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老师张曾羽,为官是个什么官?

张曾羽,字叔举,号牧村,平原县张辛庄(现平原县王凤楼镇张辛庄)人。张曾羽的远祖籍属济南府历城县。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皇帝下令迁移邻郡平民充实平原郡。张曾羽之始祖张勋夫妇带领四个儿子,由历城县王舍人庄迁来平原郡平原县落户,定居长宋庄(现前曹镇大宋庄)。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张勋次子张善,带领五个儿子,来到张辛庄(现王凤楼镇张辛庄)。

道光皇帝的老师张曾羽,为官是个什么官?

张曾羽名章印玺

史书记载,张曾羽年幼时家已破落,但由于其天资聪颖,学有所成,于乾隆乙酉(公元1765年)成优贡,丁酉(公元1777年)中举人,甲辰(公元1784年)获赐进士,榜列第7名。在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上书房(清代皇子读书的地方)行走(即入值办事之意。清制,调充某项职务即称在某处或某官上行走)。作为皇子之一的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翰林院跪拜张曾羽为师,大约就在这个时期。后来,张曾羽三次充当会试主持,三次主持乡闱,门生人盛。

据史料记载,张曾羽是个很有能力、很有作为、也很勤政恤民的官员。在任怀庆知府期间,境内原来盗匪很多,有的杀人烧尸灭迹,张曾羽细心勘察,不到一月便破案。当时,由于境临大河,黄、沁(黄河的支流)为患,张曾羽带领民众,外防洪涝,日夜操劳,内安灾黎(百姓),捐修捐赈,救苦救贫,政绩卓著,民望甚高。因此被提拔为粮储盐法道员(又称道台,正四品,品级在省以下,一般府之上)。任职后赶上开封一带饥荒,滑县农民揭竿起义。但张曾羽治理有方,民望大增,兵役、练勇、辑民纷纷归附,起义农民不敢进攻。有传闻匪徒藏匿滑县境内,张曾羽不畏凶险换上平民服装亲往侦探核查,不扰一人。看到许多灾民弃幼儿逃难,张曾羽派人收集数十人,雇一老妇抚养,并救治濒于饿死的难民近两千人。他多次代理按察司职务,对判处死刑的人仔细审查,对一些冤、假、错案甄别平反。他押运粮、盐共九次,恪守职责,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后被调回京城任光禄寺卿,从三品。

张曾羽累次升迁,积蓄了一些财力,即在平原县城原大十字街至小字街(现县公安局办公楼之南、县招待所之北)一带置地十几亩,建起深宅大院,人称“翰林府”(又称“翰林院”)。该府(院)建于距今二百年左右,具体在何年已无考,但据此地邻近一些长者回忆,当时的“翰林府”,院落气势恢宏,府邸声名显赫,东大门高大宽阔,南、北两侧门精致美观,正中有大殿一座,为教习、训导学生之所。“翰林府”在当时的平原县城里,是占地面积最大、社会声名最响的官宦、书香之府第。在张曾羽这一代,也可以说是张氏家族五十六代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