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苏秦,为何至死都效忠弱燕?

陈伟卫


只能说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初身怀真理去求职,连赴三国无人用,后来是燕国让他绝处逢生,燕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才有了他后来合纵六国成功。


当他北上赵国复命,路过家乡洛阳,诸侯各国均派出特使一路随行,一时间随行的队伍远远望不到边,据记载,“车骑辎重拟于王者”。更有甚者,当时的周天子周显王听说这件事以后惊恐万分,立即派人为其清理道路,保驾护航,还特意派人到郊外,迎接、慰问。 在赴赵国途中,苏秦借路过洛阳的机会,回家探亲。听说苏秦衣锦还乡,十里八乡都为之沸腾。苏秦回到家中,家人早已跪倒在地迎接,并且恭恭敬敬地伺候他,当苏秦尽情享受无上荣耀的时候,他应该明白,这一切与燕国的当年的赏识、资助是分不开的。再后来合纵六国破裂,也就是事业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苏秦以赵使身份再次赴燕,是燕国给了他一个容身之地。这些恩情足以让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誓死效忠了!


野史共享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何叱咤风云的苏秦会至死效忠弱小的燕国,唯一的原因应该就是苏秦在受到了太多的嘲讽白眼之后而被燕国国君接纳信任。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本是周朝雒阳人,后到齐国拜访名师学习,师从从鬼谷子,在外游历多年,然而一事无成,反而弄得自己穷困潦倒,颇为狼狈。回到家里之后被家里人耻笑,说他不老老实实挣钱反而耍嘴皮子,弄得自己穷困潦倒,说的苏秦好不尴尬。于是苏秦奋发图强,专研《阴符》一年有余,找到了与国君符合的理念,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有所作为,光耀门楣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苏秦最初先游说周显王,然而周显王的臣子都了解苏秦,没有瞧得起他的,所以周显王并不信任他。第一次游说显然是失败的,但是这并不能打击到苏秦,然而苏秦接连游说秦、赵两国都以失败告终,那真是一盆凉水浇下来,从头凉到脚。这时候苏秦又去游说比较弱小的燕国,燕国国君竟然被打动,愿意倾国相助,那可真是让苏秦体会到了由死到生的感觉。

文候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得到燕国的资助之后,苏秦的辉煌之路正式开启,大肆发挥他的合纵连横之术,先后游说赵、韩、魏、齐、楚五国,挂六国相印,风头一时无两。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可以说,如果没有燕国最初的帮助,苏秦人生不可能达到巅峰,这应该就是能让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苏秦至死都为弱小的燕国效力的原因吧。


漫谈哥小宇


苏秦师承著名的谋略家--鬼谷子,他投身鬼谷子门下之后,学习纵横之术,成就了一代纵横大家,战国时期的很多典故均源自苏秦。

在众多鬼谷传人中,苏秦无疑是风头最盛的那一个,他合纵连横,挂六国相印,力压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更是令他名动天下。

早年的苏秦非常落魄,一心想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苏秦学成以后就开始四处游学,在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学说,但一开始的时候四处碰壁,大家都不支持他,后来获得燕文公的赏识,从此为燕国效力。

但中国有句古话叫“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一开始是因为无人欣赏,那么享誉盛名之后的苏秦为什么不选择跳槽呢?为什么苏秦不去效忠国力强盛的秦国,反而要为弱小的燕国效力呢。

首先苏秦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要去秦国谋个一官半职,刚开始的时候他去秦国上书了十余次,但秦王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而苏秦觉得非常沮丧,再加上身边的钱财也都用完了,只好回家另做打算。

后来苏秦来到了赵国,可赵国的国君依然看不起这个落魄的书生,别说采纳他的意见了,甚至还将苏秦赶出了赵国,于是苏秦辗转各国,四处碰壁。

就在苏秦心灰意冷之际,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燕王。燕王不仅很欣赏苏秦的才华,而且还提供给他平台充分展示自己,都说士为知己者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奠定了苏秦鞠躬尽瘁,誓死效忠燕国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