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年底终极一问:你幸福么?

自从一句“你幸福么?”换来了一个“我不姓福,我姓曾”之后,这个梗就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一笑而过之后,总是会默默地问自己:我幸福么?似乎没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这种感觉,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大家好,我是三胖,这是我推荐的第6本书: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代表作《心流》

我将从幸福与满足、心流体验、什么阻断了心流、让心流变成习惯、融汇才能贯通等五个方面,来对这本书进行分析,追寻幸福的所在。

《心流》:年底终极一问:你幸福么?

一、幸福与满足

《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足常乐。我曾以为,这个满足就是幸福,我工作一天赚得10块钱,吃了一碗面条,回家睡觉,我很满足,这听起来很像不思进取。实际上,吃了一碗清汤面之后,想吃一碗牛肉面,吃了牛肉面想吃烧鸡,烧子鹅、卤猪、卤鸭……容我擦一下口水。

我们往往更在意的是结果,这个烧鸡我到底吃到没有?吃到的瞬间很爽,吃完之后呢?想吃更好的。因为生命中埋藏着沮丧的种子,只要某一种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我们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这种长期的贪得无厌,导致我们无法“知足常乐”。

实际上,作者认为我们追求的并不是“知足常乐”,人生中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是说,直接控制感受,能够从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日积月累,会变成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能够肯定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最接近“幸福”的定义了。

幸福并不是存心找就能找到的,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而最优的体验,作者起了一个名字,叫“心流”。

《心流》:年底终极一问:你幸福么?

二、心流体验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专心致志的做某件事,可能是工作、可能是看电影、可能是打游戏,头一低一抬,惊讶的发现已经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几个小时,天都黑了。回味这个过程,你幸福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心流”。书中列举了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总共有八个,可以自我对照一下:

首先,这是一份可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恰恰处于我们能力的上边缘,能够促进我们能力的进步;

其次,能够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知行合一;

第三,这项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目标微不足道,成功的乐趣也几近为零;

第四,有即时的回馈;

第五,能深入而毫不牵强地投入到行动之中。全神贯注,不相干的资讯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

第六,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我们会对这件事有掌控感,不用像面对日常生活那样,时时刻刻担心失态会失控;

第七,浑然忘我。不会去考虑任何不相干的事情;

第八,时间感异常。在这种状态下,对时间的感觉跟传统的时钟记录的时间几乎没有关联,有人感觉快,有人感觉慢,有一种自我掌控时间的感觉。

这种体验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经带来足够的报酬。

《心流》:年底终极一问:你幸福么?

三、什么阻断了心流

心流不仅使现在更愉快,更会强化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能培养更高的技能,达到独特性与复杂性的完美结合。可我们总是很难进入心流状态,是什么阻断了它?

人凭借意识行动。意识是某些我们能感觉到,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例如情绪、感觉、思想、企图等等,也就是说,它是我们接受资讯之后的转换站。意识的重要属性就是注意力,负责从数以百万计的资讯中挑选出相关的资讯,以及从记忆中抽取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评估事件,采取正确的对策。

这里要先普及一个热力学名词“熵”(shang,一声),它反映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而越有规律,结构越清晰,熵值就越低。阻碍我们的,就是要命的“精神熵”。

“精神熵”是指每当资讯跟既定的意识发生冲突,或使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例如那些出现在我们心中的痛苦、恐惧、愤怒等等情绪,强迫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使效率大打折扣。这就是阻碍我们获得心流体验的原因。

四、让心流变成习惯

一个人每周中处于心流状态的时间越长,反映的整体体验品质就越高。经常感受心流的人较易感觉坚强、活跃、有创造力、专注、进取。

在具体的操作上,作者给出如下五个步骤:

首先,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其次,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第三,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第四,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最后,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简单来说,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可以和有限的能力搭配的行动机会;然后制订出一个现实状况所能容许的目标,通过所得到的回馈,密切注意一切进展。只要一实现目标,就提高赌注,为自己部署更复杂的挑战。

回到最初的话题,所谓的“知足常乐”,实际上应该是“自得其乐”,自得其乐的人知道目标完全由自己选择,自行做主的信念使一个人更能全心投入目标,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心流》:年底终极一问:你幸福么?

五、融汇才能贯通

不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衔接的活动,只能产生支离破碎的乐趣。

如果我们能从工作和友谊中找到乐趣,并且把每一次挑战都视同磨炼新技巧的机会,生活带来的回报当然会超过一般的水准,但这仍然不足以保证我们会达到最优体验。

即使最成功的事业,最令人满足的家庭生活,早晚也会枯竭;对工作的热情会逐渐冷却,配偶会离开人世,孩子也会长大离家。因此,我们必须完成控制意识的最后一步,也就是达到最优体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目的:

这最后一步,就是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

如果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那么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就会形成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每种活动都深具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所以,从现在,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