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恢復經營艱難“爬坡”餐飲業“疫”後該咋“出牌”?

堂食恢復經營艱難“爬坡”餐飲業“疫”後該咋“出牌”?

堂食恢復經營艱難“爬坡”餐飲業“疫”後該咋“出牌”?

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各大餐飲品牌堂食陸續恢復。這兩天,海底撈漲價又降價的消息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關注度。與此同時,麥當勞也推出優惠活動。這些做法都是餐飲業為減少疫情影響而進行的嘗試。

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堂食恢復 經營艱難“爬坡”

“不復工的時候心慌,復工以後更心慌。”陝西省餐飲業商會會長、川渝人家董事長聶磊形容他如今的狀態。

火鍋、烤魚、地方菜等聚集型強的社交場景類餐飲店,成疫情影響下最為嚴重的地方。今年大年初二,川渝人家門店關閉堂食業務,僅保留部分門店的外賣業務。

陝西餐飲業商會最新數據顯示:自1月25日起,我省96%的餐飲企業都選擇關閉門店,剩下4%的餐飲企業則是以團餐為主,提供保障醫院、鐵路、生產防疫物資單位用餐以及生產線上外賣套餐。

錯失春節檔,對於餐飲行業意味著什麼?聶磊說,雖然從時間上來說,春節檔只佔到全年的六分之一,但是消費盈利卻佔到一年的五分之一。為了這個黃金期,不少商家會提前儲備好幾倍的食材。但受疫情影響,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商家不得不面對貨物囤積、人工成本、租金費用等硬性成本。這一點,從海底撈、西貝莜麵村、喜茶等知名餐飲店近來的漲價風波中也能窺探一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餐飲企業堂食逐步恢復,但生意卻遠遠沒有恢復。“餐飲企業要想短期內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不現實。”聶磊坦言,在疫情之後,越來越多人更關注健康,對於在外就餐的潛在風險仍有擔憂。

作為全省首批恢復堂食的餐飲店,川渝人家部分門店在3月初開門營業。“一天只有一兩桌客人,最慘的一天營收只有1000元,但店裡每天固定成本支出得1萬元。”聶磊給記者算賬。

對於賽格負二層COCO奶茶店店長高歡來說,自從3月1日商場恢復營業以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來買奶茶的人少了。以前一天大概賣800杯左右的飲料,現在也就五六百杯。”

距離奶茶店不遠的寬窄巷成都小吃店,4月9日中午時間,店長武曉偉坐在那記錄著什麼。店裡消費者不多,他不需要像平時一樣一直盯著。

12時20分,位於賽格商場7樓的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店裡人頭攢動,有的食客不得不端著碗尋找拼座的機會。縱觀整層餐飲區,這裡恐怕是人氣最旺的店鋪。即便如此,身為店長的郭洪博仍說:“只達到了以前客流量的三分之一。”

郭洪博說,袁家村的14家店目前開門的有一半,主要集中在各大商場裡,街邊門店暫時還沒有開放。賽格店是3月19日正式營業的,共開放了27個檔口。

和絕大多數餐飲企業一樣,這裡也面臨著原材料上漲、堂食顧客減少等一系列問題。更為突出的是,這裡的員工數量要多於一般餐廳。“店裡目前有員工約150人,吃、住、防疫都得我們負責,僅購買防疫物資一項,每月額外增加3萬元成本。”

企業求變 開源自救當先

疫情突然來襲,打亂了不少餐飲企業的經營計劃。眼看著損失一天天擴大,餐飲企業並沒有坐以待斃。自我挖掘潛力,轉變經營思路,增加銷售渠道……節流最多是“自保”,如何開源才是自救“王道”。

不少餐廳在疫情期間,都保留著外賣業務。很多“宅”一族,原本就有點外賣的習慣。還有一些特殊行業的工作人員,仍然對外賣需求很大。不過,採訪中不少企業都表示,因為做不同菜品的利潤不同,相比較快餐,類似川渝人家、袁家村等店鋪外賣利潤低於堂食。

外賣固然是一種自救方式,但並非唯一。隨著各地陸續迎來複工高峰,員工的就餐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除首推的外賣,團餐預訂業務排名第二,佔到了20%。

