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最近《清平樂》正在熱播,最近的劇情中,任福不聽韓琦勸告,貪功冒進導致全軍覆沒。我們看到的是韓琦的勇於承擔責任。但不要忘記了戰爭終歸失敗了。而且仁宗朝後面和遼國也有一戰,很遺憾的是也沒有什麼優秀戰績。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那麼北宋就沒有軍事人才了嗎?其實縱觀北宋,好像也有不少,比如太祖時期,晚節不保的潘美,以死報國的楊業,被稱為北宋第一良將的曹彬及其兒子曹瑋,面上刻字的狄青,以及挽救宋朝於水火的宗澤。

那麼這些人裡誰才是北宋的第一良將呢?宗澤原是一介文臣,靖康之難後臨危受命抵抗金軍,算得上挽救帝國之名臣,但算不上名將,更算不上優秀。狄青主要功績是與西夏的對戰,算得上名將,但難稱第一,而且西夏本身軍力和實力和遼國不是一個量級。而楊業在徵遼時英勇戰死,潘美徵遼時做了逃兵都不可能算是第一。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這麼看來,我們曹皇后的爺爺,第一良將的曹彬應該是最牛的了吧。其實不然。縱觀整個北宋歷史,最牛的武將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正式開國皇帝趙匡胤。而且趙匡胤不僅武力牛x,統率也牛x。

先說武力,周杰倫的雙截棍大家都聽過吧。但你們可能不知道雙截棍是趙匡胤發明的吧。當時為了對付敵軍的戰馬,趙匡胤發明了盤龍棍,就是一頭長,一頭短的雙截棍。作用是專用來掃擊敵軍馬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盤龍棍後來經由菲律賓傳至日本,隨後發展為現在的雙截棍。你以為這就完了,沒有,號稱“百拳之祖”的太祖長拳(又稱洪拳、趙家拳)。沒錯,這個太祖就是宋太祖。後世的戚家拳和通背拳都受到其影響。不光如此,趙匡胤的棍法也是精湛絕倫的。《水滸傳》第一回中說太祖“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而很多野史中也都說趙匡胤的棍法在當時無人能敵。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就衝上面幾點,武力第一應該已無懸念了。但戰爭打得是兩軍對壘,是戰術策略。不是電視劇中兩方主將battle一下誰贏了就贏了這麼簡單的。對手下兵將的統率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這一點上趙匡胤也不逞多讓。讓我們看幾個例子。

剛剛上面說到了晚節不保的潘美。先看看他是怎麼晚節不保的。公元986年,趙光義命令潘美、曹彬等人伐遼。過程很複雜,但最終潘美敗逃,其先鋒楊業戰死。而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同樣這個人,在趙匡胤時代,幾乎是未嘗敗績的牛人。那問題出在哪裡了呢?其實清平樂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問題出在北宋的制度上。為了防止武將叛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將統兵與調兵權分開。文官掌兵,宦官監軍,宦官不懂軍事,軍計出於中央,而在那個年代交通沒有飛機,沒有電話,也沒有高鐵,靠馬匹,等戰報到了皇帝面前。可能戰爭都打完了。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那是不是北宋的仗就沒法打了?也不是,畢竟太祖時期北宋的南征北戰可是幾無敗績。那又是為何呢?《清平樂》也給了我們解釋。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帝王親征。但是親征就能解決問題了嗎?顯然不能。畢竟我們的太宗大人可是親征伐過遼的,不過很不幸,大敗而歸。所以皇帝御駕親征只能解決信息延遲的問題。但是對於一個不懂軍事的皇帝,即使親征了也白搭,畢竟將領只能提意見,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而上面提到的潘美,在趙匡胤時代更是百戰百勝。那麼同一個人,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結果呢。很顯然是趙匡胤的統率能力更牛x。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例如公元974年,趙匡胤征伐南唐。潘美攻破南唐水營後上奏朝廷,趙匡胤對使者說:“南唐必定夜晚出兵來進攻,你趕快回去,命令曹彬迅速挖溝來鞏固陣地,不要中了敵人的詭計。”深溝挖成後,南唐軍果然夜裡來突襲,潘美率領所屬部隊依靠新溝抵抗,南唐大敗。上奏戰報到朝廷時,趙匡胤笑著說:“果然如此。”

在例如當年還是後周大將的趙匡胤曾在高平之戰時,在先鋒臨陣脫逃,軍心大亂之時。趙匡胤和張永德只有四千人,卻以攻為守,他與張永德各率一支軍隊直撲敵陣,激戰中,趙匡胤的左臂被箭射中,他不顧疼痛,流血繼續戰鬥。終於等到了後周增援部隊的到來,各路直攻敵軍,一舉打敗漢遼聯軍,取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

所以這個既能上陣殺敵,又能運籌帷幄,且自身又有一身武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可以當之無愧的稱之為“北宋第一武將、第一統帥“。縱觀兩宋,估計也就只有岳飛,嶽武穆能與之一較高下了。


盤點北宋傑出的軍事人才,誰才是最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