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腦梗,殘疾女子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一床難求時社區幫她住進醫院|重生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史強)5月6日,武漢高三複課第一天。

清晨6時30分,張雲騎上電瓶車,帶著女兒一路衝向學校。女兒心怡的大書包裡,兩個熱騰騰的大肉包子跟各種書本和筆記,緊緊擠在一起。發麵、擀皮、剁餡,做這種愛心牌肉包子,行走不方便的張雲整整花了大半天。

眼看著女兒通過專用通道進入學校,張雲才撥轉車頭。她有一絲自足,因為這才是她嚮往的生活節奏。

在這次疫情中,她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得到一群好心人幫助,獲得新生。

丈夫腦梗,殘疾女子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一床難求時社區幫她住進醫院|重生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張雲(左一)順利康復,一家人團聚 記者金振強 攝

江城角落裡的“小確幸”

8年前開始,張雲的丈夫不幸先後3次腦梗,斯時女兒才讀小學五年級。患有小兒麻痺症後遺症、左腿三級殘疾的張雲,不得不充當家庭的“頂樑柱”——她就在菜場旁邊擺起了地攤,賣服裝和日雜。風裡來、雨裡去,早出晚歸是常態。本小利薄,一天能掙上100元,張雲歡喜得就像揀到了金元寶。

張雲退休金加上家庭低保一共不足3000元,一家三口常年吃藥,日子雖然艱難,可女兒非常懂事,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這讓張雲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意義。

2019年10月,張雲應聘到一家單位做保潔,每月工資2300元。保潔工作早上6時30分就要到崗。因為單位離家遠,張雲每天5時就要起床,帶好早飯和午餐趕第一班地鐵。

日子清苦,可家庭和睦,充滿朝氣。行動不便的男主人,盡力把持住自己的心態。母女二人,各自奔忙,努力地扮好自己的角色。

一床難求時社區幫忙排上號

丈夫腦梗,殘疾女子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一床難求時社區幫她住進醫院|重生

(張云為女兒整理髮型 記者金振強 攝)

1月21日,正在上班的張雲感覺不舒服,咳嗽、身體發軟、嗓子發癢。她覺得可能是流感,請假回家休息。雖然吃了退燒藥,但情況未見好轉。

細心的王心怡發現情況不對,媽媽的症狀很像網上說的新冠肺炎。1月28日,她“逼”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測,確診被感染。

當時,武漢正處於醫療資源緊張狀態,一床難求,張雲遲遲無法入院治療。每天都要上網課,如何解決病床?王心怡沒有時間去跑,也無法出門,只得上網與社區、市衛健委等有關部門溝通。

得知張雲的情況後,社區迅速向上級彙報,進行了協調。2月3日,張雲住進了街道設置的隔離酒店。與此同時,為了讓張雲儘早住進醫院,社區還幫張雲在東西湖區第二人民醫院排上了號,只要出現空床位就可以及時轉院。

入住隔離酒店3天后,張雲的病情惡化,持續低燒。王心怡很著急,再次聯繫社區和醫院,非常幸運,社區排的號起了作用,剛好醫院騰出了床位,熱情的醫生幫她做了安排。2月5日,張雲被收治入院。

“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對我都非常好,這裡的生活也很好”,醫護人員的熱情和耐心讓張雲很快從恐慌中平靜下來,隨著病情的穩定,平素喜歡唱歌的張雲又恢復了往日的自信,她每天歌不離口,用歌聲抒發自己的感恩之情。在她的影響下,同病房的其他2名病友也逐漸自信開朗起來,願意積極配合治療。

一邊上網課,一邊照顧家人,今年將參加高考的王心怡,儼然成了“一家之主”,所有的事情都由她拿主意。聽說有藥物可能對臟器有一定副作用,她就買調理的中藥,社區志願者就幫她送到醫院。

看到媽媽患病後身體虛弱,2月底時,王心怡還專門在網上買了2只雞,回家燉好雞湯,又是社區志願者幫她送到醫院給媽媽。

非常神奇的是,儘管每次都是通過網絡溝通,沒有辦法到現場,但在社區工作人員、醫院的醫生護士的幫助下,所有的事情都非常幸運地得到了解決。

重回嚮往的生活節奏

丈夫腦梗,殘疾女子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一床難求時社區幫她住進醫院|重生

(1月29日,女兒(左二)為前來救治張雲的醫生介紹病情 記者金振強 攝)

3月7日,張雲終於痊癒回家。

原來總惦記著多掙錢的張雲,沒有急著回去復工。身體還待完全康復,有時還有一點喘。

更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的病情拖累了女兒,希望在家做好後勤保障,幫女兒安心複習兩個月,高考取得好成績,這才是她嚮往的生活節奏。

3月12日,經過檢測後,醫生告訴張雲,她感染別人的風險已經很小。張雲激動地決定,為女兒包一頓最愛吃的芹菜肉餡餃子。

女兒一口氣吃了十多個,誇獎說“還是媽媽做的餃子最好吃!”聽到女兒的認可,張雲才真正感到曾經那個能幹媽媽又重新回來了。

因為病情,出門、買菜、找工作……這些對正常人非常普通的事,張雲都需要儘快重新適應,對於成長迅速的女兒,張雲感到非常欣慰。

慢慢地,張雲找回了身為曾經“頂樑柱”的自信:女兒還是最愛吃自己燒的菜,有什麼心裡話還是願意跟自己講;社區也答應了自己的求助,正在幫老伴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自己洗的衣服全家人仍然公認最乾淨……

採訪當日,適逢社區給張雲發放了300元消費券,看著拿在手上的消費券,張雲百感交集,“住院前後,社區已經給了我和家人很多幫助,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政府”。想了幾天,她準備用這些券去為家人添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盡到自己做家長的職責。

張雲說,疫情期間,她和家人得到了社區和社會愛心人士不少幫助,等身體恢復了、女兒考完後,她會重新找一份工作,留給家人多一些時間,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傳遞自己所感受到的愛,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應主人公要求,母女倆為化名)

如果你也是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或者你的家人、朋友有新冠肺炎的治癒經歷,可以在長江日報微信公眾號留言分享,也可以通過郵箱[email protected]或撥打電話027-59222222參與徵集活動。經歷過艱辛,武漢人更懂幸福的甜,讓我們為您記錄,把愛傳遞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