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点击音频收听▼

哈喽,大家好,今天是《心流》这本书的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分享。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这次想说说,在工作、休闲、人际关系和挫折中,怎么样运用和创造心流,让你更开心,更幸福。

1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首先说工作。

虽然我们说西方人认为工作是亚当受罚的一个过程,是生活的必然之恶,但是我们也听过弗洛伊德说过这样的话,说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所以,工作是人生最有乐趣的部分,如果我们能够重新看待工作的话,你会发现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好的心流体验。

所以,要能够学会像玩游戏一样地工作。这当然说起来没那么容易。它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工作的设计,如果我们在设计这份工作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对这个人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给他设定一定的挑战,那就会更容易接近心流。

但是,只有工作的设计也没用,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自我的心态,就如果你自己天然的就非得认为工作是一件痛苦的事儿,那么别人怎么样去重新设计这个工作都没有用,所以要像卖油翁,像庖丁一样,重新认识我们做的这份工作。

2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在工作之余,就是闲暇的时光。

如何闲暇,是决定着一个人生活水平高低非常重要的能力。这里面有一段话,我希望念给大家听一听——

“除非一个人能够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一方面,如果我们听任它们得逞,它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幅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布莱特·比尔写道: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善于闲暇的人。”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平时在用手机玩游戏的时候,那个手机游戏其实不是为了你的成长而设计的,那个手机游戏是为了绑住你而设计的,所以它所有的那些引诱的点,都只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就是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它上面,包括看电视也是这样。

所以,当我们非常沉迷在一个电视剧当中,沉迷在各种游戏当中的时候,实际上你的精神熵是在不断增加的,你并没有学会成长,并没有变得更加专注。

所以,该如何使用闲暇的时间呢?在闲暇的时候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的集中,更加有力量?还是任凭自己松散放纵,这个将决定着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的成就。

所以,我们大家其实都应该仔细想想,应该怎样去度过闲暇的时光。

有一本书叫《深度工作》,里面讲说,我们要把下班以后的那16个小时,当作一天当中的另一天来对待,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不会疲倦的,我们的大脑只要想着不同的问题,它就已经休息了。

所以,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那么多能够给我们带来高峰的心流体验的东西,我们都没有接触过。美好的文学、美好的诗歌,历史的常识、故事,逻辑学,哲学,科学,生物学等等,都等着我们去探索。这种感受才是真正让你觉得充满力量的美好的感觉。

3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还有一块能够给你带来心流体验的就是人际关系之乐。

说到人际关系的时候,好多人都特别害怕孤独。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在孤独的时候,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变得更加困难。就是当你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你的精神注意力会很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儿上。比如说,我现在在跟大家分享《心流》这本书,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讲书这件事上了。这个时候,就很难产生大量的精神熵,因为人是不涣散的。但是现在我不是在讲书,而是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没事儿干的时候,就会发现精神熵开始增加,然后就可能变得不知所措。

所以,学习独处,是我们人际关系之乐当中的一个基本功。

书里有一段建议,我念给大家听一下——

“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就很重要。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没有资格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很多青少年放学回家,丢下书,吃些点心,就立刻抓起电话跟朋友联络。如果电话没什么好聊的,他就打开音响或电视。即使看书,也不会看太久,做功课代表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当困难的资讯模式上,甚至最能自律的人早晚也会丢开书本,去寻找更愉快的意念。但快乐的意念并不是呼之即来的;相反,我们的心灵更容易被阴森的梦魇侵占。于是,青少年开始烦恼自己的外表、受人欢迎的程度以及前程。为了免于遭受打扰,他们就必须把心灵填满。读书并不能发挥这种功能,因为它太难了。青少年为了表面混沌的黑暗,几乎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只要无需消耗太多精神能量即可。听音乐、看电视或找朋友打发时间,都是最常见的行为。”

甚至,有的人会去尝试吸毒,或者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帮派等等,因为能够kill time(消磨时间),能够让自己减少一点面对孤独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不能去体会孤独,不能在孤独当中去寻找心流体验,你这辈子可能很难去承受那种具有重压的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

这一点我要提醒大家,不要放任自己,不要总是让自己再放纵一点,让自己再轻松一点。你要知道再放纵一点,再轻松一点,就是一个熵增不断膨胀的过程。

当你能够学会在孤独当中去整顿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产生一些反熵行为。这时候你会发现在亲情、在友情、在同事之间的关系当中,都能够找到人际的快乐。

