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审岳飞审了1个多月,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使出杀手锏

大家知道岳飞是怎么死的吗?当然,是被秦桧害死的,但,理由是什么呢?莫须有?哪怕是皇帝

赵构默许,你也得找个正当的理由,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走,也就是走流程,毕竟你处理的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秦桧审岳飞审了1个多月,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使出杀手锏

岳飞的“罪名”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岳飞是怎样一步一步被冤屈陷害的。

赵构一直对武将不放心,之前就利用张浚收缴过刘光世的兵权,但结果搞砸了,引起淮西兵变。赵构由此吸取了教训,在收缴三大将兵权上,采用了突然袭击法,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三大将是谁?

张俊、韩世忠、岳飞

“中兴十三处战功”——柘皋之战胜利后,南宋有了和金议和的资本,赵构和秦桧决定收缴兵权。。他们借封赏的名义招三大将进京,然后突然宣布职位调动,把三大将全部换成枢密院的高级武官,表面上升职了,却失去了原有的兵权。这就是南宋版的“杯酒释兵权”

兹事体大,不容半点疏忽,这种事情一旦提前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岳飞所在的鄂州离临安较远,也到得最晚,以至于秦桧在岳飞到达前竟不敢单独向张俊和韩世忠宣布调令,害怕岳飞反水。

秦桧审岳飞审了1个多月,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使出杀手锏

这是第一步,先将三大将控制起来,再慢慢分化他们的军队,打散拆零。

接下来,轰轰烈烈的金宋和议开谈了。岳飞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和议的最大绊脚石。

如果说收缴兵权解除了赵构的最大威胁,那么,金宋和议则是他人生的终极梦想,谁要阻碍它,结局只有一个——绕道。

岳飞一贯以来的抗战态度让赵构、秦桧早就意识到他不是一路人,在收缴他兵权后更想将之排挤,至于为什么要起杀心,就要求赵构和秦桧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了。

借口哪里找呢?岳飞既然是军人,就从军队入手。

秦桧审岳飞审了1个多月,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使出杀手锏

秦桧先是诬陷岳飞抗命不遵,自作主张调动部队,有不臣之心;后又从军政腐败方面入手查岳飞的账,将岳飞立马下课,降为一个闲职。

由于证据不足,加之力度不够,秦桧无法置岳飞于死地,于是,他想到了死罪的终极武器——谋反。

尽管岳飞和谋反连边儿都沾不到,但秦桧只要有了这种想法,就不遗余力地去将它变成现实。秦桧的突破点是:岳家军内部。

秦桧从岳家军中物色几个“证人”,让他们指证岳飞,尽管一切都是凭空捏造,但却说得有模有样,他们不去做编剧和演员真是太可惜了。可秦桧不会管这么多,只要流程走够了,其它都只是形式。​

尽管如此,由于证据严重不足,这个流程都走了一个多月,秦桧的党羽每天拿着苍白的“罪证”审岳飞,审得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除了那几个伪证人的“证词”以外,其它都得从零做起。

到最后,秦桧干脆不要脸了,直接用上杀手锏——莫须有

。岳飞不认罪是吧?无所谓,反正我们是“证据确凿”了。

秦桧审岳飞审了1个多月,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使出杀手锏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岳飞的冤屈,难怪韩世忠会问秦桧:岳飞到底何罪之有?秦桧就说出了那名动千古的3个字:莫须有!​

我的理解是:难道就没有吗?

这句话的原话是: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

意思是说:岳云和张宪的书信虽没有实证,但其谋反的事实难道就不存在了吗?意思是不能仅凭没有书信就否定岳飞谋反的事实。

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岳飞“谋反”的证据有多苍白,难怪秦桧会审一个多月。

好了,到了这份上还能说什么呢?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是,赵构这个君,真让人不敢恭维。

如果喜欢作者的风格,请顺手给个赞!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请在评论区留言,笔侠陪您,煮酒论史。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