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同小区的邻居伊晨工作一年了,这一年里她体验到的只有迷茫。

伊晨每天6点起床去上班,晚上9点回到家。在公司当HR的她做的都是琐碎的事,这些事有3个特定:没难度、没价值、没尽头。

其实一年前刚毕业的伊晨有个清晰的梦想:她希望能进入一个朝阳行业,身边有一帮好玩有趣的同事,工作之余能培养几个兴趣,通过努力会有不错的收入,获得大家的认同,甚至还想过改变一下世界......想得非常完美。

但是一年下来,工作没有符合心中的想象,既无趣,钱又少,更没有价值感,伊晨渐渐陷入了迷茫。

伊晨不甘心浪费青春,她决定辞职找梦想。

先是做vlog博主,到处游山玩水的同时积累粉丝,想着以后带货。3个月过去,粉丝几百人,旅游费用已经花光了。

不死心,上了一个抖音的实体班,买了几个网络课,开始拍抖音小视频,4个月后粉丝1.4万,对小视频创业失去了动力。

后来她还选择做拼多多、闲鱼......一年下来多番尝试,什么事都没干成,越来越迷茫。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一、为什么会一事无成?

在每个领域里做得好的人都有几个特点:

1.入场早

2.有资源优势

3.本身非常喜欢做这件事

4.天赋极高

而伊晨什么都没有,越来越惶恐。她感觉自己离别人越来越远,自己越来越无能。伊晨接下来还会做很多事情,例如读很多书,报很多班,做很多创业尝试。

前期进入某个新领域时,好像能学到点东西,渐渐地发现基础知识没有用。做很多事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更迷茫。

落入了一个迷茫的怪圈:

迷茫→辞职尝试新领域→没收获→迷茫→更多的尝试→不知道想要什么→更迷茫

这个怪圈都多了,就会落得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二、为什么会迷茫?

1.时代的变化

农耕时代,一个职业可以从成年做到退休,磨豆腐的可能一辈子都磨豆腐,父亲的磨还能传给孩子,一辈子从事一个职业;

工业革命时代,大家都是螺丝钉,工人入职前做个岗前培训,就可以入厂工作,一辈子就是一颗螺丝钉;

信息时代,行业变化太快。大学入学时选择一个朝阳行业,可能大学毕业时就变成夕阳行业了。行业迭代与消亡的速度太快,让人无所适从。所以,甘于当螺丝钉求稳定的人反而不会迷茫。

2.商业手段的诱惑

快节奏的时代,冒出的新行业多如牛毛,而且越来越细分,这样就延伸出很多行业课程。课程由各领域的资深玩家开发,先介绍该行业的美好前景,渲染一下焦虑的情绪,再加一点成功学,就算是不够专业的人都可以开课割韭菜。坚持不下去的人就成为韭菜,伊晨显然就是越学越迷茫的韭菜。

3.未确立价值观就盲目行动

盲目跟风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听说A行业赚钱,就去学A技能;听说B行业能赚快钱,就投入到B技能的学习。

这类人主要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一头鹿跑进了一群驴的跑道,跟驴一起赛跑,结果到了终点才知道奖品是红萝卜。

迷茫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且同时花精力在几个赛道上奔跑,最后形成部分精力在跟别人100%的精力的人竞争,导致越失败越迷茫。

4.没有发现你的优势

就算是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工作的目的,也依然会迷茫。因为自身的天赋与目标不匹配,不顾优劣势的人只能考运气。运气好的话,在有优势的领域发展,更容易成功;运气不好,用自己的短板去竞争,只会事倍功半。发展补短板的人最多做到失败,发展长版才能成功。

达克效应(D-K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伊晨显然是处在这个信息时代,被课程诱惑,没有确定价值观,也不知道自己优势的盲头苍蝇。即使她在忙一年,投入的金钱和回报,换来的只有更迷茫。

中文里“忙”这个词,拆开是“心”“亡”。穷忙族的“心”早晚会因忙而“亡”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三、如何走出这个迷茫的怪圈呢?接下来分享3个工具走出困局。

1.找到兴趣工具:霍兰德测评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是很多职场人的追求。进入职场才发现做的不是喜欢的事,内心就会有厌倦和失落感,做下去只会心力耗尽。

个人职业兴趣与职业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霍兰德测评就是匹配你的兴趣与职业特性。

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测评在文末)

先了解自己是火车、汽车还是自行车,然后再选择适合你的跑道,才有机会跑赢。

2.看看这个世界有哪些选择

霍兰德测评做完找到兴趣领域后,再看看此时此刻的现实世界有哪些选择。至少有三个维度可以参考。

行业的变化。有的行业能持续几年,甚至几个月;有的行业一直存在,就是起不来;有的行业看似是行业,其实没有多大存在价值......做足够的资料查询,以免在夕阳行业浪费时间。

公司的变化。从前的BAT已经不是当年的BAT,有些如日中天,有些金徽昔比,还有的后来居上;有的公司看似很大,其实在吃老本,有的现在可能还很小,未来可能爆发性极大......

选择公司就等于选择成长的平台,也是选择生长环境。腾讯的开放、联想的保守、字节跳动的透明化......

周围人的变化。周围人的兴趣爱好也是一个参考标准,大家经常玩的游戏,大家高频使用的App,都能看得出行业的优劣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匹配这些优质app或相关行业。

正如鹿选择跑道一样,跟驴跑之前先做足资料搜查,至少知道奖品有什么,贸贸然入场只会浪费时间。

3.查找自身能力工具:能力三核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用广度和深刻可以作为评价标准。一般通过学习而得出,并尝尝通过考证书等外化。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的标准。一般通过训练而得出,技能以熟不熟练作为判断标准。

才干: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制。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价标准。一般需要天赋或者常年累月技能的积累。

知识包括你考过的证和文凭,还有你脑子里的各种想法和积累,它通常由学习和灌输获得;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可以落实与执行的能力;

才干则是你的个人特质、人格魅力,你也可以理解成你的好标签。

知识更多是指理论,能力才是真本事。例如你的英语能过6级,但是你的英语交流能力可能不如一个在美国生活半年的人。他可以用英语解决问题,而你只能应付考试,这是知识和能力的区别。

才干比较抽象,它代表这你的人品、魄力等整体素养,例如你幽默、坚毅、关键时刻的决断力、洞察力、个人魅力。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可迁移。无论你换什么公司,什么领域,都可以用上。

“三点一线”职业定位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穷忙族的悲剧,就是用尽全力耗损生命!这3招助你走出瞎忙困局

“三点一线“是什么?

如图:

”价值观与需求”就是“要什么”,霍兰德测评能让你找到要什么。

上面的星星就是“有什么”,在“2.看看这个世界有哪些选择”里的3个方式可以帮你找到“有什么”

最后“凭什么”,“能力三核”能帮你总结。

迷茫,只是盲目行动的结果。在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情况下,就选择跑道进场。这是大部分穷忙族的策略,往往是做折返跑。跑几个这样的跑道,人生就废了。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无论你是刚入职场的学生,还是职场老鸟,最好花几天自信规划一下:我的目标是什么,哪些目标有价值,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你的青春很宝贵,请勿随便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