔者”等普遍認知,這種不完美,可能是我們普通百姓認知淺,也有可能是科學的認知還有待於發展。(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