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同小區的鄰居伊晨工作一年了,這一年裡她體驗到的只有迷茫。

伊晨每天6點起床去上班,晚上9點回到家。在公司當HR的她做的都是瑣碎的事,這些事有3個特定:沒難度、沒價值、沒盡頭。

其實一年前剛畢業的伊晨有個清晰的夢想:她希望能進入一個朝陽行業,身邊有一幫好玩有趣的同事,工作之餘能培養幾個興趣,通過努力會有不錯的收入,獲得大家的認同,甚至還想過改變一下世界......想得非常完美。

但是一年下來,工作沒有符合心中的想象,既無趣,錢又少,更沒有價值感,伊晨漸漸陷入了迷茫。

伊晨不甘心浪費青春,她決定辭職找夢想。

先是做vlog博主,到處遊山玩水的同時積累粉絲,想著以後帶貨。3個月過去,粉絲幾百人,旅遊費用已經花光了。

不死心,上了一個抖音的實體班,買了幾個網絡課,開始拍抖音小視頻,4個月後粉絲1.4萬,對小視頻創業失去了動力。

後來她還選擇做拼多多、閒魚......一年下來多番嘗試,什麼事都沒幹成,越來越迷茫。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一、為什麼會一事無成?

在每個領域裡做得好的人都有幾個特點:

1.入場早

2.有資源優勢

3.本身非常喜歡做這件事

4.天賦極高

而伊晨什麼都沒有,越來越惶恐。她感覺自己離別人越來越遠,自己越來越無能。伊晨接下來還會做很多事情,例如讀很多書,報很多班,做很多創業嘗試。

前期進入某個新領域時,好像能學到點東西,漸漸地發現基礎知識沒有用。做很多事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更迷茫。

落入了一個迷茫的怪圈:

迷茫→辭職嘗試新領域→沒收穫→迷茫→更多的嘗試→不知道想要什麼→更迷茫

這個怪圈都多了,就會落得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二、為什麼會迷茫?

1.時代的變化

農耕時代,一個職業可以從成年做到退休,磨豆腐的可能一輩子都磨豆腐,父親的磨還能傳給孩子,一輩子從事一個職業;

工業革命時代,大家都是螺絲釘,工人入職前做個崗前培訓,就可以入廠工作,一輩子就是一顆螺絲釘;

信息時代,行業變化太快。大學入學時選擇一個朝陽行業,可能大學畢業時就變成夕陽行業了。行業迭代與消亡的速度太快,讓人無所適從。所以,甘於當螺絲釘求穩定的人反而不會迷茫。

2.商業手段的誘惑

快節奏的時代,冒出的新行業多如牛毛,而且越來越細分,這樣就延伸出很多行業課程。課程由各領域的資深玩家開發,先介紹該行業的美好前景,渲染一下焦慮的情緒,再加一點成功學,就算是不夠專業的人都可以開課割韭菜。堅持不下去的人就成為韭菜,伊晨顯然就是越學越迷茫的韭菜。

3.未確立價值觀就盲目行動

盲目跟風的人,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聽說A行業賺錢,就去學A技能;聽說B行業能賺快錢,就投入到B技能的學習。

這類人主要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像一頭鹿跑進了一群驢的跑道,跟驢一起賽跑,結果到了終點才知道獎品是紅蘿蔔。

迷茫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且同時花精力在幾個賽道上奔跑,最後形成部分精力在跟別人100%的精力的人競爭,導致越失敗越迷茫。

4.沒有發現你的優勢

就算是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工作的目的,也依然會迷茫。因為自身的天賦與目標不匹配,不顧優劣勢的人只能考運氣。運氣好的話,在有優勢的領域發展,更容易成功;運氣不好,用自己的短板去競爭,只會事倍功半。發展補短板的人最多做到失敗,發展長版才能成功。

達克效應(D-K effect):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伊晨顯然是處在這個信息時代,被課程誘惑,沒有確定價值觀,也不知道自己優勢的盲頭蒼蠅。即使她在忙一年,投入的金錢和回報,換來的只有更迷茫。

