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假議題 民進黨“搞飛機”

改名假議題 民進黨“搞飛機”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14日前往臺灣立法機構備詢受訪時僅就華航名稱表示,要讓華航改名不是那麼簡單,但仍應該讓臺灣的航空公司標誌臺灣。(陳信翰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全民抗疫之際,“綠委”倡議中華航空改名,林佳龍、蘇貞昌先後“贊聲”。疫情當前,民進黨當局挑動華航改名的敏感神經,既無助抗疫,也無益臺灣團結,更坐實“以疫謀獨”,激化兩岸對立,粗暴的手法,不只會傷害臺灣好不容易獲得的抗疫美名,也會讓臺灣當前些許的國際空間,陷入困境。

“華航改名”其實是被政客玩到老掉牙的假議題。200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就曾主張華航改名“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後因牽涉國際航權、商標等複雜問題,且華航工會估計光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新臺幣10億元,最後不了了之。2016年7月、2018年6月,民進黨都有人重提華航改名,最後同樣無疾而終。

前3次華航更名,都喧騰一時,結局都在“外交”現實、商業利益等最實際考慮下,成了綠營關門自爽的政治鬧劇。這次難道會因臺灣防疫表現高於國際水平且捐助口罩,國際上就會配合華航改名,甚至承認所謂的“臺灣的地位”?

其實各國都清楚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臺灣的華航在國際飛行,更非一天兩天,拿載口罩援外的“China Airlines”會被誤解是中國為由,在全民抗疫關頭髮動華航更名,撩撥統獨敏感神經,並不聰明。

不談華航是上市公司,更名將損及多少股東權益,接著冠上“中華”2字的公民營事業,是否要全面更名?與其如此,既然民進黨“完全執政”,何不大膽修“憲”?這正是國民黨嗆“笑你不敢”的原因。

所謂“當家不鬧事”,當嚴峻疫情不知何時緩解,政客卻操作改名的假議題,除了在520行政團隊改組之際搏版面或求上位,不僅無助,甚至有害抗疫、兩岸和平以及臺灣有限的國際空間,難道不心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