順應形勢,目前已有不少餐飲店推出企業團餐服務。

肯德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推出的“企業專送”升級服務,包括“企業大單”和“員工定製”兩種服務模式。企業大單即集中點餐,由一人代付費,統一配送。支持提前2小時預約下單,滿一定金額可以享受優惠。員工定製則是由企業HR申請開通企業專送“定時定點”配送服務,審核上線後,員工可自主點餐。

西安古都華天放心早餐公司也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副總經理董銳介紹:“從放心早餐銷售情況看,大概只有以前的一半。目前仍以上班族為主,隨著學校的陸續復課,學生潮會慢慢迴歸。”

“從4月1日起,我們和9所中學進行了合作,每天團餐供應量在2000份左右。”董銳說,“此外,每天為盒馬鮮生供應近2000份主食,為唐久便利店供應3000—5000份飯糰、壽司和盒飯。”

推廣半成品菜發展特色市場

日前,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表示,疫情不會改變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業快速發展、持續升級的趨勢。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餐飲業綠色、節約、高質量發展。

郭洪博認為,當前經歷的特殊時期正是企業表現社會責任的時候:“袁家村作為村級企業,吸納本村及周邊的村民就業。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進城店,既然把村民們帶出來了,就得讓大家有一份可靠的收入。所以,這次村集體會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補貼。”

疫情為全國各地餐飲業帶來衝擊的同時,更催生了變化。尤其是居家生活培養了一批半成品菜的嚐鮮者。

比如西安高新區白領劉婷婷,起初在家做飯很興奮,連續幾周在朋友圈曬剛出爐的烘焙蛋糕、土豆燉牛腩,甚至參與最耗時間的全民涼皮大比拼,收穫滿屏點贊。但每天在廚房花費一兩個小時也讓人心累,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扯開了自熱火鍋的盒子。直到朋友向她推薦加熱幾分鐘即可的半成品菜食材包,才真正把她從廚房解救出來。

在聶磊看來,這或許是一個機會。半成品菜能簡化環節,讓消費者用最短時間做出大廚菜,享受做飯的樂趣。作為餐飲企業來說,做方便菜的優勢在於品牌、食材和口味,“比如與其讓消費者在家做費時費工費料的菜品,我們直接讓大廚加工成半成品,回家就是熱一下的事。”

“下一步計劃和陝西的多家餐飲企業合作,拿出各家的招牌菜進行半成品製作,通過包括‘直播帶貨’在內的多種形式銷售,順豐配送到家。最後烹飪的詳細步驟製作成小視頻,讓消費者在家都能做出專業大餐。”聶磊給記者描繪。

餐飲行業創業者李達認為,消費者往往會將餐廳的半成品菜餚與常規食材進行價格比對,因此半成品推廣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問題。要讓它們附加更多的餐廳烹飪屬性,才可能避開價格競爭,做出獨具特色的半成品市場。

行業復甦 營銷理念待轉變

某投行人士表示,這次疫情對行業來說或許是一次“挑戰”。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戰略定力和組織能力等都將得到檢驗。

採訪中不少餐飲企業表示,疫情當前,應該共同承擔,不應該把包袱甩給某一方,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抗疫,才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餐飲業具有小企業大行業的特點,資金有限,因此抗風險能力較弱。當原材料上漲、堂食減少、消費者擔憂心理等多種因素疊加到一起,使得不少餐飲企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局面。”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燕認為,儘管如此,長期來看,應該對餐飲業發展有信心。

餐飲企業要想恢復元氣,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張燕支招,大環境來說,疫情穩定控制並逐步消失,消費者的信心就能慢慢恢復。政府部門能夠給予企業行之有效的減免措施,房產企業幫助商戶分擔一些房租,城管等部門允許一些餐廳在街面進行半成品或成品的販售。

作為餐飲企業來說,全流程透明化格外重要。比如,提供的食材保證是當天的;做菜的人身體是健康的;安全承諾做到位,讓消費者放心。“只有慢慢生存下去,才有機會復甦,甚至絕地求生。”張燕說。

她還指出,對於多數中小餐飲企業來說,營銷理念也要轉變。“要認識到餐飲消費的主角還是普通老百姓。當一頓早餐都需要花10元才能解決的時候,會有多少人願意去承受?如果跟風漲價,甚至是‘報復性漲價’,老百姓就不會再去消費。”張燕表示,餐飲企業需要明白,他們是和消費者共存亡的,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把疫情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吃虧的還是商家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