其实,在跟一个人面对面的谈话的时候,也是可以谈出高潮的,也是可以谈出心流体验的。当你你真的倾尽注意力在倾听对话的话,这时候双方的交流会达到那种默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非常难得的体会。我希望大家有机会去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尝试做一件事情就是认真地倾听,然后不要轻易地反驳,不要着急说出自己的建议,只要你认真地倾听,让他感受到你对他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就会找到心流的体验。

在人际关系交往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真心地关注对方,这就很容易去获得交流上的成长,也就是达到一个新的心流体验的高度。

4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最后,来说一下挫折。

苦难是人生成长的契机。有一本书叫《与神对话》,里面讲的这个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与神对话》的作者是一个中产阶级,每天在上班,有一天等他回到家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生了病。这个病很严重,严重到他没法工作,所以他很快丢了工作。丢了工作没多久呢,他的妻子又跟他离婚,因为受不了他的身体这么糟糕,跟他离婚。离婚以后,把房子判给了妻子,因为孩子要跟着妻子,所以房子也给了妻子,然后他自己开着车净身出户。当他开着车去找他的朋友的时候,到楼上去敲他朋友的门,发现朋友不在家已经搬走了,下楼发现车被偷了。就这么简单,这个人变得一无所有。

他原来是一个中产阶级,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家庭,但是现在突然变得连车都没有了。一个人,孑然一身,加上他还有病,怎么办呢?他就睡在纽约的公园里边,他在公园里边徘徊了好几年的时间,成为了一个homeless(无家可归)。

就在他颓废下去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他说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的话,上帝是不会做一件不利于我们的安排的。所以,上帝所安排的这一切,一定有它的道理。

但他到底有什么呢?他让我干嘛呢?上帝突然安排我失去了一切,到底是让我干嘛呢?在那时候,他开始思考人生,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与神对话》。这本书后来连着出了三本,卖了好多册,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富人。从过去潦倒的一个流浪汉一下子变成了精神领袖,变成了畅销书作家等等,还到全世界各地去演讲。

这就是我们说的从挫折当中去成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心流才是我们人生当中去追求的最重要的体验的话,那么挫折也很有可能,能给我们带来获得心流的机会。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最后,总而言之,心流的核心含义,就是要能够学会追寻人生的意义。

拿破仑和特蕾莎修女人生的意识就截然不同。

拿破仑人生的意义在于,造成了很多人精神熵的增加。他使得很多人流离失所,使得很多人丧失了妻子、孩子、家人。

但是特蕾莎修女用他的行为让更多人实现了精神的反熵行为,让更多的人体会了心流的感受,所以,作者认为特蕾莎修女的这种人生的意义和拿破仑是完全不同的,它是我们更值得去追求的,给更多人带来幸福福祉的一个选择。

结论就是,进化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当一个人能够学会不仅仅去追求物质,不仅仅追求安全感、社会地位的时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已经在开始进化了,这个进化权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上。我们可以选择是做一个精神的流浪汉还是做自己的主人?是让自己的精神不断地熵增,变得越来越混乱、难以掌控?还是,主人翁在此,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翁,经常地能够体会到,活在心流当中的感受。如果你真的能够时时刻刻活在心流当中,那就是我们经常在佛经里面看到的入定的感觉,你能够时时刻刻开开心心,并且能够体会到此刻所在的意义,保持正念。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的启发,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当中,进入到里边,去寻找那种成长的感觉,找到减少精神熵的方法。

好了,这本书通过5次分享,已经把我认为是精华的知识点全部给大家分享完了。

哪怕是对大家有一丁点的帮助和启发,我都会特别开心。

谢谢大家。

不做精神的流浪汉,做自己的主人|《心流》讲书5

更多好看的

《心流》讲书1 | 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

《心流》讲书2 | 精神熵增和最优体验

《心流》讲书3 | 在寻找心流和幸福的路途中乐此不疲

和你分享的这件事儿,就是我每天开心的秘诀 |《心流》讲书4

热带猫:传统媒体工作13年的媒体人,近年深耕新媒体领域,情感咨询师,专栏作者。以感性理性悟性的整合去记录我所领略的冷暖光影,写有意思的原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