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不少英雄豪杰都想趁机登基,过过当皇帝的瘾。

比如董卓、刘备、曹操、孙家父子。

只不过他们这些人早起都打着拥护汉朝的旗帜来扩大自己的力量,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宁肯等待也不轻举妄动。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比如曹操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统一了北方,他只要想登基,马上就可以办到。当孙权写信给他,表示愿意拥护他称帝的时候,曹操认为这是孙权想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烤。只因为部分大臣对曹家称帝还有意见,曹操到死也不称帝,只为给儿子曹丕打好基础。

但有一人,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早早称帝。

这个人就是袁术,袁公路。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袁术和袁绍是堂兄弟,当然就是《三国演义》里屡次提到的“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的后代了。但他们兄弟并不和睦,袁绍出名较早,一直被人们称道,袁术就忌恨袁绍,并且瞧不起袁绍的母亲出身低微。

袁术虽然志大才疏,却凭借先辈的的显赫家世,担任了虎贲中郎将

后来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袁绍被曹操推举为了盟主。袁绍相比于曹操虽然有点不够看,还是有点气量的,他让袁术总管粮草,也就是后勤部长。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这个职务足够重要了,古代打仗打的就是消耗战,看谁能耗得住。因此打仗时,经常有靠烧毁对方粮食取胜的战例。所以才有俗语说: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的时候,曹操就是靠烧毁袁绍的粮草反败为胜的。

袁术担任这个职务应该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才对。他竟然怕孙坚打了胜仗杀了董卓,实力增强,不给孙坚粮草。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孙坚因为粮草不足,军心不稳,被董卓的军队打败。

后来,当华雄连斩诸侯军的上将潘凤和骁将俞涉之后,袁绍发愁颜良文丑不在,诸侯军都很害怕的时候。

关羽挺身而出,愿意出战,斩杀华雄。袁绍考虑的不是如何对敌,竟然是关羽只是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会丢诸侯的脸,把刚才诸侯害怕的情形抛诸脑后。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眼光过人的曹操看出关羽的不凡,劝说袁绍同意关羽出战,才有了“温酒斩华雄”精彩片段。

由此看出,袁术不仅不如袁绍,跟曹操更是天壤之别。没眼光、没气量、没见识,这么一个“三没”诸侯竟然被猪油蒙了心,敢于第一个跳出来称了帝。

袁术后来占据了淮南。他得到了孙策抵押给她的玉玺,再加上淮南这个地方土地宽广,粮草丰富。

袁术野心膨胀,就想要称帝,他对手下说: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都能当皇帝,现在汉朝的气数已经完了。我们家是四世三公,我想要称帝怎么样

当主簿阎象表示反对的时候,袁术大怒:我们袁家出自陈姓,是古代贤君大舜的后代,我现在有得到了传国玉玺,怎么就不能称帝,谁再敢乱说,就斩了他。

利欲熏心的袁术就在寿春称帝登基。

他也不想想,玉玺这种东西不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传下来的,没有和氏璧之前,各国国君不要都有玉玺吗。只要你当皇帝后,别人承认,你就是刻个萝卜章也没事。

袁术却不考虑这一点,他没想到的是,他当皇帝根本就不得人心,不仅天下百姓心中还在倾向于汉朝,其他各地的诸侯根本就看不上他。

登基后的袁术生活奢侈,荒淫腐化,手下士兵却饥寒交迫,人心尽失。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他的二十万大军不仅面对吕布屡战屡败,又被曹操和刘备接连打败。

失败后的袁术,手下士兵几乎都跑光了,只有一千多的老弱病残。袁术这时候还嫌弃仅剩的一点粮食难以下咽,就跟厨子要蜜水喝。厨子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就没好气的说:现在只有血水,哪有蜜水。

袁术最终气得吐血而亡。

别人称帝靠人心,他称帝靠出身、靠玉玺:“三没”诸侯怎能不死

袁术作为将领不知己也不知彼,贸然称帝,必然遭受失败的命运。

人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样才能常保平安,无忧无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