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注:學生謀活要科學,“疫”猶未盡,我們要認真的學“保護自我”!下文摘自科普讀物《人體的免疫兵團》

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看讀次序:

一、人體的免疫兵團

二、第一道屏障:皮膚和粘膜

三、第二道屏障:顆粒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

四、第三道屏障:T細胞

五、製造抗體的B細胞

六、量身定做的抗體和補體

七、激烈的免疫反應

八、利用疫苗預防疾病

九、提升我們的免疫力

一、人體的免疫兵團

“阿嚏!”有人打噴嚏了!小心這些飛沫,這裡面也許藏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病原體呢!不但如此,我們隨時都可能從周圍環境中接觸到細菌、病毒、黴菌或寄生蟲等。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常常生病呢。

原來這都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裡面有免疫系統,許許多多的免疫細胞就像一支強大的免疫兵團,時時刻刻都在保護我們呢!

(1)免疫系統

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骨髓、扁桃體、胸腺、淋巴結、淋巴管。而骨髓和胸腺所製造的免疫細胞,包括各式各樣的白細胞,在人體內所擔任的是最重要的保衛工作。

(2)病原體

病原體侵入人體可能會讓人體細胞受傷或死亡。一般常見的病原體有肉眼可見的黴菌、寄生蟲,以及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細菌和病毒。數千個細菌加起來也只有針頭那麼大。病毒更小,一滴唾液中就可能藏著上一個病毒呢!

病原體有超強的繁殖能力,空氣中存在的病原體,比如細菌和病毒,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在數小時之內一個細菌就能分裂上百萬個,而病毒繁殖速度則更快。因此,人體的防禦系統必須趕在它們大量繁殖之前打敗它們。

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二、第一道屏障:皮膚和粘膜

我們的皮膚覆蓋著身體大部分的面積。對於細菌、病毒而言,皮膚就像一道銅牆鐵壁,阻隔了它們的入侵。

沒有皮膚覆蓋的地方,比如口、鼻或眼睛,很容易成為病原體進入的地方,還好這裡有粘膜保護。如果我們把飛沫中的細菌放大幾萬倍來看,成千上萬的病菌正從口、鼻、眼睛進入呼吸道和消化道,而這些地方的粘膜分泌物,如唾液、鼻涕和眼淚,都含有溶菌酶,可以溶解並殺死大部分病原體。

三、第二道屏障:顆粒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

如果病菌捅破了第一道屏障進入人體,一群正在巡邏的顆粒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就會立刻穿過血管壁,聚集到病菌周圍。

一旦發現入侵者,顆粒性白細胞和俱實細胞就會馬上吞掉病菌或是已經被感染的細胞,將他們分解,否則這些病菌很快就會大量繁殖,並釋放出毒素破壞更多健康的細胞。

1、白細胞什麼時候會明顯增加

顆粒性白細胞會釋放出酶,將病菌分解。如果人體受到嚴重感染的時候,白細胞的數量就會明顯增加,因此,白細胞數量也成為醫生判定疾病嚴重程度的標準之一。

2、白細胞的分類

根據特性,白細胞可分成顆粒性白細胞與非顆粒性白細胞。顆粒性白細胞又包含嗜中性白細胞、嗜酸性白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而非顆粒性白細胞則包含單核球和淋巴球。巨噬細胞就是單核球的一種,而淋巴球又大致分為T細胞與B細胞。

3、先鋒部隊

平時顆粒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就是身體裡的巡邏隊,它們在血管和淋巴管裡巡邏,是保衛身體的先鋒部隊。

4、“作戰”計劃

巨噬細胞殺死病菌後,會把病菌的特徵展示給其他免疫細胞看,讓他們知道敵人是誰。這樣一來,如果巨噬細胞來不及打敗病原體,其他免疫細胞就會來幫忙,如果再遇見同類病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辨識並殺死它們。

5、自由變形的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可以自由變形進出血管,一旦發現病原體和被感染的細胞,就會在第一時間將他們包圍並一口吞入,再利用酶把病原體分解,然後消化排出。

四、第三道屏障:T細胞

當病菌繁殖的太快,巨噬細胞無法分解決時,T細胞就上場了。和巨噬細胞不同的是,T細胞是一群可以鎖定特定入侵者的免疫細胞,能夠先判斷入侵者的身份再加以攻擊。

1、T細胞的分類

T細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殺傷T細胞,另一類是輔助性T細胞。殺傷T細胞偵測到病菌和被感染的細胞後,會分泌穿孔素,將細胞膜穿孔,使細胞死亡。輔助性T細胞則會分泌其他化學物質或細胞素,來幫助其他免疫細胞抵抗外侮。因此,我們可以說T細胞集團是免疫兵團的主力!

2、輔助性T細胞

輔助性T細胞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以增加殺傷T細胞的數量與活性,也能幫助另一種免疫B細胞產生抗體,來對付病原體。

3、殺傷T細胞

殺傷T細胞會直接吞噬被感染的細胞,或分泌穿孔素,殺死病菌與受感染的細胞。

(未完待續)

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疫猶未盡,當重視:人體的免疫兵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