中文裡“忙”這個詞,拆開是“心”“亡”。窮忙族的“心”早晚會因忙而“亡”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三、如何走出這個迷茫的怪圈呢?接下來分享3個工具走出困局。

1.找到興趣工具:霍蘭德測評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是很多職場人的追求。進入職場才發現做的不是喜歡的事,內心就會有厭倦和失落感,做下去只會心力耗盡。

個人職業興趣與職業之間有一種內在的對應關係,霍蘭德測評就是匹配你的興趣與職業特性。

人格可分為: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傳統型(C)、現實型(R)六個維度,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這六個維度的不同程度組合。(測評在文末)

先了解自己是火車、汽車還是自行車,然後再選擇適合你的跑道,才有機會跑贏。

2.看看這個世界有哪些選擇

霍蘭德測評做完找到興趣領域後,再看看此時此刻的現實世界有哪些選擇。至少有三個維度可以參考。

行業的變化。有的行業能持續幾年,甚至幾個月;有的行業一直存在,就是起不來;有的行業看似是行業,其實沒有多大存在價值......做足夠的資料查詢,以免在夕陽行業浪費時間。

公司的變化。從前的BAT已經不是當年的BAT,有些如日中天,有些金徽昔比,還有的後來居上;有的公司看似很大,其實在吃老本,有的現在可能還很小,未來可能爆發性極大......

選擇公司就等於選擇成長的平臺,也是選擇生長環境。騰訊的開放、聯想的保守、字節跳動的透明化......

周圍人的變化。周圍人的興趣愛好也是一個參考標準,大家經常玩的遊戲,大家高頻使用的App,都能看得出行業的優劣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匹配這些優質app或相關行業。

正如鹿選擇跑道一樣,跟驢跑之前先做足資料搜查,至少知道獎品有什麼,貿貿然入場只會浪費時間。

3.查找自身能力工具:能力三核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能力的三個核心要素包括:知識,技能和才幹。

知識:我們知道和理解的東西,用廣度和深刻可以作為評價標準。一般通過學習而得出,並嚐嚐通過考證書等外化。

技能:我們能操作和完成的技術,熟練程度是評價的標準。一般通過訓練而得出,技能以熟不熟練作為判斷標準。

才幹:我們無意識使用的技能、品質和特製。有強烈的個人特色,無評價標準。一般需要天賦或者常年累月技能的積累。

知識包括你考過的證和文憑,還有你腦子裡的各種想法和積累,它通常由學習和灌輸獲得;

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獲得的動作方式,可以落實與執行的能力;

才幹則是你的個人特質、人格魅力,你也可以理解成你的好標籤。

知識更多是指理論,能力才是真本事。例如你的英語能過6級,但是你的英語交流能力可能不如一個在美國生活半年的人。他可以用英語解決問題,而你只能應付考試,這是知識和能力的區別。

才幹比較抽象,它代表這你的人品、魄力等整體素養,例如你幽默、堅毅、關鍵時刻的決斷力、洞察力、個人魅力。它有一個重要特點:可遷移。無論你換什麼公司,什麼領域,都可以用上。

“三點一線”職業定位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窮忙族的悲劇,就是用盡全力耗損生命!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三點一線“是什麼?

如圖:

”價值觀與需求”就是“要什麼”,霍蘭德測評能讓你找到要什麼。

上面的星星就是“有什麼”,在“2.看看這個世界有哪些選擇”裡的3個方式可以幫你找到“有什麼”

最後“憑什麼”,“能力三核”能幫你總結。

迷茫,只是盲目行動的結果。在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情況下,就選擇跑道進場。這是大部分窮忙族的策略,往往是做折返跑。跑幾個這樣的跑道,人生就廢了。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無論你是剛入職場的學生,還是職場老鳥,最好花幾天自信規劃一下:我的目標是什麼,哪些目標有價值,我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你的青春很寶貴,請勿隨便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